中药注射剂作为中药现代化的重大成果,被寄予厚望。但中药注射剂中很多成分无法说清,没有严格的药理学、毒理学评价,导致中药注射剂迟迟不能走出国门。
近年来,频发的不良反应甚至致人死亡事件更是让中药注射剂的发展步履维艰。
艰难的中药现代化探索
中药注射液频频发生不良反应事件并非偶然,主要是因为中药成分复杂,而且不同地方的中药材的化学物质含量也不尽相同。
据了解,中药注射剂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从中药里提取出某个疗效清晰的单体化合物,然后制成注射剂;另一种则是对中药的有效部位、单味药材、中药复方进行提取,将提取出的混合物制成注射剂。
“这两种注射剂都面临着理论上的‘先天不足’。”北京中医药大学中药临床系教授常章富说。对于单体注射剂,很多老中医都认为,它在成分上跟化学药毫无区别。
而对于混合物注射剂,也有药物专家质疑,从中药里提取出的成分如此之多,其中哪些对人体有治疗效果、哪些对人体有毒性、各自的化学性质如何等问题,大部分还都是未知数,不通过肠胃吸收、肝脏代谢而将其直接注入人体并进入血液循环,安全隐患很大。
有关专家透露,中药注射剂由于成分较多,容易引发过敏反应,本来应在临床试验中加强过敏反应的研究,但现实却是目前中药注射剂在过敏反应测定上,仅要求做豚鼠试验,“这显然是远远不够的”。
近几年兴起的指纹图谱技术对中药的质量有一定的保障作用。目前,国内已建立了72种中药注射剂的指纹图谱,但国家并没有强制推广,只是试行。 $Page_Split$
中药注射剂处在十字路口
“中药注射剂是几千年来中药剂型的突破性创新,存在问题在所难免。”中国中医科学院基础理论研究所研究员、国家药典委员会执行委员周超凡说。临床实践表明,一些疾病尤其是一些危急重症、疑难病症要用中药注射剂治疗。
据了解,中药注射剂临床主要用于心脑血管疾病、肿瘤、病毒感染等中医较西医更具优势的领域。其主要优点在于直接注射于组织或进入血液,起效较快,特别适合危急重症的治疗。
目前,中药注射剂已经成为中药现代化研究最热的领域。除了国内企业纷纷研究、开发之外,欧美企业及研究机构也纷纷介入中药注射剂的研发。
近年来,我国政府也出台政策大力支持中医药发展和创新。2007年3月,科技部会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6个部门推出了《中医药创新发展规划纲要》;2007年11月,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等11部委联合制订并发布了《关于切实加强民族医药事业发展的指导意见》。
“虽然中药注射剂受到这些不良反应事件的影响,但由于国家政策的支持,长期的发展前景依然良好。”中信证券(21.26,-1.31,-5.80%)医药行业首席分析师姚杰认为,在2009年2月公布的基本药物目录征求稿中,中药篇收录了300多种中药,其中中药注射液就有14种,这也表明了国家发展中药事业特别是中药注射剂的决心。
国家药监局有关人士表示,任何一个药品在上市前的研究中,都不可能穷尽上市后药品使用过程中出现的所有问题,成分复杂的中药注射剂更是如此。
中国中医科学院副院长刘保延认为,中药的出路就是实现现代化和国际化,具体目标之一就是大力开发现代中药,即具有高效、速效、长效和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以及便于储存、携带、使用等特点的中药,绝不能因为鱼腥草等注射液出现不良反应问题,而否定了中药注射剂这一现代品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