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济源市坚持科学发展观,突出“发展、保护、安全”三大重点,科学规划布局、退川进岭上山;转变发展方式,提升规模标准;狠抓防疫保护,强化安全监管,畜牧业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预计全市畜牧业产值达到13亿元,农民人均牧业现金收入达3400元,同比分别增长70.3%、18.9%,畜牧业成为加快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突出亮点。
畜产品生产供应能力明显增强。预计2008年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6.4万吨、3.6万吨、2.2万吨,同比分别增长83.4%、53.2%、11.2%,分别比全国平均增幅高出77.4、49.2、2.7个百分点,其中肉、蛋增幅高出全省平均71.8、41.8个百分点,对保障“菜蓝子”市场有效供应、稳定物价总体水平发挥了突出作用。
规模化生产能力明显增强。养殖项目建设创历史最好成绩,按照“以山岭区为主,以规模养殖场为主,以生猪、家禽、奶牛为主”的原则,全市建成生态养殖集聚区5个,新建规模养殖场95个,改造提升21个。呈现出规模大、数量多、标准高三大特点。所有养殖项目实行严格的防疫条件审核备案制度,科学选址,高标准设计,部分猪场采取了生物环保养猪法。新建1000头以上猪场51个,其中5000头以上6个。新建项目是去年的12倍。全市发展养殖小区382个,规模养殖场200余个,养殖专业户9500户,规模养殖比重达到85%以上。
标准化生产进程明显加快。适应国内外市对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不断提高的要求,以标准化推进优质化、安全化。积极实施养殖场区“六个一”规范管理工程,完善各类养殖场区管理制度和生产操作规程,加快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从生产环境、生产过程、产品销售、档案记录等全部按标准化要求组织生产,提高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全市新认定养殖场区9个,其中4个正在向农业部申请无公害畜产品认证。
畜牧产业化发展能力明显增强。全市拥有省级龙头企业4家、市级龙头企业7家。柳江集团10万吨绿色蛋品生产加工基地建设进展顺利。已累计完成投资8900万元。建成邵原镇大东坡、金沟,承留镇仓房庄、卫福安四个种鸡基地,孵化中心、饲料加工厂项目、蛋品加工厂正在清理场地,即将开工建设。双汇集团总投资2.2亿元,年屠宰150万头生猪、年产3万吨低温肉制品项目已经签约,12月8日举行了开工典礼。本市成长型龙头企业如瑞星公司、阳光兔业、诚德禽业进一步加大投资,提升带动能力。引导成立了阳光兔业、诚德禽业、华康蜂业、山泉禽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畜牧业组织化程度不断提升。
养殖业污染治理力度加大。以办理市人大2号议案 “加强农村养殖小区污染治理”为契机,及时制定了养殖业污染治理的方案和措施。除采取沼气池、贮粪塔(池)、三级沉淀池、牛粪种植双孢菇等方法治污外,着重推广了生物环保养猪法。全市有30余个养殖场区推广使用这一新技术。加上沼气池505个,粪便发酵池373个,污水沉淀池251个,年畜禽粪便可处理利用率达到42%以上。
在2008年遭受严峻经济形势和“问题奶粉事件”、“问题鸡蛋事件”的不利影响下,我市畜牧业只所以呈现出强劲的发展势头,一是政策拉动力度大。去年国家、省、市扶持畜牧业各类政策资金就达3000余万元,市畜牧局会同发改、财政等有关部门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认真落实生猪、奶牛等各项扶持政策,确保了群众利益,促进和稳定了产业发展。二是防疫保障能力增强。以政府负总责为主体的“六位一体”防疫责任体系日趋完善,兽医行政管理、执法监督、技术支持机构和队伍建设得到加强,投资1600余万元的市疫控中心大楼建设发挥了重要技术支撑作用,基础性预防措施更规范,疫情风险评估机制初步建立,动物检疫监督能力不断提高,不断创新防检结合等工作机制,各项防控措施扎实落实,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在全省名列前茅,对保障畜牧业健康发展、维护公共卫生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三是畜产品监管水平进一步提高。以奥运年畜产品质量安全为目标,以新成立的畜产品质量监测中心为技术支撑,积极应对“问题奶粉事件”和“问题鸡蛋事件”,狠抓奶站清理整顿和饲料专项整治,加大饲料、兽药、生鲜乳、“瘦肉精”等抽样检测力度,保障了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提高了市场竞争力。四是科技成为加快畜牧业发展的重要动力。坚持不懈地狠抓畜牧业政策、法律、科技进场入户行动,以畜牧业标准化生产技术、生猪人工授精技术、高产奶牛人工授精技术、生物环保养猪技术、秸秆养畜技术、疫病综合防控等为重点,采取巡回镇村、制作课件、网上讲座等措施,开展大规模的宣讲培训和畜牧科技百村行活动,有力提高了畜牧业的科技含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