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河南省2008年畜产品市场运行情况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9-01-30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27

生猪及其产品市场运行情况。2008年前4个月,我省生猪及其产品高位运行,3月份达到最高,生猪价格一度达到814.76元/50公斤,仔猪、猪肉4月份价格最高,分别达到33.60元/公斤和26.28元/公斤,同比分别增长221.84%和80.00%;5月份后,市场价格开始回落,尤其是7月份以后,价格一路下行,11月底跌至年度内最低,生猪价格575.47元/50公斤,同比下降14.91%;仔猪价格17.33元/公斤,同比下降24.59%;猪肉价格19.67元/公斤,同比下降10.02%。12月份,受节日市场拉动,价格企稳回升。

2008年的生猪、仔猪、猪肉市场价格波动较大,由年初每头猪近千元的利润到如今的微利,甚至亏损,大半年的时间,利润落差上千元,俨然像坐了趟“过山车”。探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产能过剩是造成价格下降过大的主要因素。一是2007年5月份猪肉上涨后,各地养殖场(户)补栏母猪积极性高涨,生猪生产开始进入恢复期。根据母猪生产周期推算,一年后,即2008年5月份后生猪出栏量将开始增加。二是年初我省生猪市场高位运行,多数养殖户继续看好,不惜高价购进仔猪,下半年后,生猪集中出栏,造成市场饱和。三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抑制了居民对肉制品的消费,在供大于求的情况下,价格下降在所难免。但价格下降之快、幅度之大,使人始料不及,其中缘由,值得我们认真探析,以备以后规避风险。

因此,特提出以下建议:一是走规模化养殖之路,增强抗御风险能力。规模养殖可以有效推进生猪标准化生产,降低养殖成本,提高疫病防治率,进一步提高质量,养殖厂可与屠宰厂、冷库、肉制品加工厂等建立产销对接,实行定单养殖,收益相对稳定。二是建立生猪最低保护价制度和完善落实猪肉储备制度。在认真落实好国家现有母猪保险、补贴等政策的基础上,逐步建立起稳定生猪发展的长效机制。各级政府应完善落实猪肉储备制度,以便猪价下跌时适时收购,保护养殖场(户)的利益,肉价上涨时适时投放,保护广大消费者的利益。三是建立信息预警制度。建立从生产到市场全方位、全过程的监测预警体系,包括生猪存栏、出栏、市场需求、供应、地区间盈缺差余、市场调动情况等,统筹考虑,提前调控,预防生猪生产周期大起大落。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