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是不平凡的一年,特别是奥帆赛、残奥帆赛在我市举办;三聚氰胺事件的发生,给畜牧兽医工作带来了挑战。黄岛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在工委(区委)、管委(区政府)和市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落实十七大、十七届三中全会和上级农业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以保障奥运年动物源性食品卫生安全为目标,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全面提升执法和服务水平,动物防疫、畜产品质量安全等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畜牧养殖园区化、生态化取得突破,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和全国最好开发区做出了贡献。
(一)畜牧业生产取得新成绩。2008年黄岛区认真落实国家强农、惠农政策,稳定畜牧业生产,取得新的成绩。一是落实能繁母猪补贴政策。对全区存栏的1478头能繁母猪按照每头100元标准全部予以补助,补贴额14.78万元,进一步稳定了生猪生产。二是对能繁母猪落实政策性保险。全区共投保能繁母猪339头,全年理赔近万元,减少了养殖风险。三是对发酵床养猪、养兔等项目积极争取和实行政策扶持,共落实资金150万元,使这些项目较好地发挥了示范带动作用。各项扶持保障措施的实施,促进了生猪生产等养殖业的稳定发展,目前全区生猪存栏1.24万头、大牲畜存栏363头(其中奶牛223头)、羊存栏1946只、家禽存栏6.83万只,全年生猪出栏2.18万头、大牲畜出栏127头、羊出栏1717只、家禽出栏12.75万只。肉蛋奶总产量3349.68吨,比去年同期增长16%。
(二)畜牧养殖园区化取得新突破。为改变黄岛区过去传统畜牧养殖业规模小、技术差、效益低、不利于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安全和随着城市化加快、养殖业越来弱化的形势,按照“有所作为、有所突破”的工作思路,加强引导、指导,大力推广发酵床生态养猪技术,实施园区化养殖,全年新建成兴华集团绿环生态园有限公司、刘家庄绿康生态猪养殖基地2处共5000平方米园区化生态养猪场,可新增生猪存栏2000头。同时实施了德聚源生猪养殖场的改造和独垛子肉兔养殖基地建设。3处生猪养殖场均规划建设了沼气池,实现了高标准、零排放,达到了环境友好、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特别是兴华集团绿环生态园有限公司已建成集发酵床养猪、养鸡、养鹅、养羊及蔬菜种植等分片规划、整体合一的示范园区,并引进了无角陶赛特、黑萨山羊等优良羊品种110只,里岔黑、野猪等优良猪品种300头,五龙鹅135只,琅琊鸡1500只,对全区养殖业起到了示范带动作用。
(三)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取得新成效。黄岛区作为开发区、保税区、出口加工区、港口、石化基地所在地,抓好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工作非常重要。工作中,把强制免疫为主的综合防控措施牢牢抓在手上,认真落实各项责任制,保证了应免尽免,全年无疫情发生。一是落实《畜禽标识和养殖档案管理办法》,加强畜禽养殖普查,对存栏家畜全部加挂二维码耳标,实行微机化动态管理。二是强化畜禽强制免疫。按照政府保密度、业务部门保质量的工作原则,对存栏的畜禽分别在春秋两季进行了强制性免疫,补栏的及时补免,累计防疫猪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5.3万头(次),牛口蹄疫515头(次),羊口蹄疫2860只(次),家禽高致病性禽流感11.7万只(次),使用各类疫苗18万毫升(头份)。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口蹄疫免疫密度、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和猪瘟的应免率、家畜标识佩戴率、免疫证持证率、防疫档案建档率均达到了100%。三是实现了消毒灭源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全年4次定期对饲养大户、屠宰加工厂、畜禽及其产品批发交易市场和仓储场所及周边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并根据疫病防控情况和养殖规模,随时调整计划,及时组织人员将消毒药品免费发放到养殖户中,保证消毒工作的及时、有效。四是确保免疫质量。按照计量认证实验室要求开展疫病监测工作,对口蹄疫、高致病性禽流感、猪瘟、鸡新城疫等重大动物疫病进行风险评估和预警预报,对防疫效果进行科学检测,严防重大动物疫病的发生。共检测猪样品257个、牛样品141个、羊样品127个、鸡样品160个。(黄岛区动物卫生监督所:刘洪成 韩洪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