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人意外的是,“猪”竟然成了中美贸易摩擦的话题。
这个话题起源于2006年下半年中国猪业的一场灾难——“猪蓝耳病”疫情的爆发。
不过,“猪蓝耳病”对于中国来说是场灾难,对于美国来说却是商机。从那时起,美国生猪产品进军中国的步伐一发不可收拾。现今,中国已经成为美国生猪产品出口的重要市场。
众所周知,中国也是世界上的猪肉生产大国,因此,在生猪产品上,中国与美国形成了竞争关系。
怎样进军中国?怎样争取中国市场?这成为美国面对的问题。美国选择的方式是以“正当”的手段,通过世界贸易组织(WTO)来“解决”这个问题。
一封“问题单”引起的悬念
2008年9月5日,《大生》记者从人民网上看到了这样一则报道:8月28日,一封来自美国政府的信件悄然登在了WTO的网站上。信件主要针对中国关于农产品(如猪肉、小麦)的关税、补贴和出口规则问题向WTO提出质疑。
作为一个农业类财经记者,《大生》记者自然对此产生了兴趣,第二天就拨通了中国商务部世贸司的电话。但《大生》记者得到的答案却是:“根本没有什么信件,纯粹是媒体的炒作,美国发给WTO的,只是一个‘问题单’ 。”
什么“问题单”?《大生》记者向中国商务部世贸司表示希望看看这个“问题单”。如愿以偿,果真如中国商务部世贸司所说,美国发给WTO的,是一个标题为《2008年9月WTO农业委员会对华过渡性审议美国问题单》的文件。
《大生》记者又和WTO联系,几天后,WTO也给《大生》记者发来了美国发给WTO的文件,和中国商务部出示的文件一样,还是那个“问题单”。
看来,美国发给WTO的确实只是一个“问题单”,既然是问题单,就需要回答问题。那么中国是怎么样回答的呢?
随后,《大生》记者又拨通了中国商务部的电话。《大生》记者获悉,原来,这个问题单是由美国商务部提出来的,中国政府有义务做出书面回答。
不过,中国商务部的相关人士也表示,美国可能是通过在中国的商会或相关驻华机构“搞”到的“问题单”中所问的情况,而这些情况并不能真实反映中国的现实情况。
他补充说,如果美国和中国之间发生贸易纠纷,这些回答将作为“呈堂证供”。
“生猪补贴符合WTO规则”
在“问题单”中,美国政府首先提出置疑的是:今年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四条规定,企业所得税的税率为25%,但是同时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第86条却完全免除了中国包括生猪饲养在内的肉类生产商的所得税。这样一来,中国的猪肉加工企业就可以凭借这一条款免交所得税。
对此,中国商务部的回答是:是这样的。但是具体的规定并不一定是这样的。
《大生》记者希望对此了解得更具体些,于是向中国税务总局了解情况,获得的信息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法实施条例》,农产品初加工企业可以免交企业所得税。而猪肉生产商和加工商到底加工到什么程度才属于初加工企业,或精加工企业,中国的有关部门正在制定相关规定和范围。现在所有的企业都要交纳25%的所得税,规定出台后,会把符合规定的企业的所得税退给相关企业。
中国税务总局的相关负责人员解释说,我们之所以补贴农产品初加工企业是因为初加工更贴近于农民,精加工主要贴近于企业。这个条款的主要目的是补贴农民。而且,他认为,这个补贴是符合WTO原则的,因为只要是在中国从事猪肉生产的生产商,无论是中国人还是外国人,都会给予补贴。如果只给中国人补贴,而不给外国人补贴,就会违反WTO的原则。
此外,美国政府还着重对中国的猪肉补贴提出了置疑。“问题单”中提到,中国目前对饲养每头母猪补贴100元人民币,与过去的补贴相比增加了一倍。而此前中国对生猪饲养补贴已高达8.86亿美元。对此,中国商务部的回答也是肯定的,“中国确实补贴了”。
再有,美国提出,中国通过对猪肉生产企业启动的保险项目提供了约22亿美元/年的补贴。对此,中国也表示认可。
另外,美方还要求中国政府公布猪肉生产商和加工商2007年和2008年的总收入,并提供新补贴方案的细节和补贴总额。对此,中国商务部明确回答,中国没有这方面的统计,同时,中国也没有补贴的细节和总额。中国商务部的理由是,美国并不了解中国的情况,这些数据是很难统计、甚至是无法统计的。
不过,对于中国所有的补贴项目,中国商务部都表示,中国对所有生猪的补贴,都是符合WTO规则的。
为了了解得更具体和详细,《大生》记者再次和WTO联系。《大生》记者从WTO获悉,中国政府确实回答了美国的这些问题,但是,中国政府并没有做出书面回答,只是做了口头的回答。WTO也做了会议记录,不过,这个记录还在整理中,需要一段时间以后,才能发给《大生》记者。
虽然《大生》记者希望WTO的结果能早日整理出来,并发给《大生》杂志。但是,作为一个记者,想的更多的则是,美国为什么会向WTO发这个“问题单”?
中国的灾难,美国的商机
据《大生》记者了解,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从2003年开始,美国作为世界上第一大贸易国就和中国这个第四大贸易国之间摩擦不断。有媒体这样报道:中国的崛起与美国贸易保护主义的碰撞,中国经济已经开始进入“国际经济摩擦时代”。
中美之间发生贸易冲突并不新鲜,不过,据《大生》记者了解,现在的贸易摩擦,更多地发生在了农业领域,而此前,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则更多地发生在制造业和服务业。而且,更加令人生疑的是,为什么美国没有对大宗产品像大米提出置疑,而恰恰是生猪产业呢?
“在猪肉市场,中国已经与美国形成了竞争关系。”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国际经济研究院院长助理蓝庆新博士在电话中告诉《大生》记者。
谈到中美生猪产品之间的竞争关系,还要从2006年下半年的“猪蓝耳病”疫情说起。
或许任何一个生猪从业人员都不会忘记那次灾难,双汇实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负责进出口业务的乔先生就是一个。他在电话中告诉《大生》记者,2006年6月,“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在中国的两广、江浙一带爆发,随后几乎蔓延中国各地。由于疫情导致生猪死亡,母猪大多流产,农民对此“心有余悸”,不敢养猪。一些中小型猪场" style="font-size:14px">养猪场为规避风险也不再养猪,市场供应严重短缺,2006年10月以后,猪肉随之大幅涨价。
乔先生告诉《大生》记者,这对于中国来说是场灾难,然而,对于美国来说,却意味着一个巨大的商机——
2006年7月,中国的生猪价格为4.8元/公斤,到了2007年7月,生猪的价格上升到了13.4元/公斤,升幅高达179.2%。
同一时间的美国呢?2006年7月3日,美国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上市交易的瘦肉型猪当月交割的期货价格是每0.331美元/公斤,而2007年7月2日,价格为0.317美元/公斤。一年时间,跌幅为3.6%。
如果我们算这样一笔账,2006年7月3日,中国的生猪价格是美国的1.817倍,但是,扣除屠宰、保存、运输、保险等再加工与交易成本,换算成猪肉价格后中美两国之间的价格差异不是很大。然而,到了2007年7月,情况就大大不同了。中国的生猪价格则是美国的5.543倍。这样,即使剔除了再加工与交易成本上的差异,中美之间猪肉的价格差异依然很大。大的价差,中国的猪肉市场,对于美国来说无疑就是“极佳的商机”。
乔先生说:“2006年年底前,中国只从美国进口猪的副产品,例如猪条、猪耳等,但是从2006年底后,中国开始从美国进口包括鲜冷冻猪肉、加工猪肉、猪杂碎和活猪等所有的生猪产品。”
“利用”还是“被利用”?
2007年8月,可谓美国向中国出口生猪产品的一个转折点。那时,美国最大的猪肉生产商和供应商史密斯菲尔德公司(Smith-fieldFoodsInc.)宣布,和中国某大型贸易公司达成协议,将向该公司出售约2721万公斤不含饲料添加剂的瘦猪肉,这些肉将于2007年年底前交货。这是美国向中国出口猪肉规模最大的一次,此后美国的猪肉产品也开始大举进军中国。
据《大生》记者了解,此前,美国允许在饲料添加剂中使用化学物质培林(俗称瘦肉精),因此,美国向一些国家出口生猪产品的时候就会含有这些成分。中国台湾农民就曾经抗议台湾当局允许美国向台湾输出含有瘦肉精的猪肉。但中国不允许将这种化学物质用于食品生产。因此,在这次交易中,密斯菲尔德表示,将向中国提供和其在美国销售的同样的、无饲料添加剂的瘦猪肉。看来,在巨大的商机面前,美国人选择的也是“退一步”。
乔先生分析说,2007年7月,白条猪瘦肉每公斤报价曾达到21元,创下了历史新高。当时中国生猪饲养业出现暂时问题,在青黄不接时期通过国际市场弥补国内的供应缺口,也就是利用国际市场“接短”,以防止国内猪肉价格大起大落。他认为,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进口美国生猪产品,用“利用”两字形容颇为恰当。
既然存在商机,商家自然不会放过,更何况,是猪肉生产大国——美国。因此,现在中美的生猪产品贸易的关系可能就很难再用“利用”来形容了,或许用“被利用”会更加恰当。
“在中国养猪利润高达90%”,知道这一点的不仅仅是中国的猪业从业人员,美国人也知道。因此,美国与中国在生猪产品之间也不再仅仅限于贸易,而是发展到了美国人到中国来养猪,美国艾格菲集团就是其中之一。
到今年9月,艾格菲宣布,第900家饲料零售店开业,而6月9日,它的第800家门店刚刚开设。艾格菲的年报显示,其养猪环节收益颇丰。在大规模进入生猪养殖之前,艾格菲下属主要公司的角色是饲料生产企业。被艾格菲收购的中国养猪场老板均表示,在收购前,他们都是艾格菲底下的预混饲料的长达两三年的用户,艾格菲也表示,他们收购猪场的优势是通过饲料供应,跟养猪场有长期接触,为此介入收购也很容易。
美国人赚的是钱。因此,艾格菲的报告显示,“我们在地理上的定位,是捕捉最有利的区域”,“生猪销售主要选择在中国最富有的上海、广东等地”。 从历史上看,这两个目标市场的生猪价格高出中国生猪平均价格5.5%,这些地区也是每年占中国生猪生产总额较高的地区。
打压“中猪”意在出口“美猪”
现在,似乎不难看出,美国为什么要指责中国农产品,特别是对生猪的补贴了。
蓝庆新说:“美国也是生猪产品出口大国,现在市场份额很大,美国希望打压中国生猪产品的竞争力,以达到多进口美国生猪产品的目的。”
蓝庆新说:“其实中国在粮食作物上与美国相比,已经没有什么优势。我们现在的优势主要集中在畜类产品上。这些产品尚属劳动密集型产品,因此使得中国在世界上还是有一些竞争力的。”
对于中国政府给农产品,包括猪肉生产企业提供的补贴,蓝庆新表示,这只是中国对其农产品实施的一种保护措施,并没有造成不公平贸易。如果按照WTO公平贸易的原则,确实不应该有补贴。但是,WTO的相关规定也提出,对弱势产业,可以有补贴。农业就是弱势产业,因此,中国可以对农业进行补贴。
据《大生》记者了解,当年中国在入世时,曾同意取消农产品出口补贴,并将国内农产品补贴降至8.5%。
对此,蓝庆新说,中国承诺的只是“补贴”降至8.5%。目前,今年,国家对大米、面粉的补贴每市斤比去年都提高了0.1元。去年大米、面粉的价格大概是0.8元/斤,现在是0.9元/斤。如果按照这个价格计算,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加在一起,中国最近确实达到了8.5%。美国就是将直接补贴和间接补贴,加在一起计算的,而中国说的只是直接补贴。
他补充说,其实,现在世界各国都是这样做,各国对其农产品都提供了补贴。例如,欧盟对牛奶企业也有补贴,虽然,最近欧盟也在逐渐减少补贴,但是还是有补贴。
蓝庆新说:“其实,这也是通常的做法,在贸易中,按照自己的利益说话,给其他国家挑毛病,以增强自己国家产品的竞争力,达到增强出口产品竞争力的目的。”其实,除了中国之外,澳大利亚、新西兰也是肉类出口大国,但是,这些国家没有猪肉方面的补贴。
难以预料的较量
据《大生》记者了解,目前影响中国后期生猪生产长期稳定发展的一些苗头问题已经显现,由于能繁母猪增长过快,明年上半年生猪出栏增加较多,但是在春节消费高峰过后,价格有可能明显下降,将可能引发新一轮市场波动。近期,农业部有关人士也判断,明年猪肉等产品的价格可能会大幅波动。
中国是一个生猪生产大国,同时也是一个消费大国,中国已成为美国猪肉出口重要的市场。猪肉价格下降,对于美国的猪肉出口商来说,自然意味着无限的商机。
当然中国的企业也看到了中国的商机,因此,中国的一些大企业也纷纷介入养猪行业。今年上半年,中粮集团斥资在97亿元在湖北开始养猪。
“所有这些美国也看到了,因此,今后可能会集中力量来抵制这个行业。”蓝庆新说,美方可能会通过反补贴政策、技术壁垒等刁难中国。
当《大生》记者采访蓝庆新的时候,正值美国大选刚刚结束之际,蓝庆新说,从奥巴马的演说中可知,对自由市场经济、贸易自由化持保留态度,因此,未来美国会对自由贸易实行干预措施。奥巴马当选美国总统后,贸易保护主义就会抬头,中美之间的贸易摩擦会更多。
看来,未来中美之间在生猪产品市场上,将有着一场难以预测的较量。
背景资料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蓝耳病(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猪的一种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传染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也可发病死亡是其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