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兽药新闻 » 正文

医药业危机在“内”不在“外”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27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91

虽然处在世界经济金融危机的寒冬,但中国医药行业所受影响十分有限,2009年的新医改很可能给医药行业带来爆发性增长。在近日召开的2008上海医药产业发展高峰论坛上,专家们表示,医药行业的危机不在外部的经济形势,而在本行业内部。

医药行业未见“寒冬”

无论是国际上的行业发展趋势,还是国内的政策导向,对中国的医药行业而言,始终是利好消息多。国家生物产业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朱宝泉表示,全球医药市场增速放缓的主要原因,是美国医药产业的增速明显下滑;而一些新兴药品市场如中国和印度正在加速发展。

在国内,今年前三季度医药行业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629.5亿元,同比增长30.5%,5年来首次接近全国制造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3%的平均水平。工业和信息化部消费品工业司医药处处长李宏说,医药工业总产值和工业利润总额始终处于高速增长阶段。

新医改政策给了国内医药行业进一步发展的机会。医药金融分析专家王友红认为,在未来几年医改的大背景下,药品市场会加速增长,医药经济将持续快速发展。医保范围的扩大将使药品市场的增长空间进一步打开,预计到2011年,我国医药市场的药品销售总量将突破1万亿元。

行业危机出自内部

但中国医药行业的危机仍然存在。李宏说:“三聚氰胺奶粉事件是一个警钟,药品的质量安全问题随时可能给企业、甚至给行业带来灭顶之灾。”

产能过剩最有可能引发质量安全灾祸。2003年,国家对药品生产企业强制执行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期望通过抬高企业准入门槛,改变药企低水平重复建设的状况。但GMP认证的推行出现了很大偏差,一些不具备条件的企业想方设法贷款重建厂房,不惜工本购入昂贵设备。结果,不合规范药企鲜有被关闭的,整个行业的产能不降反升,出现了70%的增长。2006年至今,几乎每半年就发生一起药品安全事件。

李宏说:“发展过快是许多行业的共有现象,但在以诚信为根本的药品生产领域,高速发展很有可能带来害人害己的恶果。”专家们表示,各家药企非常有必要进一步加强药品质量的管理,调整产业结构,不要到事故发生才追悔莫及。

上海药企已经落后

虽然全国医药行业整体看好,但对上海而言,欲求得更大发展的难度很大,差距也很大。2007年,上海医药工业总产值为340亿元,位列全国第六。排名首位的山东省总产值高达880亿元。

另一份来自本市行业协会的医药工业报告也显示:今年前三季度上海医药工业总产值为271.93亿元,虽然比上年同期增长了8.8%,但与全国平均发展速度27.91%相比,差距甚大。

药品质量与创新,是阻碍上海医药行业发展的两大难题。市食药监管局的监管信息显示,上海药企GMP一次合格率不到50%,很多企业都要事后补课。同时,上海在新药研发上的产出并没有达到预期效果,医药行业工业报告称:“由于近年来上海获批新药件数,特别是中成药落后于山东、江苏等省,且新品具有延后放大效应,造成中成药和化学制剂新产品产值明显下降。”

上海市食药监管局副局长衣承东说,医药行业首先要管好质量,更加规范地生产,随后再致力于进一步发展。各个政府部门也应当更加紧密地配合,严格监管,这样才可能真正迎来医药行业的“春天”。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