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关于建立生猪生产与市场供应宏观监测预警机制问题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1-26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76

猪肉是世界上消费量最大的动物性食品,除少数宗教信仰的国家和地区外,世界各地都很重视养猪业。中国是世界最大的生猪生产国,养猪总量约占世界的一半,在我国城乡居民中猪肉食品占肉类食品总量的60%以上,是不可缺少的副食品。市场上猪肉的多少,价格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老百姓的生活,社会的稳定。但是,由于我国养猪业长期依靠个体分散、小规模的农户养殖,生产很不稳定,赚钱就养,不赚钱就停;缺资金、缺技术,抗风险能力差,生产盲目,容易形成“一哄而上,一哄而下”的现象。正是由于这种个体分散不成规模的养猪生产方式占主导地位,一旦市场出现大的波动,必然导致社会生产总量的剧烈变化,进而影响市场供给。为了保证我国养猪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和较为稳定的猪肉市场供应,国家必须建立保障生猪生产稳定发展的长效机制和宏观监测与预警系统。

1 确立生猪生产的宏观控制指标与保障措施

政府部门应根据资源情况制定生猪生产发展稳定市场供应的规划并采取适当政策,引导养猪业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在提高生产效率、提高社会资源利用率的同时制定主要的宏观控制指标,使养猪生产保持相对稳定,从而稳定市场供应。

1.1 稳定生猪存栏,提高出栏。

发展养猪要根据国情、省情及经济发展状况,人口增加与需求,运用系统论的方法审视全局,对系统中的各要素统筹考虑,确定目标,并制定正确的发展战略,实施路径,保证落实。我国是一个人多地少、粮紧、水资源缺乏的国家,养猪业的发展,牵动的是粮食和不可再生的资源——水和生存空间。

据研究,一头母猪的资源消耗量是6个人消耗量的总和,一头育肥猪的资源消耗量与排泄量是4个人的总和。广东东莞市调查全市养猪75万头,带来的污染排放量相当于450万人口的污染排放量。如果养猪业再多增加存栏1亿头,按现在的120%的出栏率算,就意味着在此基础上增加8.8亿人的资源消耗与排泄污染。这无疑是任何一个国家都必须严肃对待的问题。所以说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我们的国情资源对生猪的最大承载量是多少?怎样提高其承载力?这是养猪业的规划设计和建立预警机制,首要考虑的重大问题。

我国可再生资源和不可再生资源少,养猪业应以保障供应为目的。按照保障供应的主导思想,我国养猪业应在保持一定数量的基础上主攻质量,以获得更多的猪肉产品。改革开放近三十年来,养猪业发展与市场供应情况研究表明,2005年全国养猪存栏4.9亿头,年出栏6.25亿头,约2.2人占有一头出栏猪,这时的市场猪肉供需基本平衡,养猪户的收入为中等偏上水平。陕西省2005年猪存栏1161万头,出栏1290万头,出栏率为111%,当年生产猪肉99.7万吨,平均每人占有猪肉27公斤,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市场猪肉供需基本平衡,农民养猪平均每头可获利150~200元。通过对近年生猪生产和市场猪肉供应情况分析,有关专家提出,在当前条件下,我国养猪存栏应在5亿头左右,出栏率120%以上,力争达到150%以上,超过了会对我国资源消耗与排污处理造成压力,过少会影响市场猪肉供应。陕西省养猪业与全国相比有一定的差距,建议养猪存栏应控制发展到1500万头,出栏1800万头以上,出栏率达到150%以上。

1.2 适度增加母猪存栏比例,努力提高繁殖效率。

母猪存栏量的多少,决定着养猪规模的大小,母猪繁殖率的高低又决定着所需饲养母猪的数量。母猪的饲养是养猪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母猪饲养的水平决定着养猪生产过程的关键环节和整个养猪业的生产效率。一个国家,一个地区要根据自己的养殖方式、规模、技术和猪种情况来确定养猪发展计划。我国当前以散户饲养为主,母猪比例应适当大一点,应为8%~10%;而养猪集约化程度高,猪种及技术条件好的地方,母猪所占比例就相对较低,应为6%~7%。我国现养猪存栏约4.9亿头,母猪存栏约4700万头,母猪占存栏数的9.6%。陕西母猪存栏106万头,占存栏数的8.73%,还显不足。

另外,根据国内外相关生产资料:我国现在母猪平均年产仔数为16头,而国外养猪发达国家为22头以上,如果我国能达到每头母猪年提供仔猪22头,即使保持现有的出栏水平,全国至少可少饲养2000万头母猪,这将节约大量的自然资源,也可大大降低环境负担。陕西养猪年出栏按1500万头计,应养母猪83~75万头。努力提高繁殖率,逐步使每头母猪平均年向社会提供存活仔猪18~20头以上。从而达到减少母猪饲养数量,降低存栏,增加出栏率,为市场提供更多的猪肉食品。

1.3 健全国家与地方相结合的猪肉储备制度。

将活猪储备和猪肉储备结合起来,以活猪储备为主。猪肉储备要根据各地猪肉的平均消费决定,国家要求大中城市地方储备不低于当地居民7天的消费量。陕西省近年来猪肉生产量约有百万吨左右,很少有出口,全部为省内消费。按月平均消费量为8.3万吨,七天的消费量应为1.94万吨,以此计算,陕西省储备肉应经常有两万吨的储备猪肉才能达到本省应急和保证节日市场供应。为了充分发挥储备肉的市场调节功能,还应有活猪储备。通过政府部门与生猪生产大县、区或养猪大企业订立合同,以期贷贸易形式,按需要定时、定点送交活猪,保持猪肉市场的均衡供应,减少因政府部门大量储存猪肉造成的资源负担和能源消耗等,还可使养猪生产进入均衡生产状态,避免盲目性,进而达到稳定猪价,防止市场波动的作用。采用这种形式,陕西省每年从养猪生产县、区、企业合同预购生猪15万头,即可等于冷库储备猪肉1万吨。预购生猪30万头,就完全可以保证市场猪肉的价格稳定。如果达到活猪储备100万头基本可以防止猪肉市场大的波动。

1.4 健全养猪业长效发展的保障措施。

为保证我国养猪业具有相对稳定的存栏,出栏和高效益的母猪繁殖生产及猪肉产品的安全保障供应,必须建立健全以下四大体系:

1.4.1 良种繁育与配套系生产体系。在省、市、猪良种场(原种场),繁殖场的基础上,增建育种中心,强化地方和引进猪种的选育,不断提高生产性能(产肉能和繁殖力),为全省大面积养猪生产提供良种。大力推广配套系猪种,建立层次清楚的祖、父母代种猪生产场以及规模化商品猪场,增加杂优猪生产。

1.4.2 饲料加工供应体系。陕西省已建成一批大中型饲料加工企业。配合饲料、添口剂预混料、浓缩料生产已逐步走上专业化轨道,销售网点遍布到乡镇,要强化监督检查,确保饲料生产供应的安全性与稳定性。

1.4.3 疫病防制检疫体系。要在现有省、市、县、乡(镇)兽医防治体系的基础上充实人员,增加仪器设备,并给以经济保障,实现健康、安全和“放心肉”生产。

1.4.4 建成省、市、县、乡(镇)生猪的收购、屠宰加工、储备体系。生猪的收购要以县为单位,逐步采取期货贸易的形式,与企业养殖小区或养猪合作社,签订合同,预交费用,按季、月、或日收购商品猪,达到一年四季生猪的均衡生产和供应。要规范活猪的屠宰加工行为,杜绝野蛮屠宰,造成的猪肉品质下降。实行国家储备冻猪肉,企业和农民养猪合作社或规模养猪小区储备活猪,省、市、县、乡四级管理的保障体系。

2 健全生猪生产的宏观监测预警系统

为了保障猪肉产品的均衡供给,并达到农民增收,促进养猪业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国家应建立起一套完备的生猪生产宏观监测预警系统,提供信息,指导生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

养猪业是高风险的事业,主要有疫病风险、市场风险、自然灾害风险和饲料风险等,那一种风险都直接影响到生猪存栏数量的增减,和市场价格的波动,必须作系统监测。据我国市场研究人员对目前中国生猪市场价格波动的起伏规律研究发现,生猪发展周期为38个月(上升17个月、下降21个月)。价格高峰期为17个月左右。一个周期包括过渡期(微利)约4个月,赢利期13个月,过渡期(微利)约4个月,过渡期(微损)4个月,亏损期约13个月。这主要是我国千家万户的分散养猪无法应用先进的科技,更无法得到准确的市场预警信息,经常是互相看“一哄而上,一哄而下”。加之政策不配套,多头领导,农业上抓发展,商业上管卖肉,结果造成“少了喊,多了砍,不多不少没人管”,加剧了市场的价格波动。

2.1 建立省、市、县(区)三级的宏观监测预警网络,开展资源、产品市场趋势等的预测。

2.1.1 做好养猪生产方面的基础资料统计分析,如有存栏数、出栏数、母猪繁殖及疫病等情况

2.1.2 做好市场养猪饲料方面的价格如玉米、麸皮、豆粕、鱼粉及配合饲料等的统计分析。

2.2 专业调查。

每年春秋两季组织专业人员深入实地进行生产和市场两方面调查。并将调查结果进行定性定量的分析,从质和量两方面做出预测结果,并经专业会议研究,提出策略、措施,写出报告,指导生猪经营。

2.3 综合评估。

根据对生猪生产和市场等方面的预测统计,资料信息收集情况,由职能部门负责召集管理、经济、经销及科技专家共同研讨对未来市场做出判断预测,主管预测人员,将预测意见集中起来,用平均法或加权法进行数学处理,得出市场预测结果,为决策部门提供依据。

国内有关专家经过多年研究认为要想预测养猪将来能否盈利,必须把握市场经济的三个差,即价格的时间差、价格的区位差、生产的结构差。因此,要分析以下规律:

2.3.1 用粮猪比价分析市场波动规律。养猪成本中,饲料占70%以上,饲料中玉米又占到大部分,所以猪价和粮价之间存在必然的相互适应的联系,一般用待宰生猪和玉米的比价来判定养猪生产的盈亏,如果为5.5:1以上则盈利多于亏损。

2.3.2 用料猪比价分析饲养波动的规律。大型养猪企业和规模化猪场用配合料养猪,可用配合饲料和生猪的比价来分析规模饲养是否盈利,其比价标准是4.5:1。

2.3.3 仔猪价格波动规律及市场预测。仔猪价格波动与粮猪比价吻合,但较之落后,如果粮猪比价超过5.5:1,则可预测仔猪在4~6月后出栏时,肥猪定能盈利,仔猪价必将上扬,母猪饲养场(户)应增加仔猪繁殖数量。

通过系统的监测结果,调研和综合评估,预测出一段时间内生猪生产基本趋势,根据这种趋势提前采取措施,部署生猪生产计划,在生猪供给发生重大转折之前及时发出信息,提醒广大生猪生产者做好各种应对准备,以达到有效控制生猪市场价格的波动。

3 强化对生猪生产与市场供应监测预警工作的领导

3.1 落实养猪的领导责任。

生猪生产和市场供应本来是一项完整的产业化经营养殖事业,我国和多数省农业和商业两家主管,成为养猪的不管卖肉,卖肉的不管养猪。建议我省应将养猪和卖肉的由一家管起来,实现标准化产业化经营,并将市场监测、饲料监测、疫病监测、肉食品监测等统筹安排,形成完善的信息网络和监测预警系统,以保障并指导养猪业的健康稳定发展和市场猪肉产品的供应。

3.2 强化科技支撑力度。

成立猪育种中心,将原种猪和引进品种进行不断的选育提高,同时开展猪的经济杂交研究,不断培育出高产优质的商品瘦肉猪高效杂交组合,同时开展现代化、标准化、规模化、养猪及疫病防治等技术推广,为发展商品瘦肉猪生产,稳定市场供应做出贡献。

3.3 建立扶持生猪生产的长效机制。

在继续执行现有补贴政策的同时,要在良繁体系、疫病防治体系及肉品检验等建设上给以支持。制定促进生猪规模化养殖和“生猪期货”交易的机制。并逐步建立生猪市场准入制度。因养猪产业是直接为人类提供肉食品的同时,也直接影响人类社会资源利用和生态环境的产业,所以决不可没有门槛。应在政府统筹下制定审批条件,资助政策,从而达到稳定生猪生产保障市场供应长效发展局面。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