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5000万头生猪能“拱”出什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2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14
写在前面

  猪肉及其产品是菜篮子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生猪产业是满足城乡市场供应、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维护国家战略安全的重要产业,也是广大农民增加收入的主要途径,稳定发展生猪生产,有效保障猪肉市场供应,对于加快推进小康社会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

  近年来,在全国生猪市场大幅波动的情况下,我省生猪产业乘势而起,有效支撑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生产基地北移已成我国生猪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抓住“北猪南调”发展格局初步形成的大好机遇,出台《黑龙江省五千万头生猪规模化养殖战略工程规划》,可以乘势做大做强我省生猪产业,打响“龙猪”品牌,建成支撑全国市场的生产基地,把我省从国家商品粮基地转变为食品战略基地,从而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加快农区工业化进程,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和现代农业建设。

  黑龙江要建成全国生猪基地

  发展生猪规模化养殖是全国生猪基地转移的现实需要。我省生猪产业商品率较高,每年约有60%的活猪及产品以各种形式销往全国各地,在全国生猪市场供应趋紧时期,每天活猪外运量最多达1万头,有效保障了全国猪肉市场供应。

  我省是粮食生产大省,发展以生猪规模养殖为主的畜牧业,能够实现粮食就地转化,减少长期以来困扰我省的粮食运输压力,同时通过过腹增值大幅提高粮食附加值。到2012年,我省将实现年出栏生猪5000万头,有望从全国生猪出栏量排名第14位发展至前5位,基本形成全国猪肉生产基地。

  发展以生猪规模化养殖为主的畜牧业,可以安置农村富余劳动力,实现农民增收。按照规划设计,到2012年,全省生猪产业将安置富余劳动力15万人,农民养猪人均纯收入将达到833元。同时,利用我省种植业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规模化生猪养殖,再依托规模化养殖优势推进生物有机肥生产,通过有机肥还田提高种植业产量,继而再为养殖业提供优质原料,可实现粮多、肉多、肥多的生态循环之路,是资源可持续利用、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

  “拱劲”评估

  按照本规划设计,到2012年,我省将有75%的生猪以各种形式销往省外,全国人均享有3公斤来自我省的绿色优质猪肉。

  1.每年生猪出栏将达到5000万头,年均递增21.7%,商品率达到75%;

  2.生猪存栏达到3259万头,年均递增19.8%,规模饲养比重80%;

  3.猪肉产量达到390万吨,年均递增22.1%;

  4.生猪养殖业实现产值650亿元,年均递增24.8%;

  5.农民养猪人均纯收入达833元,年均增长87元;

  6.转化粮食160亿公斤,年均递增21.8%,实现增值效益80亿元。

  我省发展生猪产业四大优势

  我省发展生猪产业具有明显的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基础优势和政策优势:

  资源条件优越

  我省处于世界玉米带,面积辽阔,土质肥沃,地势平坦,生态环境优良,适宜发展绿色生猪养殖。而且我省是全国商品粮生产基地,全省粮食综合生产能力达396.5亿公斤,粮食价格较低,饲料供应充裕,生猪养殖的成本相对较低。在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下,南方高温、高湿的环境容易引起生猪疫病多发,而我省气候冷凉干燥,可有效防止生猪疫病发生;我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较高,防疫成本和难度远远低于南方以散户为主的饲养方式。南方受土地、空间、资源等因素限制,承载能力有限。

  市场拉动强劲

  2007年,我国人均GDP已突破2280美元,正是对营养、健康、美味的畜产品需求旺盛的时期。从我国居民饮食特点来看,对生猪消费的刚性需求是传统和不可改变的。按照《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预测,到2010年,我国人均每年肉类摄入量为28公斤,其中城市居民每年肉类摄入量达到32公斤,市场需求量大。

  发展基础雄厚

  到2007年末,我省生猪存栏1318万头,出栏1868万头,规模养殖比重已达57%以上。巴彦、肇东等市县生猪出栏达到50万头,已发展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加工企业超前发展一直是我省畜牧业的突出特点,目前,我省共有生猪加工企业39家,年加工能力达3607万头,预计到2012年加工能力可达5751万头,可有效承载生猪养殖业的市场出口。饲料工业获得长足发展,全省拥有各类饲料加工企业876家,产量达到570万吨,创产值135亿元,为生猪产业大发展提供了饲料保障。

  产业政策积极

  省委、省政府早在2003年就提出要实施粮牧“主辅换位”战略。建设哈大齐工业走廊也已进入全面实施阶段,这为发展农畜产品加工业提供了难得的历史机遇。2007年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扶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今后,国家将拿出专项资金对能繁母猪进行补贴,对生猪调出大县进行奖励,对规模生产、疫病防控等多方面进行专项扶持。

   重点建设三项工程

    引进良种,提高自主培育良种猪比例

  通过良种工程建设,引进长白、大白16800头原种猪(育种核心群),引进杜洛克原种猪1600头。新建长白、大白原种猪场16个,每个原种猪场种猪规模1050头。建设杜洛克原种猪场2个,每个原种猪场种猪规模800头。建设种猪繁育场90个,每个种猪场种猪规模2055头。建设区域性生猪改良繁育中心5个,每个繁育中心饲养种公猪200头。到2012年,使我省自主培育的良种猪占所需种猪的60%以上,摆脱长期外购种猪的现象;种猪繁育体系更加健全;全面普及猪人工授精技术。

  建设基地,提高生猪规模化饲养比重

  计划在2008年——2012年期间,共建规模化猪场7177个。其中年出栏2000头育肥猪的规模化猪场5010个,年出栏6000头育肥猪的规模化猪场1510个,年出栏10000头育肥猪的规模化猪场492个。建成达产后,到2012年可实现比2007年增加出栏猪2545万头,全省年出栏生猪将达到5000万头左右。同时扶持和引导广大农户改变兼营兼业习惯,逐步向专业化饲养方向转变,重点发展专业养殖大户、规模化牧场和规范化小区,努力提高全省生猪规模化饲养比重,到2012年,使全省生猪规模化养殖比重达到80%以上。

  处理粪便,提高生态环境质量

  在养猪重点县的养猪场(户)建设1000个沼气池,通过沼气建设进行粪便资源化处理。并选择年出栏10000头以上的养猪场建设50个猪粪有机复合肥场。将粪便集中堆放,采用静态发酵堆粪处理方式,制成高效微生物有机肥;污水和猪尿液排到污水池,经发酵后灌溉农田。这样通过资源化处理工程建设,达到环境清洁,资源有效利用的目标,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和畜产品安全水平。

   生猪产业将推行期货和保险

  发展生猪产业面临的主要风险有疫病、市场和食品安全三种。

  疫病风险主要包括:饲养密度的增加,使发生传染病的几率也随之增加;随着养殖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畜禽的大量外引,生猪发病特点也越来越复杂,处于旧病未净化根除,新病不断发生的状态。一些病原不断发生变异,给诊断和防治带来困难;由于用药不规范,造成病原菌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为治疗带来困难;生猪长途贩运也极易造成疫情传播扩散。

  目前,我国生猪产业发展非常迅速,但生产、加工、销售产业链脱节,产业波动比较频繁,从而对生猪养殖业造成伤害。生猪发展的市场风险主要表现在价格波动上。食品安全风险则主要有违规使用兽药、饲料添加剂以及掺杂使假等问题。

  为此,我省将积极探索和推行生猪期货贸易和保险制度,有效规避市场和自然风险。目前我省生猪交易以贩运商走村进户与农户交易为主,生猪的养殖存在着较大的盲目性,生猪市场价格波幅较大。今后,畜牧管理部门将引导生猪主产区建立交易市场,派设防疫人员,公布价格信息,实现集中交易,切断疫病传染源,减少中间环节,保障农户利益最大化。并在此基础上,大力推行生猪期货交易,实现农民养殖生猪先卖后养,从而更好实现价格发现、套期保值功能,使养殖、加工、贸易等企业有效规避现货风险,保障食品安全,促进生猪产业平稳发展。还将建立健全母猪保险制度,减少农户养殖风险,提高农户养猪积极性,促进生猪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此外,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将加强协调和配合,层层落实防控责任制,确保动物疫病疫情稳定。将健全法律法规,强化疫情监测,实施免疫与扑杀相结合的防控政策,完善应急反应机制。提高对疫情的控制能力和应急处置能力,有效控制疫情的发生和传播。防止疫情的扩散蔓延。

  同时建立预警预报系统,将在生猪存栏数量、猪肉产量、收购价格等方面进行及时、准确地预测、预报,指导全省生猪业的健康发展。加强兽药、饲料专项整治工作,推行畜牧业标准化生产,开展无公害畜产品产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逐步建立可追溯体系,从源头上确保全省畜产品安全。

  系列措施保障规划实现

     建立政策保障体系

  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充分利用国家和省现有的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对农业开发资金、财政支农资金、省级基本建设资金进行捆绑使用,集中支持生猪产业发展。省级财政在已有扶持政策资金总额不减的情况下,每年都有一定的新增量。支持龙头企业和养殖场成立畜牧业担保公司,解决畜牧业发展中贷款难的问题。

  加强法制建设

  进一步完善保护和支持畜牧业发展的相关法律法规,加速依法治牧进程。依法强化对饲料兽药、畜禽及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检测,确保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打击生产假冒伪劣产品和规范生产经营行为,创造公平的竞争环境和吸商、安商的发展环境。

  提高组织化程度

  大力推广养猪专业合作社、协会和专业服务组织建设,引导养殖户创办合作经济组织或成立行业协会,使其尽快变成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的实体企业,提高产业标准化水平。鼓励合作经济组织、饲料加工或肉类屠宰加工企业与农户按照风险共担、利益均沾的原则,构建利益共享机制。集中优势力量,培育和整合名牌产品,创造出一批特色突出,科技含量较高的龙江名牌产品。积极构建集团的规模优势、管理优势、品牌优势和市场优势。

  实施科技推动战略

  大力发展规模化生产,重点建设大户、大场、小区和现代化饲养场,把规模经营比重再推进一步。在全省范围内全面普及标准化饲养规程,良种、良法、良料、良管、良防综合配套,提高生猪生产水平。开展关键技术立项攻关,采取产学研结合、试验示范的办法,加强对现有成熟实用技术的集成、组装、推广,使科研成果尽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重点推广高效育肥、瘦肉型猪配套饲养和专用型饲料应用等技术,推动生猪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建立一批高产、优质、高效科技示范园区,同时扶持一批科技示范场、科技示范户,通过示范和引导作用,提高生猪生产的整体科技水平。

  生猪养殖工程40字令

  市场引导,龙头牵动;

  科技支撑,突出效益;

  完善体系,安全发展;

  多元投入,重点扶持。

  2008~2012年黑龙江省生猪发展规划表

项 目
单 位
2007
2012年规划
年递增率(%)
生猪存栏
万头
1318
3259
19.8
生猪出栏
万头
1868
5000
21.7
猪肉产量
万吨
144
390
22.1
实现产值
亿元
214
650
24.8
农民人均养猪纯收入
311
833
年均递增87元
转化粮食
亿公斤
59.8
160
21.8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