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畜禽养殖业产生的污染已成为农村污染的重要来源。本文分析了元坝区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现状,畜禽养殖业对环境污染的影响,提出了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基本思路,污染防治配套技术。
关键词 畜牧业 粪便污染 处理 利用 技术
近年来,随着元坝区规模化养殖业的不断发展,畜禽粪便污染越来越严重。加强畜禽养殖业的污染防治已成为现阶段环境保护的紧迫任务和重要内容。
1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与治理现状
1.1畜禽养殖场(户)情况:畜禽规模化养殖场2997个。年出栏生猪50头以上的规模户2096户。其中50-100头户1543户,100-500头户260户,500-1000头大户125户,1000头以上场(户)168个,规模户生猪存栏总量25.69万头年;年出栏肉牛20头以上的饲养户25户,存栏肉牛718头;年出栏肉羊50只以上的饲养户267户,存栏肉羊2.76万只;年出栏家禽1000羽以上的饲养户326户,存栏家禽26.49万羽;年存栏毛兔100只以上的饲养户283户,存栏毛兔5.16万只。
1.2 排泄粪尿量:规模化养殖场排泄粪尿总量为35.6万吨。其中:规模猪场28.39万吨;规模牛场0.51万吨;规模羊场1.93万吨;规模禽场3.21万吨;模兔场1.56 万吨。
1.3污水排放量:规模化养殖场污水排放总量为:60.28万吨。其中:规模猪场50.26万吨;规模牛场1.12万吨;规模羊场2.56万吨;规模家禽场4.52万吨,规模兔场1.82 万吨。
1.4污水处理设施配备:投入治理补助资金1200多万元,共建沼气池1076个,39450m3。
2.畜禽养殖业污染对环境的危害
2.1 传播“人畜共患病”。全世界约有“人畜共患疾病”250种,我国共有“人畜共患疾病”120多种,其中:由猪传染的有25种,禽传染的24种,由羊传染的25种,由牛传染的26种,马传染的13种。这些传染病的载体主要是家畜家禽粪便及排泄物。
2.2 造成空气恶臭。畜禽粪便在微生物的作用下,发酵时会产生大量的氨气、二氧化硫、粪臭素、甲烷、二氧化碳等有害恶臭气体,连同畜禽本身的释放,恶臭物质可达230多种。动物与粪便、尿液、污水释放的恶臭,不仅会造成畜禽应激,影响生长发育,降低畜产品质量,而且严重影响畜禽养殖场周围的空气质量,危害饲养人员及周围居民的身体健康。
2.3 造成水质下降。一头(只)畜禽就是一个污染源,一个畜禽饲养场就是一个污染排放场。若不经处理,排入水流缓慢的水中(河流、水库、塘堰、田地),将使水体变色、发黑,引起藻类、杂草疯长、部分水生生物死亡、威胁鱼类生存,导致水体难以再净化和恢复的“富营养化”。过量进入耕地超过土壤本身的自净能力,便会破坏土壤原有的基本功能并污染地下水,同时会使农作物陡长、倒伏、贪青、晚熟、不熟,甚至毒害作物出现死亡。
2.4 影响畜产品安全。激素类添加剂的滥用,污染了畜产品的品质。如β兴奋剂被误导是提高猪胴体瘦肉率的有效产品,就会致使猪肉出现高残留而引起人的中毒;高铜被误导为促进猪肉生长的措施而超量,就会造成铜中毒,高铜猪粪便还会被农作物所吸收,高铜农作物危害人畜健康。
3 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基本思路
3.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的基本原则是:减量化、容量化、无害化、资源化。
3.2减量化处置是粪污处理的前提,是在畜禽养殖过程中尽可能的减少污染物的排放量及其危害物质的引入。
3.3容量化控制是粪污处理的基础,发达国家发展畜禽养殖业,绝大多数推行的是既养畜又种田的模式,并且严格控制养殖场规模,畜禽粪便有充足的土地进行消纳。
3.4无害化处理是粪污处理的核心,指畜禽粪便污水在利用前必须经过无害化处理,减少和消除对环境和人畜健康的威胁、隐患。主要是修建防渗堆粪场、化粪池、沉淀池、发酵池等,对粪污进行除臭、灭菌后进行种养业利用。
3.5资源化利用是粪污处理的核心,主要是对粪污进行无害化处理后,将粪便作为种植业生产的有机肥资源,用于粮、烟、果、桑。将尿液污水用于改良土壤,实现资源化利用的综合性和多样性。
4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对策
4.1前期防制对策
4.1.1合理选址、合理规划、适度规模是防止畜禽养殖业污染的重要途径。在选择上应远离人口稠密区、远离环境敏感区。畜禽养殖场的选址,应坚持农牧结合、种养平衡原则。要严格控制单位耕地面积的畜禽饲养量。
4.1.2 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区),必须进行环境影响评价,按照建设项目管理程序报批。
4.1.3 畜禽养殖场污染防治设施必须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畜禽粪肥资源综合利用措施必须在畜禽养殖场投入运用的同时予以落实。
4.1.4 新建、改建、扩建畜禽养殖场应实现生产区、生活区、管理区的隔离。养殖场的排水系统应推行雨污分离,污水系统不得采取明沟布设。应采用干法清粪工艺,不可与尿水、污水混合排出,实现日产日清。湿粪法清粪工艺要改为干法清粪工艺。水冲粪式工艺禁止运行。干湿分离、雨污分离、料水分离的目的在于从设施上和工艺上减少污水浓度和排放量。
4.1.5 畜禽养殖场必须设置专门的畜禽粪便贮存设施。贮存设施应采取有效的防渗处理工艺,防止污染地下水,贮存设施顶部应设置防雨顶盖。
4.1.6应明确城镇周围不宜建设大中型集约化畜禽养殖场。提倡发展中小型集约化养殖场和农村畜禽养殖专业户,走农牧结合的道路。要有计划地推广生物发酵舍零排放技术。
4.1.7 严格控制省外、市外畜禽养殖企业在境内盲目发展,防止污染转移。
4.2 饲养期中控制对策
4.2.1 节约用水、减少液体肥和污染物排放总量。鸡场、猪场宜采用饮水器,可大幅度降低舍内的饮用水量及污物排放量。畜舍清洗用水占畜禽养殖用水的主体,不同的清洗方式对水的需求量不同,要尽量降低用水量,减少液态水粪的形成,减少养殖场污水排放量。
4.2.2 通过营养调控降低畜禽对有毒有害物质的排出量。饲料中使用合成氨基酸,降低粪尿中氮的排出量。使用植酸酶,降低粪尿中磷的排出量。使用益生素和非淀粉多糖(NSP)降解酶,降低不可消化营养素的排出量。使用有机微量元素,降低微量元素的排出量。使用除臭剂,降低有害气体的产生。
4.3固体粪肥、畜禽场污水、臭气处理对策
4.3.1 固体粪肥的处理与利用
物理处理技术。主要利用畜禽粪便干燥技术,要先进行除臭、灭菌、脱水等处理,干燥后可作燃料,可加工成有机肥。化学处理技术。指在畜禽粪便中加入一些化学试剂,如:福尔马林、氢氧化钠、丙酸、醋酸、磷酸、磷酸二氢钾、硫酸亚铁等达到杀菌消毒效果。
好氧发酵技术。在供氧条件下,微生物迅速繁殖,使物料温度逐渐升高至70—80℃,粪便中的有机物被氧化分解,放出H2S、NH3等气体,使非蛋白氮转化为可消化氮,故发酵可得到无臭无虫卵及病原菌的优质有机肥。厌氧发酵技术。厌氧发酵技术主要用于沼气生产,又叫沼气发酵技术。
堆肥技术。堆肥技术是指在自然环境条件下将作物秸秆与养殖场粪便一起堆沤发酵以供作物生长时利用,该技术是利用微生物分解粪便中对作物不利的物质,是好氧发酵技术之一。食物链“增益”技术。即利用畜禽粪便养蝇蛆、蝇蛹、蚯蚓等,再将这些生物用作食料养鸡养鱼,可提高粪便利用率及利用安全性,是间接利用畜禽粪便作饲料的一种方式。
综合利用技术。将各种资源化技术组合起来,提高废物利用处理效率。目前常用的方法是立体养殖,充分利用地面空间或水域从事养殖业,实现资源多层次综合利用,大幅度提高养殖效益。
4.3.2 畜禽场污水的处理方法与利用
固液分离与理化处理系统。处理流程:固液分离→沉淀→气化→酸化→净化→鱼塘→排放。这种处理系统基本可将污水净化到排放标准得到综合利用。
厌气池发酵处理系统。处理流程:畜舍排出的粪水→厌气池→沉淀池→净化池→灌溉农作物。此处理系统能使厌氧发酵生产的沼气作为能源。
土地处理系统。主要包括物理的过滤、吸附、化学反应和化学沉淀、以及微生物代谢作用的有机质分解等,按其运行方式可分为自然湿地系统和人工湿地系统。
畜禽污水的利用要求:养殖过程中产生的污水应坚持种、养结合的原则,经无害化处理后尽量充分还田,实现污水资源化利用。畜禽污水经治理后向环境排放,应符合排放标准。污水作为灌溉用水进入农田前必须进行净化处理。
4.3.3 臭气的控制技术
吸附法。向粪便投放吸附剂减少气味的散发。常见的有沸石、膨润土、锯末、蒿属植物等。焚烧法。将有臭味物质焚烧、减少臭时的强度。化学除臭剂。常见的有高锰酸钾、重铬酸钾、硝酸钾、双氧水、臭氧等。构筑防护林。种植绿色植物是一个有效防止气味扩散、减少气味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