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关于当前我国肉羊业存在问题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10-28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57
近年来,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肉食结构变化,国内外市场对羊肉的需求日益增加。加入WTO后,我国的羊肉产品直接参与国际竞争,为肉羊业的发展创造了巨大的发展空间,但与此同时也带来巨大的挑战。由于关税的降低,进口羊肉已经开始涌入我国市场,而且正在以质优味美等优点吸引大量消费者,冲击我国肉羊业的发展。如何引导我国肉羊产业向高产、优质、高效、低耗的可持续方向发展,提高产品市场竞争力,已成为政府有关部门和科技工作者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目前我国绵、山羊总数3亿只以上,居世界第一位,有着良好的发展基础。虽然我国肉羊业近年来发展很快,但也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值得我们认真思考研究,以提高我国肉羊的国际竞争力。

  1 目前养羊业存在的主要问题

  1.1 肉羊品种问题
  目前为止,我国尚未培育出一个公认的专门化肉羊品种。国内一些产肉性能较好的品种仍与国外品种有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生长发育速度、早熟性、肉的品质和繁殖性能等方面。不少省(区)利用从国外引进的肉羊品种与本地羊杂交,拟培育地方性肉羊品种,但杂交比较混乱,加之国家对肉羊品种培育缺乏统一的组织协调和指导,这将导致在肉羊品种培育上重蹈细毛羊、毛用山羊培育中的覆辙,要么像细毛羊一样培育出的品种血缘(基因)相同或相近,只是地域不同称谓不同,要么像毛用山羊培育一样,一哄而上,一落而散,浪费大量的财力、人力。
  可喜的是,农业部已经提出了肉羊优势区划发展规划,确定了中原及河北农区肉羊、西北肉羊、西南肉羊及内蒙古中东部肉羊四个优势区域,将推动我国肉羊产业有序发展。
1.2 生产体系建设问题
  规模化、产业化的肉羊生产体系尚未建立,影响了科研成果和实用技术的应用。
  在国外,养羊业建立了种羊生产、肉羊扩繁和羔羊肥育生产体系。在美国,羔羊断奶后,即从草原转至农区育肥;新西兰专业化繁育场羔羊5~6周龄断奶,强度育肥,4月龄出栏。一些国家实行超早期断奶,哺以代乳料,并采用同期发情、超数排卵、胚胎分割和移植等先进的生物技术,使肥羔生产形成集约化、产业化、工厂化。
  目前我国大多数产区还是小规模粗放饲养、自交繁育,致使品种退化。推进肉羊生产体系建设,改善羊群质量、加强科学管理、提高羔羊生产性能和产肉率势在必行。
1.3 盲目引种,混乱杂交问题
  品种利用混乱,缺乏合理长远规划,混乱杂交问题严重,造成羊群的质量严重下降。
  20世纪90年代以来,山东、河北、河南、陕西、江苏、内蒙古、新疆、四川、云南、甘肃、宁夏等省区,陆续从国外引入大批优质肉羊品种,与本地羊进行杂交,改良生产肉用羔羊,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目前,肉羊产业方兴未艾,且有高速发展之势。然而,许多投资者引种有一定的盲目性,只看到其优点而忽视其后代的改良效果和质量。据统计,仅2000-2001年我国从国外引种的投入比新西兰和澳大利亚两国10年的引种费用总和还多。因此,当前肉羊引种应谨慎,不但要引入其优良性状,更要注重其杂交改良的效果。
  我国引入的新品种仅有少数在企业和科研单位进行繁育提纯,而大多数都直接流入市场,品种质量和杂交效果又无法进行监测。另外,引入的肉羊品种,由于没有系统的技术指导,养羊户还不能确立科学的杂交组合,形成乱交乱配的混乱局面,甚至出现近交,不但没有提高羊的生产性能,反而使羊的质量和性能下降。
  我国地方品种本身也具有独特的优良特性,另外,有些品种是国家花大量资金,经科研工作者多年精心培育出的适合我国条件的优良品种,如中国美利奴羊、东北细毛羊等。对这些地方品种,我们要保种和有计划地进行改良,提高本品种的经济性状,科学地、有计划地利用杂交进行选育,生产优质羔羊,不能无目的杂交,否则长此以往将破坏原有的优良基因库,使多年的育种成果和科研工作者的多年心血付之东流。
1.4 饲养管理体系建设问题
  我国养羊业大多处于靠天养畜状态,夏秋季节水草丰美则牛羊肥壮,冬春地干草枯则牛羊瘦弱。而且我国草原由于过度放牧,长期超载,致使草场“三化”严重。不合理的营养状况严重地阻碍了羔羊的生长发育,也极大地影响羊肉的产量和品质。在农区舍饲养的羊,状况也不容乐观。有的地区缺少饲料制作技术,青、黄贮技术还不普及,有的地区因饲喂饲料单一,造成妊娠母羊大量流产、羔羊发生白肌病、初生重小等营养性疾病。
1.5 科学研究滞后生产问题
  科学研究滞后生产,阻碍了该产业全面、稳定的发展。国家对肉羊研究方面投资力度较小。就目前情况看,肉羊相关研究如肉羊品种培育,杂交技术体系,繁育技术,饲喂技术,规模化饲养技术明显滞后,没有起到科技先行之目的,影响了肉羊产业化的发展。比如河北省唐县为供应京津市场的重要肉羊加工集中地,但一年中仅有几个月能满班生产,从表面上看,是当地的羊不能满足生产需要,而其实质性原因是由于羊生产的季节性导致肉羊的数量不足,多数羊肉加工厂都因羊源不足而破产。因而研究羊肉全年均衡生产技术体系迫在眉睫。

2 我国肉羊业的发展对策

2.1 科学规划,合理布局
  为了养羊业的正常健康发展和可持续发展,应从长远利益出发,加强我国养羊业的科学区划和合理布局。从我国目前羊肉生产情况看,羊肉生产量较大的一是农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中原及黄淮海一带,二是牧区,主要是新疆、内蒙古等省(区)。因此在肉羊业发展上,一要抓好农区,利用农区自然条件好,饲料资源丰富等方面的优势,结合当前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大力发展肉羊产业;二是在牧区要稳妥发展肉羊,由于牧区饲草料不足,因此要以草定畜,不宜盲目发展。另外,肉羊生产应在细毛羊核心育种群以外开展,在生产上合理安排产羔季节,利用夏秋季节牧草丰盛之时,开展季节性肉羊生产,也可开展牧区繁育,农区肥育,农牧区联合开展肉羊生产。
2.2 制定面向全国分区域有重点的肉羊培育计划
  在肉羊品种培育上要由国家主管部门牵头,可通过养羊学会和养羊协会组织有关科研机构、大专院校、生产单位及相关省(区)的技术力量联合公关,避免名省(区)各自为政,重复浪费现象的发生。肉羊育种要结合我国绵、山羊遗传资源分布特点和前期育种基础,各地区生态自然条件,以及人们的消费习惯、民族和宗教等社会因素,面向全国、分区域有重点的进行,以培育适宜不同生态区域的肉用绵、山羊新品种(品系)。这样一方面可保存我国地方优良基因,另一方面又能培育出适宜各地生态自然条件的肉羊新品种,使数量型养羊业向高产型、质量型方向发展。
2.3 改进饲养管理技术
  目前羊的饲养方式还是以小规模大群体为宜,应建立相应的地区养羊协会,有协会对本地区养羊进行指导与产前、产中及产后服务,农区要充分利用当地农副产品,尽量降低养殖成本,同时开展种植优良牧草及林草间作等,大力开发饲料资源,做到饲料全价,营养合理;牧区应进行有计划的适度放牧,依草定羊,划区轮牧,尽量减少饲养成本和人力物力的浪费。
2.4 研究肉羊生产技术体系
  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不同生态区肉羊良种繁育体系建立的研究;最佳畜群结构和繁殖控制技术的研究;不同杂交组合肉羊后代饲料及营养调控和育肥技术研究;全年均衡产肉的调控和配置;农区、牧区和农牧结合区肉羊生产的经营模式研究。
2.5 羊肉安全生产技术
  近几年来,世界上不断有危害人类健康的畜产品事件发生,如“疯牛病”、“二恶英”事件等,有关食物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在羊肉生产上必须把好畜产品质量安全关,确保上市羊肉安全可靠,万无一失。应研究肉羊产业安全生产的各项配套技术,建立肉羊生产和肉产品的相关标准,确保生产符合国际标准的优质高档羊肉产品。同时,抓好羊肉及其产品的技术安全,严禁有害添加剂的研究与使用。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