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级财政加上农民投入,今年,绵阳市生猪产业投入达3亿左右。今年底,绵阳市生猪产业可望恢复到灾前水平。
从2005年绵阳市实施“千万头优质生猪工程”以来,生猪产业发展迅速,成为农业的重要支柱产业,在农村经济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今年,绵阳市遭受“5·12”特大地震灾害,市委、市政府仍安排了1500万元资金,加大对生猪产业投入力度。
“今年,绵阳市计划完成生猪出栏640万头。不过,要实现这一目标依然艰难!”市畜牧兽医局局长蒋开恩分析说,目前,绵阳市生猪产业既面临机遇又面临挑战。机遇在于政策有力、市场有利,但是,“震灾后续影响不可忽视”。蒋开恩介绍,“5·12”特大地震中,绵阳市生猪死亡127万头,占存栏总量34%,尽管灾后重建中得到了快速恢复,但仍没达到灾前水平,极重灾区生产恢复和发展难度大,生产恢复需要较长周期。此外,灾区动物疫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饲料原料紧缺、养殖成本增加等也是灾后制约生猪产业发展的瓶颈。
据统计,目前,绵阳市已规划74个生猪产业化项目。全市1-9月出栏生猪431.7万头,较去年同期增长5.12%;良种母猪补栏3.5万头,预计年底可望恢复灾前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