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三十年 南充牧业创辉煌系列报道之四
外树形象,内强素质,狠抓行业建设,大力宣传法律法规,完善规章制度,走依法治牧管理之路,是南充畜牧人进行行业大建设的真实写照。一是法制建设。20世纪80年代以后,中国法制化进程加速推进,法制社会和法制政府的建设,依法治国、依法行政观念不断强化,畜牧专业法律法规不断增加,国家相继颁布了“畜牧四法四条例”:即《畜牧法》、《动物防疫法》、《草原法》、《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种畜禽管理条例》、《饲料及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重大动物疫情应急条例》、《兽药管理条例》,畜牧部门的职能逐步由过去单纯的技术服务、生产指导,逐步向依法行政、依法治牧转变。二是体系建设。30年来,全市逐步建立健全和完善了从市到县、到乡、到村的畜牧体系,实现了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的全覆盖。特别是近年来,通过完善基础设施、改善技术装备、扩大服务功能、强化监督管理、提高服务水平等措施,全市动物保护体系、良种繁育体系、畜产品安全体系、饲料生产体系、流通加工体系、市场信息体系、技术服务体系日趋完善,为畜牧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三是制度建设。不断完善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全行业推行工作制度化,切实做到用制度约束人,用制度管理人,用制度激励人;认真推行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责任追究制三大制度,切实转变政府职能,强化服务意识,提高服务水平和机关效能,建设人民满意部门,满意行业。四是组织建设。三十年来在单位内培养发展共产党员28个,使全局党员数增加到45人,并成立了局总支,辖2个支部,提高了全局人员素质。领导班子成员一心一意谋发展,全心全意做贡献,连续5年被市委评为“四好”班子;同时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也取得突出成效,多次受到省市表彰。五是行风建设。巩固保先教育成果,开展“内强素质,外塑形象,爱岗敬业、服务三农”为主题行风建设活动,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扑下身子为民办实事。建立畜牧科技人员联系养殖大户,联系规模养殖场,联系畜产品加工企业,联系畜产品市场的责任制度,为畜牧生产者排忧解难,解决技术难题,提供市场信息,各级畜牧单位都要开通了专家服务热线,及时、优质地为养殖农户服务,切实做好科技助农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