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蓥市为了更加深入地了解全市生猪产业发展现状,更好地把握生猪发展态势,针对性地找准发展对策,组织畜牧专业技术人员采取取现场查看、重点调查、数据统计等形式,深入到各乡镇、街道,畜牧兽医站、组,部分生猪规模养殖场(户)、农村生猪散养户,生猪定点屠宰企业、农贸市场等进行了全面专题调研。该市生猪生产呈现出“三增”态势,即养猪总量增加、能繁母猪增加、规模养猪增加。
一、生猪产业发展现状
(一)抽样调查情况
随机抽样调查的15个社865户农户中,存栏生猪1068头,其中种猪41头, 1-8月出栏肥猪947头;去年同期存栏生猪685头,其中种猪24头,出栏肥猪628头,同比分别增长55.91%、70.8%、50.8%。调查的养猪专业户36户,饲养生猪7177头,其中种猪1317头, 1-8月出栏肥猪4016头;去年同期存栏2764头,其中种猪523头,去年1-8月出栏肥猪3468头,同比分别增长159.66%、151.82%、15.8%。我市现有规模养猪户146户,比去年同期增加18户,增14.06%。
(二)全市生猪生产现状
今年1—8月该市共出栏生猪26.41万头,同比增长4.28%;8月底存栏生猪23.35万头,同比增长4.94%;能繁母猪存栏9023头,同比增长8.7%;猪肉产量19807.13吨,同比增长4.28%。出栏25头以上的适度规模养猪户达到 1951 户,同比增长3.67%;共存栏生猪10.32万头,同比增长1.23%;出栏生猪12.39万头,同比增长4.65%,适度规模养殖率达45.64 %。从统计调查看:生猪生产呈现 “三增”态势,即养猪总量增加、能繁母猪增加、规模养猪增加。
(三)生猪市场行情现状
据生猪交易市场行情调查,目前生猪市场价格继续保持高价位运行。生猪收购均价15元/公斤,同比增长-16.67%,猪肉均价23元/公斤,同比增长-17.86%,仔猪价格32元/公斤,同比增长-15.79%,育肥猪饲料价格2.5元/公斤,同比增长8.7%,主要饲料玉米价格均价1.7元/公斤,同比增长0%,目前猪粮比价达到8.8:1,养猪利润较好,出栏一头猪盈利50-200元;生猪及产品价格仍较高,刺激了农户养殖积极性,养殖仍有利润。
二、生猪产业存在的问题
(一)农村生猪散养户逐渐萎缩,规模化养殖水平不高。调查的865户农户中仅有养猪户162户,占总户数的18.73%,同比仅增加了4户,有12户养猪户打算出栏肥猪后不再补栏。其主要原因:一是农户认为目前的仔猪价格太高,饲料成本也高,一方面在观望价格,等价格下跌;另一方面担心生猪收购价格很快回落,生猪养殖又将变成赔本买卖。二是大部分农户已外出务工,农村劳动力持续减少,而且认为外出务工捞的是“活钱”,而从事养殖业见效周期长,加上要成本,风险也很高,宁愿外出务工也不愿养猪。三是部分农户想喂猪,但无钱买猪;有的农户家庭条件较好,认为养猪费力费事赚不到钱而不愿喂猪。四是市场行情波动过大,农户难以掌握生猪市场行情,养猪得到的实惠少,不愿养猪。五是部分规模养殖企业投资盲目,相当一部分有圈舍无流动资金,缺乏经济实力,有的严重缺乏养殖技能,有的动物防疫意识严重淡薄,根本不具备规模养殖的能力。
(二)能繁母猪总量少,自繁自养供不应求。据统计,我市仅存栏能繁母猪9023头,年仅提供仔猪20万头左右,而全市年共需求仔猪40余万头。据此,存栏的能繁母猪总数远远不能满足仔猪饲养的需求,有近50%的猪源需从市外调进,从而增加了疫病传入的机率和仔猪购买成本,造成了许多农户不养猪的现状。
(三)养殖产业化程度低,科技含量不高。多年来,我市缺乏畜禽产品精深加工的龙头企业,无产业链条,多限于自产自销,抗风险能力差。在品种改良上做了大量工作,目前本地生猪品种正逐渐退化,但由于资金投入少,品种改良规模小、范围窄,改良不彻底。科学饲养管理体系不完善,饲养、管理、防疫、治疗水平低,疫病时有发生,挫伤了农民养殖的积极性,阻碍了我市生猪产业发展。
(四)养殖标准化程度低,质量监管较难。据统计,近98%的农村散养户仍采用传统饲养方式,难以适应市场要求;63%的规模养猪户养猪标准化程度相对较低;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对标准化的认识还不到位,标准化生产技术不能得到很好的推广和应用。饲料、兽药等投入品监管难度大,猪肉市场管理任务繁重;猪肉产品质量监测检验体系建设滞后,监管技术和手段也适应不了新形势的需要。
(五)筹措发展资金困难,养猪业发展缓慢。养猪业属微利产业,靠自身滚动发展非常缓慢,要扩大生产规模,最大困难是资金短缺。许多养殖户希望在养猪效益较高的情况下扩大经营规模,如庆华镇三合村谢正伟、明月镇红光村李国建、肖运均等养殖户均反映规模养猪业投入大、资金缺、贷款难,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规模养猪业的发展。
(六)动物疫病防不胜防,农户信心不足。随着生猪及其产品流通的日趋活跃和环境污染的不断加剧,再加上我市近五成仔猪靠从外地调运,生猪疫病的传入、发生与流行变得越来越复杂,动物疫病防不胜防。当前全国性乃至全球性的猪病等呈多发趋势,且表现出混合性感染特征,防治难度大,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如观音溪镇养猪户王某,因去年从外地调运的100多头生猪感染疫病,一次性全部扑杀处理,造成血本无归,使很多欲养者望而却步。
(七)生猪流通失控,价格监管不力。屠宰商垄断经营存在暴利,据调查,定点屠宰一头生猪,每头税费43元(其中两税29元、防疫检疫消毒13元、环保1元);屠场老板通过提取内脏(大、小肠、猪头、心、舌、脚油)、猪毛、猪血等附属物及加工费,每头屠宰一头生猪可获取120—150元的利润,城郊一些屠场还通过藏肉,获取的利润就更高;销售商(屠夫)每头猪利润至少保持在200元左右。生猪购进价格水涨船高,购销差率也在5—10 %。总之整个生猪流通环节(特别是屠宰环节)都缺乏政府部门的监管,收费失控,无形中抬高了市场肉价。由此,在农村形成了“养一头猪半年,不如屠工半天”的说法,阻碍了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
(八)畜牧体系有障,技术服务乏力。当前,我市畜牧生产技术体系尚存在不少问题,一是防疫监测检疫机构不健全,畜牧兽医站建站的土地及资金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既无检疫设备,又无检测场地。由于关口不严,外地病源流入的风险很大。二是乡镇畜牧兽医力量薄弱,全市乡镇畜牧兽医人员定编98人,其中有20余人临近退休;有近1/3的人专业水平较差;余下的绝大部分是跟师学艺、技术老化,大、中专畜牧专业毕业的人员极少,能担当疫病预防和防治工作的技术力量很弱。三是经费无保障,工资不能按时按额发放,无办公经费,影响工作积极性。
三、生猪产业发展趋势
我市生猪生产在经历了2006年6月份的生产低谷后,生猪产品价格在2007年8月达到了全国之最,进入2008年后生猪产品仍处于高价位区间内运行,市场和价格带动了生猪养殖业的快速发展,但受饲料及人工工资不断攀升和当前生猪产品价格回落的影响,农村散养农户利润急剧降低。因此,发展标准化规模养殖,壮大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条将成为生猪养殖的主流和发展趋势。
(一)发展规模养殖是重点。养殖业的发展效益在规模,成功在管理(包括经营管理、饲养管理、疫病防控等)。由于社会分工的细化,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务工,留下的多为老弱病小无力养猪,散养户将进一步减少,留下的发展空间将由规模化养殖填补,因此我市养猪业将进一步向规模化发展。
(二)发展龙头企业是方向。随着市场竞争的激烈化,生猪市场周期变化越来越频繁,周期相对变短,农户分散经营和一些小规模经营将逐步被淘汰。为了应对市场风险,只有不断调整猪群结构、坚持市场导向组织生产的同时,以延长产业链条的方式降低市场风险。龙头企业实行“饲料加工、生猪饲养、农户建设、生猪产品屠宰加工、终端市场直接销售”等多环节全程经营,中小型规模化养殖企业采取其中2-3个环节经营,从而不断建立相对稳定的市场,确保生猪养殖业的效益。
(三)重视产品质量是生命。市场竞争的激烈化及消费者消费水平的提高和消费意识的不断增强,经营者的品牌意识得到全面提升,绿色、环保、无公害化生产、加工、经营成为生猪养殖业的主要经营理念,消费需求和市场发展的主要方向。小规模及农户分散经营从资金、技术、管理、市场等多方面已经越来越不适应。
(四)种养结合是发展模式。随着环保意识的加强,养殖规模的扩大,养殖污染治理是个严峻挑战。积极推行生态循环型畜牧业,把生猪养殖小区、规模场建设与牧草种植、林下养殖、有机农业等结合起来,大力发展“种-养”结合之路。
(五)自繁自养是成功之道。因近年来国内外动物疫情十分严重,防疫难度加大,加之仔猪供不应求的市场局面和价格高价运行,种猪发展将是解决疫病引入和仔猪不足的关键,实行自繁自养是降低疫病风险和养殖成本的有效途径。
四、生猪产业发展对策
(一)明确目标,抓好生猪产业规划。
1、生产目标。一是到2010年全市年出栏生猪达到50万头,猪肉产量3.75万吨,实现生猪产业产值7.5亿元,占畜牧业总产值90%以上。二是规模养殖。新发展生态规模养殖小区或专业村5个,千头以上商品猪养殖场10个,生猪规模化比重提高到80%。三是猪肉加工。年屠宰80万头以上生猪的加工企业建成正常运行。四是安全检测。建设和完善兽药、饲料及动物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和动物疫病化验诊断中心。五是年出栏10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全部建立养殖污染治理设施,实现养殖污染物的有效治理和达标排放。六是培育和完善有效运转的生猪产业合作经济组织1个。
2、产业布局。全市规划禄市镇、华龙街道、古桥街道、阳和镇、高兴镇、观音溪镇等六个市级优质生猪基地,确定禄市、华龙、古桥、阳和、高兴等乡镇广溪路沿线建设12个优质生猪基地村,规划养猪大户1500户,其中种猪大户50户,辐射带动2000户。到2010年基地乡镇出栏肉猪达35万头,占全市总出栏的70%,基地村出栏优质肉猪达15万头。
(二)创新发展政策,改变投入方式。一是实行“五增一打捆”。“五增”:增加猪病防疫投入,如生猪猪丹毒、猪肺疫、仔猪副伤寒等疫苗费用的财政投入,解决疫病风险太大的问题;增加规模化养猪场建设费用;增加对年出栏100头以上育肥猪养殖户奖励;增加规模场(户)水电和粪污处理等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增加畜牧技术推广部门科技推广费。“一打捆”:如“规模养殖扶持、人畜饮水、沼气池建设、污染治理、土地整治”等资金统一安排使用。二是将国家生猪扶持补助资金以“先建后补、以补促建、以奖代补”的方式用于生猪规模养殖。三是对规模化养殖专重大户的用地、用电、用水以及道路等基础设施,政府给予协调支持;将举家外出的土地集体收回,满足养殖大户种植青饲料用地需要。四是建议市委、市政府出台一些地方性优惠政策。对建成生猪标准化规模养猪场给予一定的补助(对建成1500平方米以上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场按每平方米100元补助),使养猪场建设一个、成功一个;达标一个、见效一个,促进生猪规模化发展。多管齐下吸引更多有识之士来投资养殖业和现有养殖业主扩大养殖规模,防止现有养殖业主流失。目前已出现我市养猪业主何大国、陈红梅、养鸡业主陈书等分别到岳池、广安区、南充新建规模养猪场。五是加大银行信贷投入。政府成立信用担保中介组织,为规模养猪户提供贷款信用担保,解决规模养猪户资金缺、贷款难的问题。
(三)加强生猪品种改良,提高生猪质量。坚持“引种、淘汰、培育”三管齐下,加快建设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建设和推广“三元杂交”商品猪,提高质量,改善猪肉品质,提高瘦肉型猪比重。一是重点鼓励建立优质母猪扩繁场、扩繁基地、扩繁示范户,解决猪源短缺、降低疫病风险;建立生猪品种改良站,逐步形成完善的种猪繁育体系,提高优良种猪供种能力。二是完善“扩繁场→良种场→人工授精站”的宝塔式生猪良种繁育体系,发挥良种场的优质种源优势,扩大良种繁殖,彻底改变目前大量依赖外地调种的局面,杜绝引种可能发生的疫病传入。
(四)突出规模养殖,兼顾散户发展。生猪产业的发展不能盲目求大,不能一哄而上、大起大落,要根据我市实际,建立合理的养殖体系。就目前情况而言,规模养殖还有一个较长的发展过程,我们既要坚持规模化养殖的方向,同时也要兼顾农民的散户养殖,走积极稳妥的道路。在发展规模养殖上,当前要重点抓好以下方面:一是要建设以母猪专重大户为主体的商品仔猪生产基地,逐步改变千家万户养母猪(散户养殖)的历史。从现在起,每年有计划的引导发展一批养母猪专重大户,并确保母猪专重大户扶持政策落实兑现。通过5年的连续建设,使规模养殖母猪以适应商品猪规模化养殖的需要。二是加快养殖小区建设步伐。严格按照统一规划设计、统一品种定向、统一防疫消毒、统一环境绿化、统一污物达标排放“五统一”要求进行设计施工和生产。重点规划布局在高兴、阳和、古桥、华龙、禄市等广溪路沿线。三是积极推广“公司﹢基地﹢农户”的规模养殖模式,带动我市生猪产业的发展。
(五)大力培植龙头企业,积极推进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一是要树立扶持龙头企业就是扶持产业,就是扶持农民的观念,把培育龙头企业作为畜牧业产业化的突破口来抓,集中培植一批辐射面广,带动力强的畜牧产品加工业、畜禽良种繁育基地、营销企业和中介服务组织,引导民间资本和吸引外资来开发畜牧业,提高畜牧业工业化水平。二是要支持畜牧加工龙头企业建设步伐,加快畜产品加工、保鲜、储运等环节的技术创新步伐,特别要在畜产品深加工和打造品牌上下功夫。三是要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农民的集团化经营、利益联结机制,建立利益共同体,最终形成农户与龙头企业“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长期合作模式。四是要做实、做大、做强农民养殖专业协会和营销组织,着力提升营销水平,形成一批辐射面广、利益联结紧密的农村专业经济组织,加快全市畜牧产业化进程。
(六)建立防控机制,促进安全生产。从近几年情况看,每次疫情的发生对生猪生产都是一个严重的打击。鉴于疫情已成为影响生猪生产的重要因素,加强生猪生产各环节的疾病防控尤为关键。要树立“防”字当先意识,长期防疫和定期防疫相结合,严格实施计划免疫,坚决实行强制防疫。坚持重大疫病免费防疫;加强公共防疫体系建设,充实兽医防疫技术力量,配备区域性的乡村防疫员,建立和完善生猪生产的可追溯制度和生猪产品安全标准体系,实现生猪产品达到无规定疫病、无违禁添加剂和无规定药物残留的标准;坚持自繁自养减少外地引种控制疫源传入。加强饲料和兽药销售和使用的安全监督,坚决打击生产、销售和使用假劣兽药、违禁药品及饲料添加剂的违法犯罪活动。建立健全生猪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测监控体系。
(七)稳定畜牧队伍,加强科技培训。生猪产业化建设必须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技术创新,大力推广重大科技实用技术,特别是规模化养殖生产技术,提高科学技术的转化率、普及率和贡献率。要进一步加快畜牧兽医管理体制改革,充分调动乡镇畜牧兽医人员的积极性,通过认真调研,做好现存人力技术资源的有效整合,让畜牧专业技术人员发挥更大的作用。要建立对养殖户的长期技术指导机制,通过定期举办生猪养殖技术培训班,现场技术指导,不断推广养殖业新知识、新技术和生猪疫病防控新规范。尤其是要搞好新发展的养猪大户在饲养管理、疫病防治、饲料加工、繁殖配种等方面进行技术培训,同时,组建由养殖企业——专重大户——普通农户参加的猪业协会,加强对养殖户进行实用养殖技术培训,做好畜产品市场信息服务,为农户提供产前、产中、产后全程技术服务。
(八)坚持可持续发展,实施无公害养殖。生猪无公害养殖是当今世界食品安全管理的主要潮流,是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重要任务,因而,在发展生猪生产特别是规模养殖时,应该坚持粮—猪—沼—肥—(经、粮、果)的循环利用原则,切实防止规模养殖可能导致环境治理方面出现的问题,大力推广无公害养殖,做到雨污分离、粪尿干稀分离、发酵回田、沼气产能和生猪限位饲养、自动饮水、固定排泄等节能减排技术措施,大型猪场在基础设施建设应请专家科学规划,建设粪污处理及污水净化等环保设施。大胆采用楼层建筑养猪技术,节省土地资源,实现生猪生产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