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轰动全国的“三鹿奶粉事件”可谓今年实行卫生部“大部制”后的头等大事,全国一度出现“全民断奶”现象,对危机事件反应灵敏的奶制品企业,比如“伊利”公司就重新制作了申明“无毒”的广告,并迅速在央视黄金时段播出。该事件虽然已经过去一段时日,但对各行各业的启发都是很大的,有句话讲的好:“成人不需要被教育,但需要经常被提醒”。那么,这一事件对我们医药行业的高层管理者又有哪些启发呢?
重新树立“质量就是生命”的企业价值理念
笔者(注:北京群英伟业医药营销培训有限公司www.qywytraining.com董事长、高级培训师)1990年大学毕业进入一家日资药厂,第一天进公司大门的时候,看到正面威严耸立着一块石碑,上面就写着“质量就是生命”,真是一语双关啊,难怪当时这家药厂的塑瓶输液现款提货还得排队。
2006年发生的“齐二药”事件就是在整个公司上下层疏忽质量把关而引发的恶性质量事故。
尽管企业的最高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但也要在确保质量的前提下实现,唯利是图而牺牲品质的短期行为是不可取的,因为“品牌战只有一次机会”。
时刻充满危机意识
华北某制药公司2006年在华东地区出现过一次输液危机事件,尽管范围很小,原因很多,但各地商业、医院纷纷退货“问题批次”的产品,对整个公司的业绩影响也不小。后来这家公司高层进行反复学习和反思,终于决定从加强全员质量意识,尤其要加强销售队伍危机意识的树立,危机事件处理的技能培训开始抓起。现在这家公司每年的每个节假日过后必会安排2天的专业学习,其中笔者受邀讲授的几次内训课程中,几乎每次该公司高层都要求笔者一定要安排“危机事件的预防与处理”的内容。正是因为如此,该公司的输液销售现在已经做到了全国输液“第一梯队”的行列之中了。
危机意识必须贯穿于整个团队,高层是最高终极责任人,但高层有危机意识,要通过制度、流程让整个团队去严格执行来得以实现,集中人员、集中时间、集中事件来学习、体会,更要融入大家的思想中,使之上升为企业文化的一部分。
做药就是在做“良心”
“同仁堂”早年在自己药房里挂着一块牌匾,是写给自己的伙计看的:“称欠一千,寿欠一年”来提醒伙计们卖药不能缺斤少两。
再来看一个现代的例子:一个偶然机会,笔者到吉林“吉春药业”办事,无意间谈起中药成分标准的问题,公司老总说出这样一件事,让笔者至今难忘。
他说他们有个产品“鹿茸胶囊”,在业界在符合质量标准要求的情况下,也许同量的料可以出一百件,但他们坚持只出八十件,为了保证质量,他们还投资做自己的养鹿场,这位老总说他个人有个理论,那就是“同是仿制药,但消费者最终能感觉到不同的”。
“三鹿奶粉事件”就是在一味追求口感和蛋白含量而添加“三聚氰胺”造成的,这正是这个事件给我们医药行业高层最直接的启发。
危机事件处理有学问
“小概率事件”不等于不会发生,侥幸心理是绝对不能有的,尤其医药、保健品行业更是关乎人的性命、家庭幸福、企业口碑、国家形象。
因此,医药行业的高层管理者要时刻警惕这种“小概率事件”的发生,更要有处理这类危机事件的技巧和能力,同时还要有勇于承担责任的勇气。这次“奶粉事件”发生后,“蒙牛”“伊利”等企业纷纷进入危机公关程序,并显示出愿意承担“事件后遗症”一切责任的勇气。
医药行业里不乏危机事件的案例,“巨人”和“三九”的资金链危机事件;“三株”“PPA事件”“巨能钙双氧水事件”“藏秘排油郭德纲代言事件”“齐二药”等质量危机事件;“蚁力神”的营销模式危机事件,等等。
危机事件的发生对于医药企业来说是可怕的,但处理不力更可怕。相反,迅速反应,积极应对可以化解危机,取得良好的社会反响和企业的经济效益。比如“PPA事件”中受影响最大的“史克”公司,通过与专门处理危机事件的公司合作,并迅速推出不含PPA的“新康泰克”,取得了很好的补救效果。而“三株事件”则表现为反应迟缓,贻误战机,等事件澄清的时候,整个上百亿销售的“摩天大楼”瞬间变成一堆瓦砾。
应对危机事件的最好做法就是不发生危机,就是确保它不发生,所以,事前预防比事后处理更有价值。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就如同我们这几年的医疗卫生健康观念的转变一样,原来从政府到国民重点考虑的是得病以后的问题,比如如何看的起病,什么病怎么治疗,上哪里治疗等等,而现在呢,铺天盖地的保健节目和书籍来普及全民的保健知识,不得病才是政府和国民应该先考虑的,而不是得了病以后怎么办的问题。
对医药行业来说,要建立起企业的危机事件预防机制,甚至要经常预演危机事件发生后,公司各部门间、各阶层当事人的规范行动流程。比如:一线人员怎么取得第一手对企业有力的证据;在多短的时间里总经理要知道该事件,并作出相应的决策;什么时间启动媒体力量;谁是对外唯一的发言人;事后的补救方案怎么启动,什么时间启动,等等。
总之,“三鹿奶粉事件”又一次给我们医药行业高层敲响了警钟,最可怕的是麻木不仁,对自己企业现行的质量管理体系监管不力而不做反省,对下属的违规、违法行为还放任自流。智者应该做的是:将别人的失败教训作为自己前行的“长鸣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