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2008年上半年凉山州畜牧业经济持续发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8-19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187
一、上半年畜牧业经济运行良好

  1 、生产总量持续增长、畜牧经济跨越发展

  2008 年度上半年统计显示:全州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25.78万吨、 1.29万吨和 1.56万吨,同比分别增长 10.36%、 13.16%和 19.08%。猪、牛、羊和家禽出栏分别达到 253.76万头、 11.14万头、 119.82万只和 1337.25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9.36%、 17.26%、 9.14%和 14.47%。猪、牛、羊存栏分别达到 488.38万头、 129.75万头、 552.77万只,同比分别增长 9.55%、 1.13%、 3.35%。能繁母猪存栏 68.59万头,同比增长 13.92%,仔猪存栏 163.596万头,同比增长 11.64%。农民人均新增畜牧业纯收入测算为 102元,预计全年可实现 150— 200元。预计全年畜牧业总产值可达 119亿元。

  2 、生产方式不断优化、助农增收取得实效

  加强目标责任管理,层层签订责任书,科技进村入户和帮扶结对措施到位。畜禽基地建设、园区建设、六大增收工程等全面推行“一村一品”区域特色经济发展,上半年新建畜牧科技示范园区 50个,落实规模养殖户 2.3万户,帮扶结对科技人员达到 1251人。按照统一规划、合理布局、规模适度、相对集中、一村一品、 配套服务、规范管理的要求,做到品种改良、人工种草、标准化生产、疫病防治、科学饲养和管理等高效养殖技术有机结合,实现了畜牧业生产方式不断优化。 20 07 — 2008年度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建设现已全面完成,建立年出栏 1— 3万头生猪的养殖场 5个。同时全州拥有年出栏 2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 7650户,年出栏 100— 500头的规模养猪户 357户,年出栏 1000头以上规模养猪户 19户;年出栏 20只以上规模养羊户 22874户,年出栏 3头以上规模养牛户 9113户,年出栏 100只以上规模养鸡户 5558户,年出栏 100只以上规模养鸭(鹅)户 3690户。

  3、牧业体系建设整体推进, 产业发展呈现新格局

  按照集技术、资金、管理为一体的思路,畜牧生产在建设规模、圈舍、畜禽品种、饲养管理、饲草饲料、防疫保健与兽药使用等多方面强化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全力推行“一村一品”健康养殖,牧业科技含量不断提高;加强动物防疫检疫常年防疫与重点季节防疫检疫监管相结合,常抓不懈,保障了灾后无大疫;草原生态建设大力推进人工种草和天然草地改良,分户圈养,圈池配套,实施“畜 -粮”、“畜 -沼 -粮”、“畜 -沼 -果”等配套生产,减轻了天然草地超载过牧,改变了资源掠夺式生产,带动了畜牧业经济又好又快发展,促进了传统畜牧业向现代畜牧业的转变。

  4 、灾后重建深入落实,牧业生产井然有序

  今年强降温和雨雪冰冻灾害造成全州畜禽死亡 84702头(只),其中四大牲畜 77156头(只、匹)、死亡家禽 7546只,倒塌圈舍 28516平方米。 5.12特大地震波击到我州甘洛、冕宁、雷波、越西等县,造成基层畜牧兽医站房屋倒塌 160m2、受损 1490m2,畜禽圈舍倒塌 906m2、受损 10787m2,死亡生猪 0.01万头。 5月下旬发生的暴雨、泥石流灾害造成美姑县、西昌市死亡畜禽 12243头(只),圈舍损毁 1860平方米。面对突如其来的灾情,全州畜牧系统做到迅速反应,扎实工作,立即组织力量分赴各灾区抗灾保畜,力求最大限度地减少群众经济损失。严格执行农业部和省、州相关部署,按照畜牧业不减产、农民不减收,保障主要畜产品有效供给的要求,及时帮助养殖户迅速恢复生产,各类救灾款项均及时划拨到县落实到户。各项救灾措施全面到位,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加强工作督导,及时掌握灾情和落实灾后重建工作;注重灾后畜禽饲养管理,科学抗灾减灾;三是 抓紧抓实畜禽繁育和草料贮备等工作; 加大投入扶持,增强畜牧业基础设施,促进灾区畜牧业生产尽快恢复与发展;加强组织协调,保障灾后畜禽种苗、疫苗、兽药、饲料调配工作,优先保证灾区所需的物资供应,确保了灾后无大疫,确保了动物源性食品安全。

  二、下半年主要工作及措施

  继续以“畜牧 3550工程”和六大增收项目优化升级为内容,以聚集优势、提高产业集中度为抓手,以畜牧龙头企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和规模养殖户为载体,夯实基地建设,培育壮大畜产品加工业,加强畜牧业基础设施建设,努力实现大灾之年不减产不减收, 力争全州出栏猪、牛、羊、禽分别达到 635万头、 41万头、 430万只、 3100万只,较 2007年分别增长 8.2%、 11.8%、 6.17%、 9.8%;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 69万吨、 3万吨、 3.5万吨,较 2007年分别增长 7.8%、 4.1%、 9.3%。全州实现畜牧业产值 118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 52%;农民人均新增畜牧业纯收入 150元以上;畜产品加工产值达到 10亿元。

  ( 一 )抓紧抓实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建设

  大力推进标准化建设,不断提高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在畜牧业生产中的比重。承担了 2007年度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的县、市,要及时满圈上猪,加强饲养管理,加快生产,提高出栏率。对承担了 2008年生猪标准化项目的县市,要抓紧实施,确保年底全面完工,迎接验收。同时,做好今年能繁母猪补贴和保险的各项准备工作。

  ( 二 )加大畜牧业六大增收项目实施力度,确保农民增收

  按照目标措施化、措施项目化的要求,以集规模化、标准化为一体,进一步抓好瘦肉型商品猪项目、肉牛短期育肥项目、山羊短期育肥项目、绵羊短期育肥项目、生态鸡养殖项目、奶源基地建设六个增收项目实施,确保农民增产增收。

  ( 三 )加快畜牧科技示范园区建设

  切实转变传统生产方式,提高出栏率和商品率,按照“五统四分两联合”的建设模式和技术标准,从技术经济指标、规划布局、畜禽品种、饲养管理、疫病防治、草料生产、畜产品营销等方面大力实行标准化建设和产业化经营,并与发展农村循环经济和食品安全等相结合,实行新老园区互学互补,整体推进,确保园区发挥效益。

  ( 四 ) 强化动物疫病防控,确保清静无疫

  灾后重大动物疫病发生流行的风险增大,切实加强疫情动态监测,对州内动物检疫、消毒、防疫、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等工作进行认真督促检查,确保无重大动物疫病发生。加强对生产、经营、流通等环节的动物卫生执法监管,指导规模养殖场和养殖小区健全养殖和免疫档案。 确保大 灾之后和 奥运会期间不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和畜产 品 质量安全事件 。

  ( 五 )全面开展人工种草工作

  切实抓好草种贮备、调运、调剂工作,抓好种草任务的地块落实,大力开展烟地种草、马铃薯地种草、田埂种草等工作。强化草料基础,农牧结合、优势互补,狠抓优质高产人工牧草、饲料作物生产基地建设和农副秸秆加工利用。同时,退牧还草工程要严格执行项目建设实施方案,深化禁牧、休牧等生产管理。加强“人草畜”三配套升级深化项目的实施。进一步完善草地灭鼠等治理工作。

  ( 六 )增加对地震灾区生猪的有效供给

  全力支援地震灾区灾后重建工作,缓解灾区对肉食品的供求矛盾。我州成立了“援助灾区畜产品生产供应领导小组”,州政府划拔了生猪供应价格调剂基金;我州要进一步加强对西昌、冕宁、德昌、甘洛四县市生猪应急储备基地的建设和管理,把任务落实到标准化规模养猪场,年内向成都、德阳、绵阳、雅安、广元、阿坝六市州灾区以优惠价格供应 10万头优质生猪,以实际行动支援灾区重建。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