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陕西奶牛行业如何避免重蹈覆辙?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2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41
每三五年,全国包括陕西奶牛行业,都将面临一场奶价的峰谷波动,这已经成为业内人士的共识,但到底如何能最大限度规避市场风险,避免重蹈宰牛卖牛覆辙?

  记者调查发现,就在西安未央区、临潼区等地不断传出杀牛卖牛之声时,我省奶牛第一大县——泾阳,却公开对外宣称,泾阳县未出现规模性的杀牛卖牛奶农。

  发展奶畜产业化的路子,曾经受到全国人大副委员长许嘉璐、国务院副总理回良玉、省委书记赵乐际的极大肯定。其中到底经验几何,记者对此进行调查采访。

  陕西奶牛第一县未闻宰牛声

  如今提及泾阳,首先是“陕西第一养牛县”的称谓。依托光明、蒙牛、三鹿、银桥四大知名品牌乳品企业,泾阳县形成产销衔接、贸工农一体的奶畜业产业化格局,2007年,全县奶牛存栏量达到7.8万头的规模,养殖规模跨入全国五强。

  7月14日,该县畜牧局副局长李志强,面对记者采访,坦白地说,“奶牛产业是弱势产业,抗风险能能力较弱,4月份刮起的奶价下跌,奶农杀牛风,并没有在泾阳出现,主要原因是,今天的泾阳已经吸取了以往的教训,走上了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良性轨道。”

  李志强说,奶价波动确实对泾阳也造成一定影响,限制了奶农的盈利程度。2007年成年幼质奶牛卖价到达1万元,今年可能只有五六千元;去年鲜奶价一公斤平常都在2.8-3元钱,今年只有2块钱左右,同时,饲料成本也在增加,但对于泾阳县的奶农来讲,1公斤1.8元就可以保本,牧场养殖每公斤卖价2.2元,就可以保本,“这一阶段的调查结果仍然满意,泾阳先未发生过鲜奶积压现象,至少养牛生意不会赔本。”

  据县畜牧局提供的资料显示,泾阳县目前已经建成55个规模养殖小区,151个机械化挤奶站,16个饲料加工厂,主要是依托国内顶尖的乳品企业带动。

  舞活国内龙头 鲜奶产销畅通无阻

  “国内龙头带动本地龙头,散户养殖发展为小区规模养殖,科学养殖推动奶畜产业升级,泾阳县就靠这些步骤,打造了西北奶源基地的名号。”李志强评价说。

  近4年来,上海光明乳业投资1.2亿元,建设了年处理鲜奶20万吨的液态奶生产线;蒙牛集团与本土企业联合投资9000万元,建成年产1.5万吨的冰淇淋和酸奶项目;2008年2月27日,投资亿元的三鹿乳业酸奶项目,也高调亮相,并与年初全面开工建设……

  在国内龙头的带动下,除去像银桥等知名本土企业,也在泾阳建设基地外,泾阳当地通过企业改制改革,新建乳品加工企业8个,泾阳本土的红旗乳业现已形成年加工鲜奶1万吨的规模,成为全县乳品加工企业的龙头。

  其次,泾阳县大力支持乳品企业开发新产品,走系列化、精深加工的路子,增加产品的科技含量和附加值。目前乳制品已由过去单一的奶粉生产发展为甜脂奶粉、淡奶粉、液态奶、等10多个品种,产品销往全国各地,质量过硬畅通无阻。

  “龙头企业的带动,直接促使泾阳县奶牛存栏量从1999年的1.63万头发展到目前的7.8万头,发展势头迅猛。”李志强说。

  规模经营产业配套服务减低养殖风险

  泾阳县兴隆镇许庄村,是泾阳县远近文明的奶牛专业村。奶牛存栏量从最初的23头发展到1700头,每户平均6.5头,难以想象,这个村子的养殖已经达到了“五不出村”。

  据村支书介绍,村里建成了泾阳第一个机械化挤奶站、第一个奶牛养殖小区,如今又有了自己的饲料加工点,配种站和防疫人员,真正实现了“卖牛、买料、治病、配种、防疫”五不出村。以村为整体,协调奶站、乳品企业、奶农之间的利益联结关系,维护奶业发展。如今该村奶畜业总产值达到了930万,养牛收入占到全年收入的80%。

  在兴隆镇目前有9个奶牛专业村,全部施行的规模养殖模式。

  兴隆镇党委书记吴李兵介绍,在兴隆镇的辐射带动下,周边8个乡镇形成大养殖片区,目前全县存栏千头以上的专业乡镇发展到14个,奶畜养殖场和养殖小区达到55个,不仅为龙头企业提供充足奶源,也为奶畜产业化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李志强介绍说,“之所以在市场行情波动下,泾阳奶农积极性颇高,除了龙头企业架起的产销通道外,还有规范化的配套机制的作用,把农户与企业之间自然松散的利益联结为契约式的紧密联结。”

  泾阳县目前初步形成三种产业发展模式。

  其一是公司+挤奶站+农户模式。推广光明乳业“分散饲养、集中挤奶”的奶源基地建设经验,大力兴办机械化挤奶站,挤奶站通过合同形式把企业和农户利益有效联结,形成紧密的奶畜产业化运作机制。全县已建设86个机械化挤奶站,辐射奶牛养殖2万余头。

  其二是公司+养殖小区+农户模式。实行小区集中养殖,在小区内实行统一经营管理、统一防疫检疫、统一喂饲标准、统一交售鲜奶、统一结算奶款,促进了科学化、集约化经营。一些奶牛养殖小区采取乳品企业和养殖大户出资建园,农户赊账饲养,交奶归还牛款的方式,既解决了农户购牛缺少资金的问题,又保证了企业的鲜奶质量。

  其三是公司+协会+农户模式。依托乳品龙头企业,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大力发展奶牛协会,鼓励农民自我服务。全县已发展奶牛协会28个,鲜奶收购点260个,饲料兽药销售门市部170个,维维、伊利等10余家乳品企业在泾阳设点收奶。从事奶业服务配套人员达到4000人之多,解决了奶农养畜的后顾之忧。

  在配套服务上坚持防检并举,健全县乡村三级疫病防治网络。将16个乡镇的动物防疫站收归财政供养,建成8个标准化乡镇动物防疫站。县乡拥有专业防疫人员185人,配备村级防疫员310名。

  与此同时,继续拓展奶畜产业链条。泾阳兴办三家大型动物药品生产企业,建成全省最大的动物药品基地;兴办饲料加工企业24加,年产各类饲料8万吨,保证了奶畜养殖的饲料饲草供应。

  市场风险损失可以赔偿 全县奶牛办保险

  泾阳县规模化的经营策略,得到了各级政府单位的极大认可。先后有国家领导人莅临泾阳,推广泾阳奶畜产业模式。

  如今,泾阳县继成为国家优良奶牛品种推广县后,又成为全国奶牛保险的试点县。目前,14000头奶牛投保,700多头病死奶牛,全部落实赔偿金,保单赔偿金额下发320余万。

  李志强说,“奶牛市场与猪肉市场类似,每隔三五年,必有一场价格峰谷的涨跌,这些系列的举措都来源一个目的,最大限度降低缓冲市场风险,不让奶农受损失。”

  李志强意味深长的说,泾阳并不是一步成功,我们也经历过风险的教训。

  李志强所说的教训,指的就是2005年奶价暴跌引发的全国倒奶现象。在当时,奶源产地泾阳也是重灾区,在那次教训中,泾阳县认识到分散小众化养殖的风险,和手挤奶、掺假奶、劣质奶必然被淘汰出局的事实。

  也就是从那时起,在全国一片杀牛声中,泾阳县政府大胆扶持,鼓励奶农大量收购奶牛,当年建设奶站40多个,为日后的产业化规模发展布局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对于今年4月又出现的杀牛卖牛呼声,李志强表示,这是市场规律的必然结果,其他地区遭受毁灭打击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市场机制不健全,“有的地区甚至连基本的鲜奶销售渠道都没有完全打通,一旦遇到卖不出去的问题,失败是必然的!”

  如今的泾阳县年产鲜奶22万吨,占全省的六分之一;乳品加工企业发展到13家,年加工鲜奶能力突破30万吨,位居全省之首,初步形成了产加销衔接、贸工农一体的奶畜业产业化格局。

  “泾阳模式”无疑为陕西奶牛产业践行了一个成功轨迹。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