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饲养模式对黄鸡肉质及相关性能的影响研究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14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67

    摘要本试验以岭南黄中速型母鸡为材料,通过放养、平养和笼养等三种饲养方式研究了饲养模式对黄鸡及相关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放养鸡嫩度和口感更好,而笼养鸡在气味及汤鲜方面更佳;笼养和平养鸡在日增重和料肉比方面优于放养鸡;放养鸡的腹脂率显著低于笼养和平养;笼养鸡的胸肌率最低,腿肌率最高。
    前言低密度、开放的环境(Neufeld,2002)饲养肉鸡满足了人们日益重视的动物福利问题,同时上市鸡羽毛光亮、活泼健康、抗病力强、肉质更佳,具有明显市场价格优势的放养饲养模式正逐渐受到国内外养鸡生产者的青睐。本文通过探讨放养、平养、笼养等不同饲养模式对黄羽肉鸡肉质、生产性能、屠宰性能的影响,为养鸡生产提供参考和依据。
     1材料与方法
     1.1试验材料  选择广东省农业科学院畜牧所培育的岭南黄中速型母鸡作为试验材料。鸡苗从0日龄~28日龄在同一室内育雏。29日龄挑选健康仔鸡360只,随机分为笼养、平养、林下放养3个处理,每个处理3个重复,每个重复40只。饲养至90日龄。
     1.2 日粮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日粮营养水平

营养水平

0-28日龄

29日龄-结束

代谢能 (千卡/公斤)

2900

3100

粗蛋白(%)

21.98

20.19

粗脂肪(%)

3.19

6.19

钙(%)

1.00

0.93

磷(%)

0.60

0.57

    1.3 饲养管理  所有鸡进行正常免疫,按黄羽肉鸡的常规方法进行饲养管理。
     1.4 测定项目与方法
     1.4.1 生产性能指标 试验期间统计29-90日龄耗料量,并于90日龄试验结束时以重复为单位称重,料肉比=平均采食量(g)/平均增重(g)。
     1.4.2 屠宰性能指标 90日龄每个重复随机抽取10只鸡进行屠宰,屠宰性能按照全国家禽育种协会1984年公布的“家禽生产性能与计算方法”进行,分别测定半净膛率、全净膛率、腹脂率、胸肌率、腿肌率。
     1.4.3 品尝 参考陈宽维等(2002)的方法聘请畜牧、美食专家45人参加品尝,每人品尝两只鸡,独立评分,每个重复取5只屠宰,取新鲜的胸肌各2块,洗净后放入小碗中,不加盐及其他佐料,置于蒸笼中,水沸后蒸8分钟,取出供品尝。
品尝项目包括闻气味、尝汤鲜、品口感、嚼嫩度,清水漱口。
     评分分为五级,优、良、中、次、差,分别给予5、4、3、2、1分,将以上四项的总分合计即为该鸡的品尝总分。
     2数据处理
     试验数据表示为平均数±标准差,采用SAS软件进行方差分析和DUNCAN法多重比较。
     3结果与分析
     3.1 肉质评定

表2  品尝实验结果

饲养方式

气味

汤鲜

嫩度

口感

总分

放养

3.27±0.78a

3.53±0.88a

3.57±0.70a

3.73±0.84a

14.10±2.89a

笼养

3.70±0.68b

3.63±0.69a

3.53±0.67a

3.62±0.72ab

14.48±2.11a

平养

3.57±0.62b

3.57±0.78a

3.57±0.68a

3.50±0.73b

14.20±2.37a

     注:表中数字右肩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表2的结果显示放养鸡的气味得分显著低于笼养和平养鸡(P<0.05)。而在汤鲜和嫩度方面三种饲养模式养出的鸡差异不显著,但从数值上看,放养和平养鸡的嫩度得分高于笼养。口感方面,放养鸡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平养鸡(P<0.05)。从各项指标累加得出的总分来看,三种饲养模式肉质差异不显著,并且以笼养的得分最高。

表3  生产性能测定结果

饲养方式

日采食量(克)

日增重(克)

料肉比

放养

98.67±1.32a

30.5±1.03a

3.24±0.20a

笼养

111.45±0.98b

36.3±1.24b

3.07±0.22b

平养

104.91±0.86a

33.2±0.30ab

3.16±0.04a

    注:表中数字右肩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从表3可知,笼养鸡采食量111.45克显著高于放养和平养鸡(P<0.05),而以放养鸡采食量最低。在日增重方面,笼养鸡显著高于放养鸡(P<0.05)。而在料肉比方面笼养鸡显著低于放养和平养鸡(P<0.05),但放养和平养两种方式料肉比差异不显著。

表4  屠宰性能测定结果

饲养方式

半净膛率(%)

全净膛率(%)

腹脂率(%)

胸肌率(%)

腿肌率(%)

放养

82.68±1.24a

68.47±1.13ab

5.26±0.62a

17.98±1.26ab

19.76±1.61a

笼养

82.43±1.70a

67.78±1.79a

7.18±0.98b

17.05±1.70b

20.32±1.37b

平养

83.65±1.40a

69.08±1.49b

7.56±0.69b

18.89±1.85a

19.17±1.27a

    注:表中数字右肩英文字母不同者表示差异显著(P<0.05)


     从表4可见,三种饲养模式的半净膛率差异不显著,而平养鸡的全净膛率显著高于笼养鸡。放养、笼养、平养鸡的腹脂率分别为5.26%、7.18%、7.56%,放养鸡显著低于笼养和平养鸡(P<0.05)。平养鸡的胸肌率显著高于笼养鸡(P<0.05)。腿肌方面以笼养鸡最高,并且显著高于放养和平养鸡。
     4讨论
     随着人民生活质量的改善,肉品质日趋受到消费者的重视,同时动物福利问题的日趋重视,因而通过不同的饲养模式提高肉质成为了近年养禽业之的一大研究热点。肉质的评定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它不仅是其营养价值的评定,更重要的是人们对肌肉的食用感觉等(陈宽维等,2002)。肉质的评定通常有主观品尝和定量分析两种方式,饲养模式对肉质的影响研究更多的是从定量角度进行研究(如肖小君等,2004;孙雪萍等,2004;韩剑众等,2003),由于肉质的优劣最终要靠食用来判断,因此本研究采用主观品尝的方法评定肉质。口感是一个相对综合的指标,更能够综合反映肉质的真实情况,从口感评分来看,放养鸡最高,并且显著高于平养鸡(P<0.05),究其原因可能是平养鸡长期生活在有限空间环境中,同时胸部离潮湿的地面很近,而放养和笼养则不存在这一问题。
     在采食量和料肉比方面,笼养、平养鸡采用24小时光照,而放养鸡仅依靠自然光,造成放养最差,并且与笼养差异达到显著水平(P<0.05)。
     在屠宰性能方面,笼养鸡的胸肌率最低,腿肌率最高,这在肖小君等(2004)的试验中得到了验证。腹脂率则是放养显著低于笼养和平养(P<0.05),孙雪萍等(2004)的试验支持这一结果。而在其他指标方面,则是三种饲养模式各有优劣。
     显然,对于三种饲养模式的优劣不能一概而论,需要根据不同的市场环境来确定采用何种饲养模式。


     参考文献
     [1]Liz Neufeld, Consumer Preferences for Organic/Free Range Chicken, Reviewde August 2002. http://www.agmrc.org/poultry/info/ksufreerangech.pdf
     [2]全国家禽育种委员会. 家禽生产指标名称和计算方法(试行标准),家禽,1984(4):29~31
     [3]陈宽维,李慧芳、张学余等,肉鸡肌纤维与肉质关系研究. 中国畜牧杂志,2002(6):6~7
     [4]肖小君,陈国宏、王克华等,不同饲养方式对鸡肉品质和屠宰性能的影响.中国畜牧杂志,2004(8):44~45
     [5]韩剑众,桑雨周,周天琼等,饲养方式和饲喂水平对鸡肉肌纤维及肉质的影响.畜牧与兽医,2003(12):17
     [6]孙雪萍,邓用川,姜勋平,放养与笼养对文昌鸡屠宰性能及肉品质的影响。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