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乐山市沙湾区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思考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8-07-03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45
随着中国工业经济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生猪散养逐步萎缩,规模化、受控标准化养殖、产业化发展的现代生猪产业迸发出蓬勃生机。作为非粮食主产区的沙湾,经过十多年努力奋斗,畜牧业已成为我区农业经济的重要支柱,而生猪业成为主导。2007年,全区实现畜牧经济产值4.37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58.12%,其中出栏生猪26.15万头、生猪产值2.47亿元,占畜牧产值的56.5%。建成规模化养猪场317户(万头猪场2户),出栏量占全区总产量35%,形成了以福禄、嘉农、太平、碧山为核心的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以兴农牧业、方华养殖场、明仕工贸、平大养殖场为代表的一批养猪企业蓬勃兴起,以兴农牧业为龙头的养猪场获农业部无公害生猪生产基地和无公害生猪产品认证。旭东农业有限公司强势介入养猪业,一期工程总投资4000 万元的2000头祖代种猪场于2008年正式投产;明辉万头猪场在嘉农镇沫东村开工建设,增添了加快沙湾畜牧业发展的后劲。
  一、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目标
  (一)打造乐山现代种猪基地
  种猪品质的改良是降低养殖成本、提升产品质量、增加养殖效益的最重要方式。在影响养猪业生产效率的诸多因素中,猪种的遗传素质起主导作用,只有充分利用现有的猪种资源,培育出具有高生产性能的品种、品系或种群,才能在同样饲养条件和投入下,获得养猪生产最大的产出和效益。旭东农业2000头祖代生态种猪场的建设,不仅填补了我区优质种猪生产的空白,其年产1.2万头优质二杂母猪的生产能力在全市乃至全省都具有强大的竞争力。为此,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由畜牧、农业、经贸、环保等多部门参与工作组,全方位协助企业解决建设过程中的技术、资金、环保等问题,确保企业在2008年投产、2009年形成生产能力,年产仔猪近25万头。碧山、轸溪两乡仔猪生产属传统产业,母猪存栏达6千余头,年产仔猪11万头。通过龙头带动、标准化生产、产业化经营,沙湾可形成年产优质仔猪40万头的能力。
  (二)建设外向型商品猪养殖基地
  用3-5年的时间,我区将整体规划、融合资源、科学发展,集中精力建设3个外向型商品猪养殖基地。一是充分利用铜街子电站建设后水电七局移交区政府的近300亩土地、10余万平方米闲置房产,以旭东农业、兴农牧业为龙头,建设福禄—铜茨——牛石20万头优质生猪标准化养殖园区;二是改造利用大渡河流域河滩地资源,以方华养殖场、明仕工贸、太平孙坝养殖小区等为龙头,建设10万头优质生猪标准化养殖小区;三是以品种改良为重点,巩固传统生猪养殖区域,促进农户规模养殖上档升位,建设碧山10万头仔猪基地和10万头生猪养殖区,形成年出栏优质商品猪40万头的规模。
  二、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优势
  (一)独特的地理环境
  沙湾区地处四川盆地西南边缘,区境内属亚热带湿润气候,具有气候温和,无霜期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夏无酷热、冬少严寒的特点,年平均气温16.7℃ ,无霜期315天,日照1091.6小时,降雨量1613.5mm 自然环境对生猪生长极为有利。由南至北的峨眉山系和大渡河东岸的浅丘构成沙湾区相对封闭的天然屏障,对动物疫病有自然阻断作用。在2005 年禽流感及2007年的猪高热病防控期间,这一优势体现得尤为显著,在外疫较为严重的情况下,我区规模养殖场未受到严重冲击。
  (二)健全的防控队伍
  2007年顺利完成乡镇兽医体制改革,建立完善了以区动物疫病监测诊断中心为支撑的区、乡、村三级动物疫病防控体系,全区有承担公益性职能技术人员75 人(其中高级技术人员2名,中级技术人员45名),聘用了村级动物防疫员147 名,区财政对人员经费和工作经费给予有力保障,为动物疫病防控和养殖技术支撑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三)成熟的养殖技术
  通过多年的研究实践,形成了完整的生猪养殖技术体系。积极探索并推广的仔猪地热保育技术大大降低了仔猪防疫成本,有效提高仔猪成活率;业已成功的商品猪楼房养殖,高效利用了土地空间,促进了养殖作业流程一体化,大大降低了人、财、物成本;成功的猪—沼(肥)—菜、猪—沼(肥)—果零排放生态循环农业,大大提高了生猪业的综合效益。同时,我区将整合区境内众多的养猪企业,以旭东农业为核心,以兴农牧业、方华养猪场、明仕工贸和碧山仔猪基地为基础,形成祖代种猪—二杂母猪—商品肉猪—范店老腊肉、罗老五老腊肉的完整产业链,提高我区生猪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努力实现产品的价格竞争优势,使我区生猪产业不断发展壮大。
  (四)巨大的发展潜力
  沙湾区作为全省山区经济强县和工业区县,完全具备工业反哺农业、奋力推进现代生猪养殖的条件,完全可以在迅速崛起的现代生猪业市场立足。2008 年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在金融、土地、税收等各方面予以优惠,有利于民间资本向生猪养殖集中。部分工矿企业主向生猪养殖投资,活跃了市场,推动了产业做大做强。已建成的范店老腊肉、罗老五老腊肉等加工企业的不断发展壮大,以及生猪市场的逐步完善,解决了产品与市场的有效对接。
  三、发展现代生猪产业的措施
  (一)统筹规划,做出特色
  随着业界对现代养猪业发展限制性条件不断完善,沙湾的区位、环境、水资源优势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投资者所看重。我区将充分发挥地域、环境优势和工业管理经验,建设布局区域化、养殖规模化、生产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化的现代生猪业,形成文豪故里特色养殖经济。
  充分利用水电七局移交政府闲置的300余亩土地和10万平方米房产,规划以旭东农业、兴农牧业、平大养殖场为核心、建设2000头祖代种猪、出栏20万头仔猪和20万头优质商品猪科技园区。规划碧山、太平、福禄、踏水、嘉农为重点的乡镇,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场和养殖小区为核心的10万头生猪基地和10万头仔猪基地。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每个村规划建设一个标准化规模化生猪养殖小区,形成10万头商品猪生产能力。
  (二)依托龙头,做大产业
  龙头企业的带动是产业发展的保障,目前我区已培育壮大了一批龙头养猪企业和畜产品加工企业。兴农牧业、方华养殖场、孙坝养殖小区等养猪企业年出栏量均已上万头,罗老五、福禄干巴牛肉、范店老腊肉等肉制品品牌已蜚声省内外市场,有力地提升了我区畜牧业形象和地位。千方百计支持、巩固、壮大业已建成的养殖企业和加工企业,奋力促成旭东农业公司、明辉猪场发展壮大,成为支柱。充分发挥现有6家生猪屠宰场(年屠宰生猪鲜销10万头)和3家食品加工厂,延伸生猪加工产业链,用3-5年时间实现出栏40万头优质肉猪目标。加大与新希望集团、成都金利集团等知名龙头企业的横向联合和纵向融合,有效解决外向型生猪出口,形成技术、市场、资金等要素的有机联合,促进企业做强、产业做大。
  (三)政策扶持,整体推动
  除认真落实国家各项惠农扶持政策,按时足额兑现生猪标准化规范养殖项目补助资金和各种政策性补贴外,区委区政府还出台了相应的扶持政策,区财政安排50万元用于农业科技投入,凡新增信贷在10万元以上的农产品生产加工销售企业由区财政按月息千分之二的标准给予贷款贴息;创建国家级、省级龙头企业分别奖励5万元、2万元,创建国家级驰名品牌的企业,每个奖励30 万元,省级著名品牌奖励2万元;凡获国家级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生产基地产品认证,每个基地补助5万元;凡获省级无公害标准化农产品认证分别奖励0.5万元;鼓励发展农村专合组织,评为省级先进的奖励1万元,评为市级先进的奖励0.5万元。
  (四)强化防控,安全生产
  认真贯彻《动物防疫法》,层层签定目标责任书,落实“政府保密度、部门保质量”的工作要求。针对乡镇畜牧兽医改革后的情况,进一步加强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用现代畜牧理念武装队伍,用强劲的财力保障稳定队伍,用严格的管理规范队伍,为加快发展现代生猪产业提供组织保障。2008 年区安排40万元重大动物疫病防控经费,在区重大动物疫病防制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各乡镇人民政府精心组织村组干部,畜牧部门组织区、乡、村三级动物防疫人员,扎实开展动物疫病免疫、消毒、监测,确保清净无疫。在规模养猪场积极探索以监测为核心的综合疫病防控体系,解决养猪业中疫病阶段性高发的问题,大力推广全进全出生产模式,截断动物疫病垂直传播途径,促进规模养猪疫病防控水平上一个新的台阶。
  (五)注重环保,持续发展
  沙湾人杰、地灵,山清水秀,大渡河蜿蜒穿境而过。科学的解决环保问题,实现零排放是实现沙湾现代生猪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性问题。我们将毫不动摇地坚持一手抓发展,一手抓环保治理,大力实施猪—沼(肥)—果(菜、粮、林)生态工程,实现高效循环农业。积极研发适应各种养殖形式和规模的沼气治污工程,推广应用粪尿分离,沼液还田、还林、还草,沼气综合利用,干粪生物处理、有机化成肥,最终达到零排放标准,实现现代养殖中的生态文明。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