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牛蛙叫得欢 村民腰包鼓——柳江区拉堡镇基隆村村民发展特色养殖走上增收路小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8-09  来源:柳州日报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342
核心提示: 说起养鱼养虾,在农村可是村民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而在拉堡镇基隆村大木利屯,有村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优势,引进牛蛙养殖走上增收路,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拉堡镇基隆村的牛蛙养殖基地,远远便听见阵阵蛙叫声,100亩规划整齐的蛙池内,挤满了牛蛙。工人们忙着往蛙池里投放饲料,牛蛙不时跳出水面争相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基地负责人陈友文介绍,基地主要以育种、幼蛙养殖和成蛙养殖为主。这些牛蛙是今年3月下塘的,从蝌蚪苗长成幼蛙一般需要两个月左

说起养鱼养虾,在农村可是村民发展产业实现增收致富的好路子,而在拉堡镇基隆村大木利屯,有村民利用当地的水资源优势,引进牛蛙养殖走上增收路,带动周边富余劳动力就近就业。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近日,笔者走进位于拉堡镇基隆村的牛蛙养殖基地,远远便听见阵阵蛙叫声,100亩规划整齐的蛙池内,挤满了牛蛙。工人们忙着往蛙池里投放饲料,牛蛙不时跳出水面争相觅食,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

基地负责人陈友文介绍,基地主要以育种、幼蛙养殖和成蛙养殖为主。这些牛蛙是今年3月下塘的,从蝌蚪苗长成幼蛙一般需要两个月左右的时间,一年可以养6批,年总产量可达100万公斤左右。“前两天刚刚销售了一批牛蛙,按34元1公斤的销售价格来算,亩产效益还是很可观的。”说到光明的前景,陈友文笑得合不拢嘴。

聊起养殖牛蛙,陈友文俨然是个专家,这一切的成果得益于这几年来他的不断摸索与学习。2018年11月,他以土地流转租用村民土地的方式,在这片荒地上建起了牛蛙养殖基地,并成立了柳州市陈氏种养专业合作社。一开始,由于缺少技术以及受天气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第一批投放的牛蛙种苗只存活不到一半。第二年,他便四处取经,先后到湛江等地考察学习,不断提高养殖技术。后来,他雇工人订竹板、拉铁线、盖遮阳网,将纯土池改造成标准的养殖区。“以前去湛江第一次吃到牛蛙,挺惊艳的,肉质鲜嫩,味道鲜美,我就带了一些苗回来养殖。现在看来,牛蛙的市场前景还是不错的。”

“今年计划生产蝌蚪苗3亿只左右,预计每批单次量要销售成品蛙大概15万公斤,如果不受天气影响的话一年可以出4批幼蛙。”陈友文介绍。为了养殖出好品质的牛蛙,基地工人们每天都要按时按点进行管理。同时,基地采用活水循环养殖,并配套建设污水净化设施。目前,该基地已建成养殖池近200个,通过保持牛蛙良好的生态环境和分类培育种苗、幼蛙、成蛙等措施来确保牛蛙生态绿色品质。

小牛蛙“大前景”,群众增收路更宽。发展规模养殖牛蛙,不仅敲开了该村特色养殖的大门,也为当地乡村振兴、村民增收注入了新鲜血液。工人戴凤清说,从年初开始,她就在这里做工,主要负责育蛙苗、清理水池、日常巡逻等工作,每天工作8个小时,月收入3000多元,还包吃住,比到外面打工强多了。“每天我们都要给蛙定时定量喂料,还要对养殖池进行消毒、换水,保证牛蛙健康。”

近年来,拉堡镇结合实际,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因地制宜引导群众发展蔬菜、葱花、水稻、沃柑、龙眼等产业,推动特色种养产业在当地落地生根。目前,该镇各村产业覆盖率达92%。下一步,拉堡镇将立足本镇实际,盘活优势资源,带领群众发展产业,让群众的钱袋子鼓起来。

 
关键词: 饲料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