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如何看待猪肉价格波动的趋势?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7-05  来源:搜猪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638
核心提示: 去年以来,猪肉价格可谓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去年国内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经历秋季短暂回落之后,再次返回到了上升轨道。2020年12月30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已达每公斤35.06元,猪粮比价为13.18:1。今年初,全国生猪价格经历年初小幅波动后开始出现大幅下降,截止到6月23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已跌至每公斤14.10元,为两年来最低价,较去年底跌幅达59.78%,猪粮比价为4.90:1,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然而,过去六个交易日,生猪价格连

去年以来,猪肉价格可谓经历了过山车般的跌宕起伏。受非洲猪瘟和新冠肺炎疫情的双重影响,去年国内猪肉价格不断攀升,经历秋季短暂回落之后,再次返回到了上升轨道。2020年12月30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已达每公斤35.06元,猪粮比价为13.18:1。今年初,全国生猪价格经历年初小幅波动后开始出现大幅下降,截止到6月23日全国生猪出场价格已跌至每公斤14.10元,为两年来最低价,较去年底跌幅达59.78%,猪粮比价为4.90:1,已进入过度下跌一级预警区间(低于5:1)。然而,过去六个交易日,生猪价格连续上涨,出现了持续反弹的迹象。

回顾今年初以来的猪肉价格下跌,供给恢复或为主导因素。2018年非洲猪瘟疫情的发生,让不少养猪户和企业暂停补栏,导致了生猪产能下降。伴随着非洲猪瘟防控的逐步加强,生猪产能得到快速恢复。截至2021年1月,全国能繁母猪存栏量实现连续16个月增长。为在价格高点及时盈利,且对猪肉价格预期过于乐观,去年底部分养猪户和企业急于出栏,造成生猪供给短时增加,由此引致的价格持续低迷,使得养猪户和企业迟迟不愿出手,以至于大量标猪长成了肥猪,只能于今年上半年被迫出栏。与此同时,2020年为应对猪肉市场供给不足,中央储备冻猪肉全年投放38次,累计投放量达67万吨。另外,2020年通过进口猪肉缓解供给偏紧局面,全年共进口439万吨,同比增长108.25%,今年1-5月进口量不减反增,达196万吨,同比增加13.70%。

出栏量的增加、国家储备冻猪肉的大量投放以及猪肉进口量的激增使得国内猪肉供给逐渐恢复,今年上半年的价格下跌,正是对去年以来国内猪肉市场供给能力大规模释放的集中反应。从需求侧看,春节后进入消费淡季同样也是价格持续下跌的重要原因。

半年来的价格下跌,让不少猪企陷入深度亏损,养猪户开始抛售退场,甚至部分头部猪企也提前开始减少存栏量,因此,猪肉市场近期在供给端面临一定程度的收缩。另外,六月末伴随着毕业季的到来,全国餐饮消费市场进入活跃期,在供需双方的作用下,近期猪肉价格开始出现小幅反弹。

根据2019年农业农村部发布的《加快生猪生产恢复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1年国内生猪产能和猪肉价格将基本恢复正常。从当前的生猪存栏量和猪肉价格走势看,国内猪肉市场基本与《方案》规划的预期目标相差无几。

考虑到前期生猪价格已跌破成本线,猪企集中度有所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有所增强,且尚未完全解决非洲猪瘟影响,同时伴随着猪肉价格繁荣期带来的玉米价格上涨,仔猪费用、人工费用增加以及屠宰、流通等环节的成本加成,生产要素的价格刚性作用也将逐渐体现,预计下半年猪肉价格下行的可能性较小。可以预判,在做好非洲猪瘟等重大疫病的防控前提下,伴随着压栏大猪被市场消化,猪肉价格仍将季节性反弹,并在未来一段时间逐步上涨至合理区间。

近三年猪肉价格的跌宕起伏为国内猪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宝贵的实践经验,为确保今后国内猪肉市场保持价格稳定,政府和企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协同发力:

一是科学安排生产经营决策。科学的预警指标构建能够及时反映出市场的供求信息,为企业生产提供先导性决策信息。根据6月2日发改委等部门联合印发的《完善政府猪肉储备调节机制做好猪肉市场保供稳价工作预案》,除“猪粮比价”外,“能繁母猪存栏量变化率”和“36个大中城市精瘦肉平均零售价格”成为新增预警指标,进一步加强了生产和市场监测,提高了风险预警和储备调节工作的前瞻性,有助于政府及时引导养猪户和企业合理安排生产节奏,推动建立稳定生猪产能的调控机制,防范再次出现大波动。此外,《预案》还通过设立三级预警区间,明确政府与市场的发力空间,提示养猪户和企业将生猪产能保持在合理水平。

二是分类设置猪肉储备。《预案》依据政府猪肉储备的不同定位,分设了常规储备和临时储备。国家层面常规储备主要用于满足市场调控和应急投放需要。临时储备是结合此轮调控实践、积极借鉴其他有关重要商品储备建设经验提出的,主要是在生猪价格过度下跌、产能大幅下降时进行收储,以稳定生产预期,实现“托市”稳产能。同时,储备规模较以往有了大幅提升,调控能力明显增强。

三是运用金融工具降低损失。年初,国内首个活体交割的期货品种——生猪期货,在大连商品交易所正式挂牌交易。生猪期货虽然不会直接影响国内生猪供需基本面,但期货套期保值为养殖、屠宰、贸易等产业链上的企业提供了规避价格风险、保值增值的渠道。

四是借助科技创新实现稳定发展。我国生猪种质资源丰富,但利用率低,未来可通过产学研深度协作加强种猪培育,提升我国种猪自给率,降低仔猪成本。其次,要强化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努力确保不发生区域性疫情。在长期中建立我国现代生猪养殖体系和动物疫病防控体系,推动产业提质增效,稳定发展。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