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在非洲猪瘟病毒抑制天然免疫机制和致病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近日,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揭示非洲猪瘟病毒的MGF-505-7R负调控cGAS-STING通路的分子机制,相关成果“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MGF-505-7R Negatively Regulates cGAS-STING-Mediated Signaling Pathway”在《免疫学杂志(Journal of Immunology)》上以研究论文发表。
本研究阐明了非洲猪瘟病毒蛋白MGF505-7R抑制I型干扰素信号通路的分子机制,为非洲猪瘟疫苗设计提供新的靶标和理论依据。研究发现,MGF-505-7R能够抑制cGAS-STING诱导的信号通路,证实MGF-505-7R通过自噬蛋白ULK1降解STING,从而抑制I型干扰素产生。与野生毒株在细胞水平和猪体水平开展平行试验表明,MGF-505-7R基因缺失毒株能诱导产生较高水平的IFN-β,导致病毒较低水平复制,对猪致病性显著降低(10HAD50剂量攻毒,猪5/5不发病)。
郑海学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团队副研究员李丹博士和杨文萍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相关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712518/
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口蹄疫与新发病流行病学创新团队和外寄生虫与虫媒疫病团队还报道了敲除非洲猪瘟病毒MGF-110-9L基因对猪致病性降低的研究,相关成果“African Swine Fever Virus MGF-110-9L-deficient Mutant Has Attenuated Virulence in Pigs”在《中国病毒学(VirologicaSinica)》上以研究论文发表。
该研究构建了非洲猪瘟病毒MGF-110-9L基因缺失毒株,并与野生毒株在猪体水平开展试验(10HAD50剂量攻毒)。结果表明,亲本毒攻毒的动物以及与亲本毒感染的动物的同居动物,第15天全部死亡,而感染缺失毒的动物,21天后仍有60%(3/5)动物存活。缺失毒感染动物的血毒和组织带毒均明显少于对照,鼻、口和粪拭子带毒量也少于对照组;感染缺失毒存活动物的组织器官正常。
刘志杰副研究员和郑海学研究员为通讯作者,团队副研究员李丹博士、刘银光硕士生和齐晓兰博士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得到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农业科学院科技创新工程等项目的资助。
相关链接:https://pubmed.ncbi.nlm.nih.gov/33689140/
武汉大学开发出高灵敏度且经济的非洲猪瘟试纸条检测技术
4月7日,武汉大学科医学部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的一个科研团队,与哈兽研的一个研究团队,一起在《Cell Discovery》杂志上发表文章,表示开发出高灵敏度且经济的非洲猪瘟试纸条检测技术,认为将在非洲猪瘟病毒现场监测中有巨大应用潜力。
该试纸条技术的开发基于CRISPER-Cas技术,一种可以用于精确基因工程、转录调节以及其他应用领域的革命性的工具手段。几种II类Cas核酸内切酶可以实现对核酸进行灵敏和稳定的检测。其中Cas12可以特异性地识别某些双链DNA序列,然后非特异性剪切单链DNA,所以特别适用于双链DNA病毒的检测。结合等温扩增,该团队发现Cas12用于检测非洲猪瘟病毒具有非常高的灵敏度和精确度。
Cas12对于碱基对变异容忍度低,确保其不会与其他猪病原发生反应。研究团队使用另外5中猪病原进行的测试也印证了这一点。
Cas12技术在此之前曾被开发用于一些临床样品的检测,但是通常使用荧光报告基因,这样这种方法就只能被限制在实验室使用。而该研究团队希望能够开发出一个不依赖实验室设备的可以现场使用的试纸条产品。通过对各种参数的全面优化,最终获得了成功。
他们开发出的试纸条的灵敏度可以达到200个拷贝/样本,与qPCR方法的灵敏度相当。低检测极限使其可以用于感染的早期检测。
尽管效果很好,但是商业化的试纸条可能会因为价格昂贵而限制该方法的现场使用。于是该团队开发了手工试纸条的手工自制作方法,整个试纸条手工完成。经过检测与商业试纸条效果相当。自制试纸条结果可靠、制作简单、成本更低。
该团队总结表示,他们所开发的这种基于Cas12a的试纸条技术是一种可应用于现场检测、具有成本优势、高度灵敏和高准确度的非洲猪瘟检测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