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畜牧新闻 » 正文

巫溪搬出大山有盼头 勤劳村民靠养猪致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1-01-11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379
核心提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6时讯(通讯员 冉春轩 陈凌云)农历新春前夕,在地处大巴山腹地重庆巫溪农村,“杀年猪”“吃杀猪饭”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人们在劳作了一年之后,欢聚一堂,吃着新鲜的年猪肉,一碗粮食酒,满年堆笑,既是对亲朋好友的犒劳,也寄托着对来年美好的祝愿。这几天,家住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新农村”小区的邓学兰家一直年味甚浓。为啥来她家“蹭饭”的人特别多呢?不仅是因为她家的杀猪饭好吃,是因为她以吃“杀猪饭”带领乡亲干起了卖猪肉的生意。慕名而来买猪肉的客人,加上委托她卖猪肉的村民,人人有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6时讯(通讯员 冉春轩 陈凌云)农历新春前夕,在地处大巴山腹地重庆巫溪农村,“杀年猪”“吃杀猪饭”的习俗一直沿袭至今。人们在劳作了一年之后,欢聚一堂,吃着新鲜的年猪肉,一碗粮食酒,满年堆笑,既是对亲朋好友的犒劳,也寄托着对来年美好的祝愿。

这几天,家住巫溪县尖山镇大包村“新农村”小区的邓学兰家一直年味甚浓。为啥来她家“蹭饭”的人特别多呢?不仅是因为她家的杀猪饭好吃,是因为她以吃“杀猪饭”带领乡亲干起了卖猪肉的生意。慕名而来买猪肉的客人,加上委托她卖猪肉的村民,人人有份,气氛自是热烈浓厚。

“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一顿饭算什么,茶饭本来就是待客的。”当被问及如何这么“大方”时,邓学兰的回答透着农家人的质朴。

邓学兰是三年前从邻近乡镇的高山上易地搬迁到尖山镇大包村“新农村”小区的贫困户。

“从山里搬出来,土地不多,自己又没什么技术,条件是好起来了,但收入从哪里来?”老家虽然交通不便,但山多田多,习惯依靠 “三大坨”为主要经济来源的邓学兰,开始还很不适应新的环境。尖山镇人口密度大,“新农村”每户只配有不到一亩的菜园地,如何创收增收,一直是悬在邓学兰心头的“石头”。

2019年,在镇政府的帮助指导下,邓学兰发展养猪产业。

“刚开始不了解尖山这边的行情,不敢养太多,去年只养了5头猪,结果很快被预订一空。”尝到甜头的邓学兰立即订购了38头仔猪。

今年邓学兰还进行了创新,只要是买自家的猪,都可以为其免费提供屠宰、砍肉、腊肉熏制等服务,在场的人还可以免费品尝农家美味杀猪饭。这种创新的“销售模式”也吸引了大批临近区县的游客慕名而来,大包村“新农村”人气一下子旺了起来。

“来的都是客,哪怕只是过来玩一下吃顿饭,我们也欢迎。”为了提高自己的厨艺,让游客品尝到杀猪饭的魅力,邓学兰还在网上自学了几道菜。

“今年的32头猪已经卖了19头了,剩下的订单有很多是附近云阳、开州等区县的,大家都想品尝正宗的巫溪腊肉。”邓学兰介绍,她家最近又备了40多头仔猪,想把养猪规模扩大,明年能成立一个养猪专业合作社,自己也尝一尝当致富带头人的味道。

“搬迁出来不容易,还望政府多支持。”邓学兰说,自打政府扶持她走上养猪路后,这两年生猪价格高,她家的经济条件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邓学兰今年6月脱贫,镇政府、村委一直对她的产业进行关注指导,防止其返贫,现在看到她的收成这么好,我们打算继续支持她,帮她协调产业贷款、加强技术指导,把她培养成养猪带头人,不仅自己逐步致富,还能带动更多的人持续增收。”大包村支部书记周录安说。

 
关键词: 生猪价格 生猪 养猪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