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非洲猪瘟病毒防控技术的研究主要有两个方向,一个是疫苗,另一个是抗病毒药。
干扰素(IFN)是病毒感染过程中多种细胞产生的蛋白质。它可以激活细胞中多种功能基因的转录,调节多种信号通路的协同作用,并介导多种生物学功能,例如抗病毒活性和免疫调节。目前并不清楚干扰素是否可以用于非洲猪瘟的紧急性预防性治疗。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开展了使用猪干扰素对非洲猪瘟病毒复制抑制效果的实验,所用干扰素通过大肠杆菌产生。通过体外实验验证,使用1000U/ml和100U/mld的组合干扰素都可以显著抑制非洲猪瘟病毒的复制。他们同时发现,使用干扰素之后,可以激发多种具有抗病毒关键作用的基因的表达。
之后他们使用40日龄的活猪开展了活体实验,使猪感染非洲猪瘟病毒24小时之后肌注组合干扰素。对存活猪外周血液进行了检测,获得了与体外实验一致的实验效果。并且使用低剂量(10^5 U/kg)的组合干扰素比高剂量(10^6 U/kg)具有更好的抑制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