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连续29次提到“稳”。这29个“稳”中,就有“稳猪价”这样的民生政策。事实上,在会议之外,中央高层会议已经多次提到过“稳猪价”,而在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还是首次提到猪价。
值得注意的是,据报道仅仅从 11 月至今就有 5 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正在积极扩大生猪养殖网络,披露的投资总额近 280 亿元,披露的生猪年出栏数量增量超过了 1000 万头 / 年。
“稳”字当头,在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下称“会议”)上,连续29次提到“稳”,为明年经济工作指明前进方向。而这29个“稳”中,既有稳杠杆率、稳房地产等重磅政策,也有“稳猪价”这样的民生政策。而在历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还是首次提到猪价。
在推动高质量发展的背景下,会议要求要狠抓农业生产保障供给,加快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带动农民增收和乡村振兴;要加快恢复生猪生产,做到保供稳价。
“11月CPI达到4.5%,剔除猪肉不足2%,说明猪肉价格的上涨已经成为居民生活成本的重要负担,从民生角度看,稳定猪价的意义重大。此外,猪价的核心是生猪生产的问题,是供给侧的问题,而不是需求过热或者货币政策的问题,因此,只有加快生猪生产,才能解决问题。”经济学家邓海清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
据了解,就在会议召开的同时,12月12日,华商储备商品管理中心开始实施中央储备冻猪肉投放工作,共出库投放冻猪肉4万吨。同时要求,成交企业不得借机囤积,要将购买的冻猪肉通过有效方式及时增加市场供给,须于交易成交后一个月内,将所购入储备肉售卖给终端用户。而这也保证了元旦、春节“两节”的供应。
一个多月,这些上市公司砸入近280亿元养猪
据上证报记者统计,A 股 29 家养猪概念股从 10 月底至今,共有 27 家公司股价持续下行,其中 21 家公司股价下行幅度超过 10%。跌幅最大的为新五丰,跌幅超过了 30%,从 10 月 30 日 10.5 元左右跌到现在 6 元左右。
虽然猪价上涨势头回落导致股价下行,但生猪养殖企业的布局却没有停顿。记者梳理发现,仅仅从 11 月至今就有 5 家上市公司发布公告,表示正在积极扩大生猪养殖网络,披露的投资总额近 280 亿元,披露的生猪年出栏数量增量超过了 1000 万头 / 年。
12 月 5 日,新希望发布公告称,拟投资近 90 亿元建设广西河池等 9 个生猪养殖项目。以上项目满负荷生产后,预计可新增商品猪出栏 686.5 万头。
康达尔则在华南重点布局,一个月内在广东、广西、海南三个地区共投资 85 亿元建设年出栏 290 万头生猪养殖项目。
唐人神则布局河南。11 月 22 日,唐人神公告,拟于河南卢氏县投建年出栏 100 万头生猪绿色养殖全产业链项目,总投资规模约 22.6 亿元。
而“养猪一哥”温氏股份和“老二”牧原股份的“斗法”尤为有看点。两家公司都在加大资金投入,通过增资、成立子公司等多种方式,布局生猪养殖。
温氏股份正在打入牧原股份的大本营。其于 11 月 27 日发布公告称,全资子公司温氏产投拟以 3.5 亿元购买新大牧业 41.22% 的股份,同时对新大牧业增资人民币 4.6 亿元,最终共获得其 61.86% 的股权。通过上述交易,温氏股份将实现生猪养殖产业在河南布局零的突破。
牧原股份的投资计划更加雄心勃勃。11 月至今,牧原股份已公告将要拿出近 74 亿元扩展生猪养殖网络,足迹遍布全国,堪称大手笔。
11 月 9 日,牧原股份公告,拟与华能信托共同投资设立南阳牧华、山东牧华,其中牧原股份出资 37 亿元。
12 月 2 日,牧原股份又宣布在河北、山东、江苏、湖北、河南和安徽等 5 个省成立 14 家全资子公司,每家子公司投资金额均为 1000 万元,子公司的经营范围均为畜禽养殖及销售,良种繁育。
12 月 11 日,牧原股份又宣布了更大的计划,与国投创益产业基金管理有限公司、上海光控麦鸣投资中心(有限合伙)、央企贫困地区黑龙江产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达成合作,分别设立合资公司,投资金额分别为不超过 25 亿元、8.56 亿元和 3.5 亿元。同时,在江苏和山东再增 5 家全资子公司,每家投资金额为 1000 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