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8月21日的国务院常务会议上曾提出,发展规模养殖,支持农户养猪。取消生猪生产附属设施用地15亩上限。
11月14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考察江西旱情,对当地负责人说,国家既支持发展规模养猪,同时也支持农户散养。
在2018年以前散户养殖还处于“人人喊打”的状态中,无论是环保,还是行业的转型升级,它似乎都已经不再适应这个时代了。而非洲猪瘟爆发后,中小养殖户由于防疫能力和资金风险抵抗能力较弱,大量退出了生猪养殖行业。并且无力复产,不敢复产。
很直白的说,散户们担忧,担忧的是现在缺猪,所以支持散户养猪,等到不缺猪的时候,是不是又要被限养、拆迁、退市了呢?
大家的担忧其实是可以理解的,但是此次非洲猪瘟疫情确实也让人们对养猪业的发展方向有了新的认知:农户散养不容忽视;片面强调规模化应该及时被纠正。
首先,养猪是我国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之一,他是三农问题,也关系到民生。虽然近年来规模养殖户大幅提升,但中小散户仍是我国生猪养殖的主要构成部分。而且,从我国的国情出发,我们并不适合完全的规模化,而是应该规模化、家庭农场以及农户等多元化的发展模式。
国家鼓励小散农户养猪的背后,可以加快我国生猪产能恢复,丰富生猪养殖模式多样化,同时可以稳定生猪供应,增加农村就业和农民增收。毕竟,养猪行业当前还在面临着一个劲敌——常态化的非洲猪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