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终于(被迫)接受“肉贵”的事实了,
但是这肉却再也不像以前吃得那么开心。
探底生猪存栏
就是在探底消费者的钱包
进入9月下旬之后,可以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对于猪肉价格的高涨,人们似乎已经失去了讨论的热情,此前网络上那些跟猪肉价格相关的热点文章、段子、图片,仿佛也慢慢地销声匿迹了。
所有人都想知道,上游养殖端与下游消费端之间的“拉锯战”,到底还要维持多久?结果又会如何?
新一轮上涨或将开启。自国庆假期开始,生猪市场行情也是喜庆得很,许久未见的“一片红”现象又出现了,养猪人似乎又看到了“盼头”,内心的激动早已是按捺不住,按照往常经验,猪价可能很快就要开启新一轮上涨了。
业内人士分析:上涨是不可扭转的大势,但生猪产能探底趋稳的时间拐点可能早于预期,在提前至今年年底或明年初到来。
尽管生猪存栏恢复的时间大概率会早于预期,但是消费者依然高兴不起来,对于他们来说,过去一段时间的高价猪肉,确实像不少人说的那样:生活从小康变贫困。
肉价继续上涨,就是在不断挑战他们钱包的底线。
要知道,肉价上涨对于普通人的影响,可不止家里的一盘炒猪肉那么简单,而是连锁反应:鸡鸭鱼肉贵、肉包子贵、外卖贵、肉夹馍贵···以猪肉做原材料的食品无一例外都上涨了。
鉴于生活成本太高,连猪肉摊旁边的青菜、豆腐都提价了····
这对于绝大多数社会底层的普通家庭来说,确实难以寻找“幸福感”了,有的人终于忍不住发问:消费还能接受多少?
想必大家这段时间也从网上看到不少新闻,对于贫困家庭,各地政府也在适当增加补助资金,以确保社会弱势群体的生活质量。
虽说今年物价整体走高,但是不可否认,猪肉价格的上涨,确实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养猪人&消费者
利益平衡点何处寻?
肉再贵,始终也得靠需要消费来创造价值。
猪肉之所以能够长期占据中国人肉食消费的“半壁江山”,跟它“价格亲民、管饱、性价比高”的特点不无关系。
正因为人人都消费的起,人们才习惯了它的“普通”,才对它产生了一种高度的依赖感。
但是这场非洲猪瘟,把这样的局面给打破了,一直存在利益矛盾的养猪人与消费者,在这样一场“巨变”中似乎也难以达成意见的统一。
隔行如隔山。消费者不懂养猪人的心酸和痛楚,养猪多累多苦鲜有人知,唯有冷暖自知,除了“灾难”,很多养猪人都把非瘟当成“一洗前耻”的机会,希望国家、社会都能够看到养猪业的重要性,并给到养猪群体更多的理解和尊重。
生活都不容易。“花钱容易挣钱难”是绝大多数人都有的共同感受,生活中吃穿住行样样都需要花钱,对于背负着巨大经济压力的现代人而言,小小一块猪肉涨价,也很轻易就能触碰到他们最敏感的那根神经。
有些人为了养家糊口,连一根葱、一个西红柿都要费尽口舌讲价,又何况是猪肉呢?
观点
虽说商场无情,但是如果能够通过宏观调控的力量,使得养猪群体和消费者双方找到了一个利益的平衡点,迎来一个皆大欢喜的结局,自然是最好的。
多么希望,这场养猪行业的苦难,最终不止锤炼出更坚强的养猪业,还能够换来社会对这个行业更深层、理性的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