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是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年。迈入新时代,开启新征程,迎来新机遇。湖南省各部门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紧紧围绕以农村脱贫攻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目标,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今年上半年全省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优、稳中向新、稳中向绿的发展态势,生产继续保持稳定,产业结构进一步调优,新的增长动能加快成长。
一、农业与农村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据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我省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1363.3亿元,增长3.4%,同比提升0.3个百分点。分行业看,农业、林业、牧业、渔业、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增长2.2%、8.6%、2.6%、7.7%、8.7%,其中牧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提高2个百分点。上半年农业经济运行仍保持平稳增长。
(一)粮食生产结构调整
湖南着力推进粮食供给侧改革,以“稳粮增收调结构、提质增效转方式”为原则,坚持提产能、稳产量、优品质,重点推广高档优质稻种植,提升粮食品质;推广再生稻种植,一季播种、两季收成;推广稻田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一田双收、一水两用,湖南粮食生产由量的增长转向质的提升。今年春播期间土壤墒情、温度和湿度适宜,但受居民消费结构转型升级、农业产业结构调优调高态势以及重金属污染区耕地休耕修复治理工作等影响,全省粮食作物面积有所调整。据初步统计,上半年我省春夏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为3427.86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46.85千公顷,下降1.4%。其中,早稻播种面积1696.27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减少93.84千公顷,下降5.2%;中稻及一季晚稻播种面积821.67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增加54.26千公顷,增长7.1%。从早稻长势情况来看,今年早稻播种期气温回升快,播种正常;育秧期无倒春寒天气,成秧率高;移栽返青期温度偏高,利于早生快发;分蘖期温高光足,利于分蘖,未出现明显“五月低温”;孕穗期气温偏低,生育期延迟,抽穗期未出现大范围“大雨洗花”。同时各地加强了病虫防控预报和统防统治等工作,使水稻二化螟、三化螟等病虫危害程度有效降低。根据前期气象条件综合分析,2018年早稻单产较去年持平略增。由于播种面积较去年减少幅度较大,早稻总产量相比去年减少明显。
(二)油菜生产实现双增
在稳定传统油菜主产的基础上,湖南各地积极发展肥用油菜、饲料油菜、菜用油菜和观光油菜等,据初步统计,全省春夏收油菜籽播种面积达1321.78千公顷,同比增长0.2%。1月份虽遭低温雨雪冰冻天气,对油菜生长有一定影响,但越冬后,特别是2月份以来,全省气温普遍偏高,日照充足,晴雨相间,无明显低温冻害天气,对油菜越冬后的生长非常有利,苗情长势迅速回升。4月份,全省温度较高,日照充足,降雨偏少,无持续性阴雨寡照,且未出现“倒春寒”不利天气,虽出现了一次较强降雨天气,造成部分地区油菜出现倒伏,但影响不大,总体上,有利于油菜结荚成熟晾晒。2018年油菜籽产量221.80万吨,同比增长3.2%。新上市油菜籽价格比2017年普遍提高。后期随着食用植物油价格上升,比价效应推动菜油价格将进一步上升。
(三)蔬菜生产稳中有增
1-2月正值春节消费旺季,受节日效应和低温雨雪冰冻天气的影响,蔬菜进价、运输、人工等成本上升,蔬菜价格普遍上涨。3月份以来,节后天气转晴,外地蔬菜、本地大棚蔬菜及露天蔬菜大量上市,品种丰富,销量持续上升,市场供应充足,供需结构稳定,导致价格总体回落。价格方面,1-6月份,据省商务厅监测数据显示,重点监测的30个蔬菜品种涨跌平衡,蔬菜总体零售价格呈现先涨后跌态势,从第1周的6.45元/公斤上涨到第8周的7.39元/公斤,达到峰值,增长14.6%,上涨幅度较大。此后蔬菜零售均价一路下跌,6月底(第27周)蔬菜零售均价6.17元/公斤,较春节期间(第8周)下跌16.5%。产量方面,上半年是我省秋冬蔬菜与春夏蔬菜交叉换季的时期,今年全省气候总体适宜,蔬菜整体长势较好,此外,各地加强大棚设施建设,扩大蔬菜基地规模,播种面积和产量均实现一定增长。据初步统计,上半年全省蔬菜播种面积751.53千公顷,同比增长1.6%;蔬菜产量2071.86万吨,增长2.7%。目前夏季蔬菜长势旺盛,上市品种丰富,外运菜供应量未减,市场供应相对充足。未来蔬菜价格将会稳中略降。
(四)生猪出栏价格和养殖效益下降明显
产能方面:上半年生猪存栏下降,出栏有所增加。从3月中下旬起,全省生猪价格在低谷持续徘徊,养殖户补栏意愿较去年降低。据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全省生猪出栏2984.2万头,同比上升3.5%,增幅较一季度收窄1.9个百分点;生猪存栏3667.5万头,下降0.6%,其中能繁母猪存栏367.1万头,下降1.0%。价格方面:今年年初以来,生猪价格持续下探,期间更是跌破10元/公斤,5月份(第21周)活猪出栏均价为今年来最低值,与今年价格高点2月份(第6周)相比下降35.4%。5月底后生猪价格止跌回稳,缓步回升,连续6周小幅上扬,但养殖户仍处于大面积亏损状态,现在平均每头生猪亏损200元以上。据省畜牧水产局监测数据显示,6月底(第27周),全省活猪出栏均价11.05元、仔猪交易均价23.68元、市场猪肉均价19.26元,与去年同期相比,分别下跌18.9%、34.9%、20.9%;与5月底最低值相比,活猪出栏和猪肉均价分别上涨8.5%、0.4%,仔猪交易均价下跌2.6%。6月份以来,市场活大猪供应逐步减少,端午节需求拉动,生猪价格稍有回暖,但夏季高温,生猪运输难度加大,近期生猪市场供应持续偏紧,各地区屠宰场小幅上调收购价格,短期猪肉价格将稳中上行。
(五)牛羊家禽生产向好
产能方面:上半年全省牛羊家禽存出栏均实现一定增长。据国家统计局核定,上半年湖南牛、羊、家禽出栏分别为79.1万头、385.3万只、2.11亿羽,同比增长2.3%、1.4%、0.3%;牛、羊、家禽存栏分别为378.1万头、680.0万只、2.87亿羽,同比增长3.0%、1.6%、0.1%。价格方面:1月中下旬,受降温降雪天气影响,交通运输受阻,市场出栏不畅,加之正逢春节前腊肉制作高峰期,牛肉价格略有上浮、羊肉价格有涨有跌,禽蛋价格平稳。2月中下旬后,节后市场货源充足,供应有序,肉类、禽蛋类价格双双下滑,其主要原因是春节后市民对鲜肉、禽蛋的需求相对减少,受需求影响价格微幅下调属正常波动。夏季到来,居民消费重点倾向于蔬菜类,肉类消费受到一定限制,但受世界杯赛季影响,各大烧烤摊火爆,加快肉类消费。预计未来肉类价格会有所上涨。受天气变热影响,鸡蛋产量有所减少,保质期缩短,鸡蛋价格略有上涨。后期鸡蛋价格不会有太大波动。
(六)特色养殖种植发展势头强劲
目前,我省现有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530个,其中综合产业园100个、特色产业园430个,全省“三品一标”认证总数达到3500个,其中无公害农产品2020个,绿色食品1213个,有机食品207个,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60个。据调查了解,“湘村黑猪”等特色养殖经受住了市场价格下滑和环保政策的冲击,继续保持强劲发展势头。晚熟杂柑、优质脐橙、特色柚类等柑橘品种以及地方特色桃、薄皮核桃、樱桃等时鲜水果品种发展来势较好,新品种推广和结构调整提质力度较大,良种苗木供应紧俏。
二、当前农业农村经济运行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困难
(一)农业设施条件仍待改善。虽然近几年采取了不少措施、投入了大量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生产生活条件逐步得到改善,但远远满足不了现代农业发展特别是抵御自然灾害的需要。农业基础建设投入相对不足,农业基础设施功能老化、改造缓慢等问题仍普遍存在。县、乡财政困难,多数农民还不富裕,制约着水利、科技服务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发展,也影响着一些公共服务的开展。
(二)降水明显偏少,蓄水普遍不足。根据省气象局分析,今年上半年全省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盛夏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较常年同期偏多。受气温偏高和降水整体偏少影响,4月份以来全省65县市区出现干旱,部分地区出现重度干旱。特别是湘中以南进入雨季以来,无大范围强降水过程。适温高湿有利于水稻病虫的发生发展,预计今年田间病虫害发生程度高于去年。
(三)农产品供给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一是粮食以稻谷为主,稻谷播种面积占到全省粮食播种面积的73.5%,豆类、薯类、玉米等旱粮偏少。二是蔬菜以大路菜为主,由于近几年蔬菜的种植比较效益相对较高,扩种速度快,总量已趋饱和,只是品种结构和季节性供应稍有短缺,但菜农户在种植蔬菜时基本属无计划种植,缺乏合理引导。有的地区农民没有蔬菜生产经验、没有建立外销渠道,却大面积流转土地,进行大量投资,盲目扩种蔬菜。三是畜牧业以生猪为主,猪肉产量占到肉类总产量的81.2%,而牛羊肉产量仅占到5.4%。由于生产销售与市场需求存在不相适应,导致农产品供给的结构性矛盾突出,整体效益不高。
(四)农业规模效益和产业化程度偏低。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及农户“重生产、轻销售”的观念和做法制约着农业的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生产,也影响了水利设施的有效利用。土地流转力度不大、范围不广,土地产出率和规模效益较低。农业产业化组织程度还较低,贸工农、产加销一体化的内在机制尚未完全形成。
三、促进农业农村经济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望今后一段时期,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在保持平稳运行的同时,需重点做好三方面工作。
(一)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综合防灾抗灾能力。近几年,虽然对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有所增加,包括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安全饮水工程等,对农业有了较大改善,然而对于基础比较薄弱的山区贫困县来说,仍然存在很大不足。需加大财政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搞好农田水利工程的治理和维护,建设农田排灌沟渠,修复水库和山塘,提高分洪和蓄调水能力,增加有效灌溉面积,提高水利设施的防汛抗旱能力和抵御洪涝干旱灾害能力,防范高温对后期作物影响。目前全省进入高温模式,根据气候预测,今年高温可能偏多,应警惕后期干旱风险,做好塘坝、水库蓄水和科学用水,保证早稻后期需水和晚稻用水,适时开展人工增雨作业,同时各地要加大病虫害监测防治力度,确保农业生产安全。
(二)继续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高农业发展品质。以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绿色发展、农产品质量提升、农业园区建设、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等方面为重点,进一步加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力度,全力争创一批国家级、省级示范典型,全面提升本地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引导农业农村发展由注重满足“量”的需求向注重满足“质”的发展转变。着力打造茶叶、花卉苗木、小水果等区域性特色产业,培育新的产业增长点。着力推动特色养殖业升级转型,提质改造生态环保养殖园区。着重打造以特色休闲和体验农业为重点的农业品牌,以产业发展带动农业振兴,以品牌建设促进农业效益提升。鼓励发展优质订单农业和“互联网+现代农业”,以推进国家级食品安全城市创建为契机,提升全省农产品品质。
(三)扩大农业规模效益,提升产业化程度。一是健全土地流转机制。完善土地流转政策、建立规范有序的土地流转平台,将土地向种养大户、专业合作组织、龙头企业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流转,推动农业生产由分散经营向集约化、规模化经营转变。二是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积极扶持一批技术含量高、加工能力强的龙头企业,打造农产品名优品牌,提升加工产品附加值,延伸产业链,发挥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深化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在保证粮食生产能力的同时,紧跟市场需求,立足资源禀赋,大力调整完善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深入实施“一乡一品”、“一县一特”,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