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既是畜牧业污染防治的主战场,又是农业供给侧改革的重要抓手。眉山市以此为契机,积极探索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路径,既解决了当地畜禽养殖污染的主要矛盾,又为四川省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宝贵经验。
目前,眉山市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的四种模式。一是四川茂华“养殖+种植+食品加工”生态循环模式。四川茂华公司利用生产糖果的副产物糖渣喂猪,饲养母猪1200头,带动周边农户年出栏商品猪30000多头,猪粪发酵后还田种植桂花树、银杏树、核桃树、花生、南瓜4700亩,再利用桂花生产桂花腊肉,用核桃、花生、南瓜生产糖果,做到了畜禽养殖废弃物不外排、不下河、零排放、零污染,资源化循环利用。
二是丹棱县畜禽养殖粪污源头治理“三二一一”模式。指导畜禽养殖场建好“三个池子”(沼气池、干粪池、沼液收集池),做好“二次减量”(第一次减量是通过实行雨污分流、干湿分离以减少粪污产生量,第二次减量是将干粪和养殖户不能利用的多余沼液由专业服务队转运);成立“一支专业抽施粪服务队伍”,养殖户按10元/立方米、种植户按15元/立方米的标准分别支付沼肥运输专业服务队,经考核验收合格后政府再按20元/立方米的标准对沼肥运输专业服务队以奖代补;在种植区配套建设一个田间贮粪池,解决养殖粪污常年产生与季节性种植利用的矛盾问题,实现淡贮旺用,全县年转运利用粪污10多万吨。丹棱“3211”模式既有效解决了养殖粪污出路问题,又解决了治理经费不足和生态种植对有机肥的需求问题。
三是洪雅县“牧场+专合社+农户+种植园区”粪污管网输送种模式。洪雅县把奶牛养殖、生猪养殖和粪污还田种植及解决农民就近务工结合起来,实现了现代畜牧业的循环发展。全县配套建设500多公里粪污输送管网,带动 2000余户农户签定种草合作协议,还田种草、种茶、种菜达5万多亩,年利用沼液20多万吨。
四是推广畜禽养殖粪污异位发酵床零排放处理技术。按照“源头管控—→过程控制—→循环利用—→末端治理”的工作思路,以每存栏3头猪配套建设1立方米异位发酵床,通过生物菌种分解喷洒在农作物秸秆、锯末等垫料中的养殖粪污,利用发酵产热和机械翻抛蒸发水分,实现养殖粪污处理无臭味、无苍蝇、无蚊子、污水零排放。使用3—5年后的发酵床垫料再由专业有机肥生产企业按有机肥标准生产商品有机肥,全市已有400多个畜禽养殖场开展异位发酵床零排放处理技术试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