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段时间,随着中央环保督查“回头看”的到来,各地环保又提升了一个档次,相伴而来的是各地再次“拆”声四起。而随着环保拆迁愈演愈烈,或促进养殖业大洗牌,行业新时代即将到来。
一、近年来生猪养殖业的环保历程。
生猪行业环保风暴起源于2013年黄浦江上漂死猪事件,调查下发现,浙江地区养殖密度大,疫情发生导致猪大面积病死,爆发了病死猪收购的黑色产业链。
2013年11月11日颁布了《畜禽粪污治理条件》,2014年1月1日开始执行,在浙江开始大面积拆猪场,全省三分之一产能被拆掉。随后2015年国内部分地区颁布限养政策。
2016年4月21日,农业部发布生猪产业十三五规划,对生猪产能重新进行调整,将全国养殖区域分为重点发展区、约束发展区、潜力增长区、适度发展区,从此南方水网地带大拆猪场,其中,浙江、福建成为了禁养限养政策的执行先锋。

全国生猪产能发展规划(2016-2020年)
在2016年12月,国务院正式印发了《“十三五”生态环境保护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东三省、重庆、江苏、安徽、山东、河南、广东、广西、宁夏、贵州、陕西、甘肃、青海、内蒙古、西藏及新疆均将推进禁养政策。此外,国务院通知要求,在2017年底之前,各地区应依法关闭或搬迁禁养区内的畜禽养殖场(小区)和养殖专业户。
2018年1月1日起环保税开始实施,每个污染当量缴纳1.2-1.4元的环保税,并且将定价权利交给地方。新的环保税对生猪存栏500头以上的征收,低于这个规模的没有言明。据推算,环保税开始征收后,存栏500头以上的规模猪场,每头猪要增加3元钱的成本。
2018年6月7日上午,中央第五环境保护督察组对广西壮族自治区开展“回头看”工作动员会在南宁召开。至此,第一批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全部实现督察进驻。根据安排,第一批 “回头看”进驻时间为1个月。

二、随着环保执法的深入 生猪养殖业洗牌加速
可以预见,在环保执法高压下,生猪养殖业将迎来快速的洗礼,而未来生猪养殖规模化、集约化的发展方向比较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