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资讯 » 企业新闻 » 正文

中小养殖企业、散户真能再活500年?大咖如何见解?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8-06-0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一天  浏览次数:189
核心提示:一边是价格探底后的犹豫与转型,另一面是处变不惊顺势出手。猪价探底、行业洗牌,中小型养殖企业、散户在迷途中该怎样找寻出路?被淘汰出局真会是最后的结局吗?面对生猪及肉价的持续低迷,正筹资扩建养猪场的刘储明突然犹豫了起来。“养猪成本在上涨,猪价在下跌,我处在二期5000头建设项目的建与不建忧虑中”。与其相反的是,云南省多处拿地的外来巨头正大集团、温氏集团、正邦集团和本土云南神农集团、昆明中企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却表现出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和扩能的态势。神农集团董事长秘书、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

一边是价格探底后的犹豫与转型,另一面是处变不惊顺势出手。猪价探底、行业洗牌,中小型养殖企业、散户在迷途中该怎样找寻出路?被淘汰出局真会是最后的结局吗?

面对生猪及肉价的持续低迷,正筹资扩建养猪场的刘储明突然犹豫了起来。“养猪成本在上涨,猪价在下跌,我处在二期5000头建设项目的建与不建忧虑中”。

与其相反的是,云南省多处拿地的外来巨头正大集团、温氏集团、正邦集团和本土云南神农集团、昆明中企肉类联合加工有限公司等大企业、大集团却表现出持续加大投资力度和扩能的态势。

神农集团董事长秘书、投资发展中心总经理李鹏认为,猪价和肉价的下跌波动,这是市场变化的正常反应。公司五年实现生猪养殖百万头的规划与布局,不会受一时的价格波动所影响,曲靖、大理、保山等生猪养殖与深加工项目正快速推进。

“养殖规模扩大化、养殖成本控制化是发展趋势,大部分中小型养殖企业、散户因价格影响淘汰出局,这是市场发展规律使然。”李鹏说。
1、小散:寻求出路还是被洗牌出局?
今年入春以来的猪价,着实让养猪人感到心寒。自3月份持续下跌以来,目前猪价一直处于底部震荡阶段,导致大部分养猪人和养殖企业亏损。
刘储明告诉记者,他目前拥有3000头的养殖规模,每月每头生猪按年初与正大签订的收购协议,每头净亏150元至200元。
他的养殖亏本原因:一是收购方降价,二是养殖饲料成本等增加。
昆明正大饲料有限公司相关人士介绍,对于饲料成本如玉米、大豆等上涨,造成公司饲料收购价上涨,为此,随行就市,公司适当降低了与公司签订协议的养殖户能承受的价格,但多数仍按此前所签协议价收购。
相对于像刘储明这样的养殖户,其他未与大型集团或实力企业签订收养合作协议的,情况尤其不妙。
曲靖、大理、昭通等一些养殖规模在50头至100头的小型散户电话中告诉记者,他们面对猪价下跌找大型企业收购,大型企业以价格持续下跌为由不断压价。
另一方面信息还显示,他们自行送当地定点屠宰场屠宰后送农贸市场及部分餐饮饭馆,开办餐饮的店主同样也以价格下跌为由压价,而送到农贸市场,肉摊摊主同样以此为由压价。
昭通市隆阳区一位年出栏80头生猪的养殖户说,为尽快转型和抛售80头生猪,他以低于行情的价格全部把猪卖给了当地一家规模大的企业。
按他的描述,一天一个价往下跌,让他吃不好饭、睡不好觉,若再不转型,可能会让自己“跌入深谷”。
基于此原因,他称处理完剩余的一些小猪后,目前正改修猪圈,准备引进外地看好的山羊品种,购买当地老品种山羊进行杂交,从事山羊养殖。
而面对这样的行情,大企业却有着截然不同的态度与做法。
2、规模企业:是危机也是机遇,要顺势而上
今年以来的生猪价格下跌波动,让抗风险能力弱的小弱型养殖户亏本经营、难以扛过“猪周期”,并被淘汰出局之际,则给具有抗风险能力、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带动性强、辐射面积广的养殖企业、公司创造了持续扩能壮大的条件。
“此种情况是市场发展规律使然,价格下行并触底很正常,我们虽受影响,但影响不大。反过来,却给我们创造了逆势布局,顺势而上的机会。”李鹏表示,神农集团今年以来并未以价格波动观望、改变云南本土饲料生产规模最大、养猪加工和屠宰规模最大龙头企业的扩能规划,而是按此前“百万头”生猪养殖规模加大力度布局与实施。
农业农村部畜牧业司司长马有祥接受相关媒体采访时表示,“目前全国78%的猪场处于亏损状态,平均每头猪亏损约200元,很多人认为猪价会下跌,但是没想到下跌幅度如此之大,下跌速度如此之快,相比去年,下降了30%至40%。
即便如此,全国养猪大佬们如温氏、正大等仍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在到处踩点,有条不絮地在云南、贵州等地州市投资建厂。
广东温氏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温志芬所分析,生猪是商品,所以猪价波动是正常的,如果没有波动,那就回到计划经济时代了。
而且猪价波动对产业的发展也是有好处的,能淘汰一部分落后产能,给标准化、规模化的养殖企业带来发展良机。
温志芬的解读也得到昆明正大、云南神农、云南雨润等的赞同,这些企业的相关高管一致认为,养猪行业在产销方面,通过市场对接“硬碰硬”后,实力差距显而易见。
值得注意的是,结合近年来温氏在曲靖沾益、马龙等地500万头项目的布局和正大集团200万头项目的规划,今年在大理弥渡50万头项目的动工兴建,以及昆明中企肉联在楚雄、成都进行项目落地考察等,表明云南新一轮生猪全产业链竞争再次浮出水面。
“小散弱被淘汰,而有实力的则借机蚕食市场,这就是市场规律。”昆明中企肉联董事长申定国说。小散养殖户规模小、抵抗风险能力弱。由有实力的企业出面,以“企业+基地+农户+深加工”等标准化模式建设发展,在带动农户养殖,化解风险,增加收入的同时,还加快了现代化养猪产业的推进。

 
 
[ 资讯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资讯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