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制剂
分散片在新药报批药学部分存在的几个问题
2006-01-06 10:24  点击:899

  近年来,口服速释制剂发展很快,据统计,1996年,世界速释制剂销售额近2亿美元。其中能迅速崩解成均匀的粘性混悬液的分散片,由于其服用方便,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等特点,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此种剂型的品种也逐渐增多,如:英国药典1980版,1988版,1993版均收载了阿司匹林分散片,阿司匹林可待因分散片和复方磺胺甲 唑分散片,另外陆续上市的还有那可汀,阿昔洛韦,阿莫西林等十几个品种。

中国药典2000年版也准备收入分散片这一品种,二部附录草案参照英国药典1993版制订了质量标准的通则:分散片按崩解时限检查法检查,除另有规定外,在(20±1)℃水中,3 min应全部崩解;分散均匀性检查:取分散片2片,置100 ml水中振摇,应完全均匀分散并通过2号筛;分散片按溶出度检查法检查,应符合规定。目前国内研制分散片的单位很多,申报正在形成高潮,如:罗红霉素分散片有23家申报,克拉霉素分散片有27家申报,阿奇霉素分散片申报的单位竟多达58家。

现仅针对这一剂型在新药药学部分审评中存在的几个共性问题,谈一些粗浅的看法。

1、处方设计没有突出分散片的特点

分散片这一剂型主要适用于难溶性药物和有生物利用度问题的药物,不适用于毒副作用较大、安全系数较低和易溶于水的药物。因此这类剂型的开发应该是有选择的,不是所有普通片剂都能盲目地一哄而上,改变成分散片。

按照中国药典2000年版附录草案的定义,分散片系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但在很多申报资料的处方设计中未能突出分散片的特点,主要为:

① 没有选用优质的崩解剂。雷同康总结认为,优质的崩解剂一般指溶胀度大于5 ml/g的辅料,如羧甲基淀粉钠(CMS-Na)、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S-HPC)、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等,一般不宜选用溶胀度较小的淀粉、微晶纤维素、天然粘土硅胶铝镁等。上海医药销售有限公司贾燕等在法莫替丁分散片的处方筛选中,曾对羧甲基淀粉钠的用量作过详细的研究,结果表明,1%~2%的加入量对崩解影响不明显(1.8~1.6 min);3%~7%的加入量则明显加快了崩解速度(0.8~0.7 min)。据粗略统计,在申报这一剂型的厂家中,选用以上优质的崩解剂的不足50%。

② 没有选用亲水性的粘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羟丙基纤维素(HPMC)等均为亲水性的粘合剂,用其醇水溶液制成颗粒后,颗粒表面变为亲水性,压片后,水分易湿润,透入,使片剂崩解速度加快,也有利于药物的溶出。贾燕等在法莫替丁分散片的处方筛选中,也曾对不同浓度的PVP水溶液作粘合剂的崩解速度作过研究,结果采用5%PVP的不同乙醇浓度的溶液为粘合剂,无水乙醇时,崩解时间为6.2 min,随乙醇比例的减少,崩解加快,至水溶液时达到最快(0.8 min)。采用不同浓度的PVP水溶液作粘合剂,10%时崩解时间为5.2 min,随PVP比例的减少,可使疏水性颗粒表面增加亲水性,加快崩解。一般情况下,不宜采用淀粉浆作粘合剂。而在上述申报资料中,有近10%的品种是以淀粉浆作粘合剂,因此在不同程度上影响了这一剂型的崩解效果。

③ 没有选用适宜的助流剂。据研究报道,粉末流动性是固体药物制剂工艺中一项重要的性质。近年来,分散片广泛采用微粉硅胶等作为助流剂,可在制粒压片或粉末直接压片中有效地改善颗粒或粉末的流动性,同时硅胶表面的硅醇基吸附药物后能显著提高难溶性药物的崩解与溶出速率。但在上述申报资料中,仅有5%的品种,在处方中加入了助流剂。

2、制备工艺的确定没有体现择优的原则

根据分散片的特点,控制其质量的关键因素之一是必须严格控制药物和辅料的粒度,也就是颗粒粒径要小。因此分散片的工艺应有别于普通片剂,如药物在作成制剂前,最好经过微粉化。据报道:复方磺胺甲唑分散片在制备工艺中,将药物粉碎成粒径为40 μm的细粒,压片后,置水中不到1 min即完全崩解,溶出时间不超过15 min。另外戚海亮等研究,将难溶性药物与亲水性辅料共研磨,能增加粉末粒子表面的湿润性,也可促进药物溶出。在制备工艺优化方面,大多数研制单位工作都比较粗糙,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筛选,因此生产出的分散片往往达不到预期的目的,疗效不理想。

3、质量标准的研究没有重视对溶出速率的考察

英国药典1993版对分散片的检查仅有崩解时限和分散均匀性两项,中国药典2000年版二部附录草案对分散片的质量控制中又增加了溶出度检查项,这是因为在分散片的处方中,若辅料使用不当,虽然崩解速度很快,但药物溶出却不一定理想。有报道, 以淀粉或微晶纤维素为崩解剂,3%明胶溶液为粘合剂的复方磺胺甲 唑、吡罗昔康和羟基保太松分散片的溶出度就较低。同样是阿奇霉素分散片,有的单位的产品崩解时限<3 min,15 min的溶出限度为80%以上,而有的单位的产品尽管崩解时限<3 min,但15 min的溶出限度还不到50%,因此在质量标准的各项研究工作中,一定要对溶出度进行详细的研究和周密的考察。如:肖学成等在布洛芬分散片的研制中,按中国药典1995年版二部附录的有关要求,测定了分散片的体外溶出度,并与普通片比较,结果可见,分散片的溶出速度明显快于普通片。

又据报道,将阿莫西林分散片给12名健康志愿者吞服,或在水中分散后口服,与服用同一抗生素的胶囊剂和混悬剂进行人体生物利用度研究,结果在Cmax,Tmax 和AUC方面存在显著的差异,分散片吸收快,完全,平均最大血药浓度增加33%,AUC增加23%。以上结果均说明,选用合理的处方与工艺的分散片,比一般片剂有明显的优越性,不仅服用方便,崩解与溶出快速,而且生物利用度与口服混悬剂相当。

据预测,至本世纪末下世纪初,世界所有销售药品中约10%将以新颖释药剂型出现,其市场销售份额预计每年增长1%,分散片这一速溶速效新剂型可望得到更快发展。希望以上存在的共性问题能引起更多研制单位的重视,能有更多,更好的分散片品种通过新药审评,尽快推向市场,为人类健康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