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水产 » 正文

常规鱼类的生态习性-摄食习性-混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11-28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85

摄食习性是鱼类最重要的遗传特性之一。一般鱼类的食性可分为滤食性、草食性、杂食性和肉食性等。

( l )鲢、鳙鱼属滤食性鱼类,鲢主食浮游植物,兼食浮游动物、腐屑和细菌的聚合体;鳙主食浮游动物,也吃一定数量的浮游植物。它们摄食这些细微的饵料生物不是靠吞食,而是靠其特殊的摄食器官(主要是鳃耙)像“筛绢”一样滤取饵料。它们摄食的天然饵料主要靠施肥来培育,因此在生产上又称之为“肥水鱼”。

( 2 )草、鳊鱼是最典型的草食性鱼类,摄食各种无毒、鲜嫩的小草和陆生草类。草鱼食量大,排泄粪便多;鳊鱼口小,摄食能力远不及草鱼,但可摄食草鱼所不吃的荇草。两种鱼都是优良的水体垦荒者,它们的摄食器官主要靠锯状或铡刀状的咽齿和粗糙的角质垫,相互切割摩擦即可将粗壮的植物茎叶割断磨碎食用。

( 3 )青鱼为肉食性鱼类,摄食螺、蚓、枧等底栖软体动物,也摄食一些幼鱼和虾类。

(4)鲤、鲫鱼为杂食性鱼类。前者偏于动物性饲料,后者偏于植物性饲料。鲤的咽齿发达,如青鱼一样呈臼状,可以把较硬的食物压碎磨细,主食螺、枧、幼蚓、水生昆虫及幼鱼、虾类,也吃一定数量的水生植物、丝状藻类、植物种子和有机碎屑,鲤的鼻骨特别发达,与可伸缩的吻相结合能掘食淤泥中的埋栖生物。卿的食物组成主要有腐屑碎片、硅藻、水绵、水草和植物种子,也吃一定数量的幼虫、摇蚊幼虫、水蚯蚓等底栖动物及大型浮游动物。

( 5 )细鳞斜颌鲴以硅藻、丝状藻类和有机腐屑为主,为腐食性鱼类,解剖其肠道内含物,充满着淤泥状的黑色食物。其取食方式主要靠角质化的下颌进行刮食。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