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水反映的颜色简称“水色”,这是由水中的溶解物质、悬浮颗粒、浮游生物、天空和池底反射等因素综合而成。在通常情况下,池中浮游生物变化而引起水色改变。
在养鱼生产过程中,观察池塘水色及其变化是一项重要的日常管理工作,据此大致了解浮游生物的繁殖情况,判断水质的肥瘦和好坏,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投饲、施肥等),保证鱼类正常生长。
有关水质判断的内容可参见第七章第三节。渔民们常据此来判断施肥后的施肥效果优劣和肥水情况,此时应防止发生“转水”而引起“泛池”(尤其是在天气突变时)。
“转水”是指水体中藻类过度繁殖,遇天气不正常时容易发生藻类大量死亡,使水质突变,水色发黑,继而转清,发臭,成为“臭清水”。这时池中溶氧被大量消耗,往往引起池鱼窒息而大批死亡(即“泛池”)。
“肥、活、嫩、爽”是对优良水质的经验性总结:
1 )肥就是池水浮游生物多,易消化种类的数量多。
2 )活就是水色不死滞,随光照和时间的不同而常有变化,这是浮游植物处于繁殖盛期的表现。
3 )嫩就是水色鲜嫩不老,也是易消化浮游植物较多、细胞未衰老的表现,如果蓝藻等难消化种类大量繁殖,水色呈灰蓝色或蓝绿色,或浮游植物细胞衰老,均会减低水的鲜嫩度,变成“老水”。
4 )爽就是水质清爽,水面无浮膜,浑浊度较小,透明度一般大于20cm ,水中含氧量较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