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鸡舍氨气的体感检测检测者进入鸡舍后,如果闻到有氨气味但不刺眼、不刺鼻,其浓度大致在10~15PPM左右;当感觉到刺鼻流泪时,其浓度大致在25~35PPM之间,当感到呼吸困难,睁不开眼,流泪不止时,其浓度大致可达到45~65PPM左右。氨气在鸡舍内的允许浓度范围为<20PPM,超过这一标准,即可造成鸡群的不良反应。
二、鸡舍内控制措施1、加强通风管理 肉用仔鸡一般是地面平养舍内温度高,相对湿度大,鸡只密度高,易使舍内的鸡粪、垫料等经厌气菌分解而产生氨气,所以必须加强舍内通风换气管理工作。尤其是从4周龄到出栏期间,在寒冷的冬季和其它季节的夜间显得尤为重要,故应加强夜间鸡舍的检查工作。2、控制舍内鸡群密度 舍内鸡群密度愈大,愈易引起舍内氨气浓度超标。所以,舍内鸡的密度应适当。一般:育雏期为30只/平方米;中期为20只/平方米;当然,后期密度为5~8只/平方米,其效果会更好些,但综合经济效益则会下降。总之,其原则是:冬季密度可适当高些,夏季密度可适当低些,根据情况灵活掌握。3、切断舍内产生氨气的氨源 舍内高湿引起鸡粪、垫料潮湿而腐败、发酵、产生大量的氨气。而舍内高湿的主要原因:⑴饮水器内的水外溢或在清洗饮水器的操作过程中不慎洒水。⑵舍内饮水器个数少或放置位置不合理,鸡只在饮水过程中争抢饮水位置使饮水器内的水溢出。⑶鸡只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的粪便中的水分。⑷垫料含水量过高等因素而使舍内形成高湿。对此,舍内饮水器数量应按鸡只比例放置而且放置位置要合理。对鸡只因呼出的气体和排出粪便中的水分,一方面应按时通风换气;另一方面,在舍内垫料潮湿处用生石灰吸湿或用干锯木屑吸湿,从而降低舍内湿度减少氨气的产生。总之,应尽可能使舍内无明显的刺激氨气,给鸡群创造一个适宜的生存环境。4、控制日粮蛋白质水平 根据鸡体需要量配制饲料,不要盲目提高蛋白质含量。由于鸡对非蛋白氮利用率极低。如果饲料中含有非蛋白氮(如尿素),不但能增加鸡舍内氨气,而且易引起鸡中毒。所以,配制饲料时应对原料进行严格检验,防止其中掺有非蛋白氮类物质。5、应用化学物质 用某些化学物质处理粪便和垫料对降低氨气含量很实用,该类物质能吸收粪便和垫料中的氨。用4%硫酸铜和熟石灰处理肉鸡垫料,能有效地控制氨的含量达21天,而用2%的苯甲酸或乙酸处理能在15天或20天内降低氨的含量。此外,饲料中添加沸石或用沸石处理粪便都能明显降低鸡舍内的氨气浓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