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春天开始,兽药行业的日子就不好过。秋天之前,那些实在过不下去的已经撤离了;那些日子还凑合的却担心自己看不到行业的下一轮日出。
关于突围,一般的说法是要找到行业发展的趋势,然后随势而为。这肯定是很好的建议,但是在趋势成为现实的过程中,如何断定其可操作性和变异系数?
对此,彼得·F•德鲁克写于1966年的《有效的管理者》一书中曾如是说:
“对于外部的事象,真正重要的不是趋势,而是趋势的转变。趋势的转变才是决定一个机构及其努力的成败关键。但是这种转变,只有靠觉察,而无法计量,无法界定,无法分类。”
兽药行业的趋势一目了然,无外乎总会走向规模型垄断、专业型垄断和产业联盟型一体化。
但是,兽药行业的这种趋势的转变过程会怎样,其最有价值的商业关键点是什么?对此,我无言以对。毕竟德鲁克也说“这种转变,只有靠觉察。”
那么,谁拥有了德鲁克所推崇的这种觉察能力,谁率先突围的可能性就最大。
最近10年,德鲁克提到的这种觉察能力已经被中日企业管理人士进行了专项研究,并被演化成了一个专业名称: “地头力”。
“地头力就是指嫩芽拱开地面露出尖尖角的冲力”,管理专家王育琨说。当然,这里的“地面”是企业所遭受的瓶颈的隐喻,而地头力就是企业改变这种状态所需的自发性的原创能力。
既然地头力的本意来自植物,那么,植物遭遇环境变化是怎么应对的?
国庆期间,在攀爬誉为 “华北屋脊”的五台山北台叶斗峰的过程中,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随着海拔的升高,接近山顶的亚高山草甸区域里的所有蒲公英的花朵都是贴地的。这就同我们在低海拔地区惯常看见的蒲公英的花朵下面有长达十多厘米的花茎是完全不同的。更奇怪的是,这儿的蒲公英在花朵凋谢后,花茎却开始生长并高出地面。
对此,我认为是环境使然,一方面是这儿冷,五台山海拔2900米的山上,全年平均气温只有-3.8℃;另一方面是这儿风大,山脊上风力有时能达到导致树歪、大树拔根的10、11级,而山顶区域无树木也反向证明了这一点。
为了在这样的环境中生存,蒲公英只有贴地开放才能避免花朵被摧折;而在花朵凋谢后的结果(种子)阶段,蒲公英的花茎开始生长,是为了最终把种子托离地面,以此保障种子能被风送到更远的地方。
其实,蒲公英还进化出了更多的对环境的适应力。比如它的花序随着太阳升起才打开,是一种“向阳”花;比如它的根系发达,从而能对抗寒冷而漫长的冬季;比如它是异花授粉,这样就能保障后代生命力的强盛,等等。如此,蒲公英将自己的生存范围提升到了海拔4500米。
目前,兽药行业的微利经营是必然趋势,这会让大家感觉冷,并且是很冷;与此同时,食品安全这把达摩克利斯剑越来越具体地悬在行业人的头顶上,狂风暴雨必然会来临。
在这样冷而风大的趋势转折时期,兽药生产企业、兽药经营者或许可以向蒲公英学习:第一,贴地绽放,一定要把自己的根据地市场做扎实,成为当地的第一品牌;第二,围着太阳转,一定要对自己的主流客户的真实和潜在的需求有全面的回应;第三,根系发达,一定要注重自身全面能力的提升,有深度才能有高度;第四,异花授粉,一定要能融会贯通,在跨界中组合式创新;第五,借风传种,一定要把自己的成功案例在更大的平台上推广,毕竟复制力才是规模化的核心能力。
总之,我们要形成地头力,首先需要用心,在叶斗峰的灵应寺,我听见一位年轻商人问主事的和尚,“我怎么才能做好生意?”和尚说,“我只是一个出家人,怎么可能教你做生意。但我知道,一切唯在用心而已。”;其次需要放下自我,从而不依赖头脑中被灌输的知识,随时可以从零开始思考;最后需要行动,不找借口,遇到问题就着手解决,遇事拿办法。
其实,商无定法,商成而法立。而在法立的过程中,地头力就是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