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临床症状病猪精神沉郁,喜卧,鼻镜干燥,大便呈颗粒状,量少,表面带有少量粘液,手指直肠检查,粪量较多且干,尿少且浓,听诊呼吸音匀称,肠蠕动音弱,心跳急速,体况尚可。
2.诊断治疗根据临床症候,初步诊断为持续高热导致体液失缺引起体内酸碱平衡失调、胃肠功能不振。治疗采用补液调节酸碱平衡和中草药消导健胃法。处方为生理盐水500毫升×2加碳酸氢钠10毫升×2静脉滴注;肌肉注射维生素C10毫升×2。中草药方剂:山楂(炒)30克,麦芽60克,六曲30克,大黄20克,莱菔子30克,芒硝30克研末开水冲服,连用3天。用药后第2天,大便畅通,食欲增强,病情好转。
3.体会此类病例,临床中经常可见,一般多发于老龄种畜,发热后采用抗生素或磺胺类药物治疗,体温恢复正常,但病情仍未见好转而成为疑难病症,直至死亡或淘汰造成损失。一般抗生素在热性病中作为首选药使用,但持续高热,极易引起体液失缺,造成酸碱平衡失调,在临床中只用抗生素,极难治愈。因此,对于热性病的治疗,采用调节体液酸碱平衡和抗生素相结合的方法,可明显提高治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