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世纪80年代末,我市农户养猪告别了“干瓢糠、万瓢水,加点添加剂”喂猪的年代,应用我国畜牧兽医营养专家根据猪生长各个阶段对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物质的需求量而研制的预混料、浓缩料、全价料的标准,并由饲料厂家生产出来喂猪。摆脱了“是猪有100,穷人等不得”的烦恼,育肥猪大大地缩短了育肥期,使5月龄-6月龄的育肥猪的体重可达100公斤左右的时代。但从本世纪初起,特别是2002年,我市暴发猪附红细胞(附红)体后,又先后传入了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伪狂犬病,圆环病毒病等等,使养猪户从内心里感到“现在的猪难养”。说到底,是一个猪的病多的问题。牲猪的疾病按其是否具有传染性来分,可分为非传染性疾病和传染性疾病二种,其中以传染病的危害性最大,因为它是由具有活性的病原微生物侵入猪体繁殖或复制而致病,这些病原微生物从古代生存到现在,经过适应、变异、重组等功能,近几年来,使一些基本扑灭的某些传染病(如猪瘟病等)又有所抬头,并不断出现一些新的传染病(如四川2005年发生的R-2型猪链球菌病、2006年广东发生的高致病蓝耳病等),从而使牲猪本身的免疫防御系统防不胜防,因此,就得借助我们人类用药来帮助其抵抗或抑杀病原微生物。于是我们做了些研究和探讨,总结出了,养猪降低发病死亡率的窍门是“好、少、巧”,浅述如下:
牲猪健康时接种疫苗要“好”
疫苗及其诊断液是用来预防和诊断疾病的。疫苗的制作规程是将能致病的病毒(如猪瘟病毒、伪狂犬病毒、蓝耳病毒等)和细菌(如链球菌、大肠杆菌、嗜血杆菌等),通过化学药品(如甲醛或β-丙内酯等)灭活,加入适当的佐剂(如氢氧化铝、植物油类等)制成灭活苗;或者经其它途径反复继代而降低毒性并失去致病能力的活苗(或称弱毒苗);或者在培养过程中去掉具有致病能力的基因团,而称为缺基因苗等等。都必须按照中国兽药监察所颁布的操作规程制作、测定效价、分装出厂,冷藏(2℃~8℃)或者冷冻(-15℃左右)备用。应用时,按其说明,用生理盐水(0.9%的NaCl液)蒸馏水或一定的佐剂稀释,经肌肉注射、皮下注射等途径接种于健康的牲猪,刺激猪体发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反应,产生抗病能力:一是产生非特异性的抗病力,即诱导猪体内产生干扰素、白细胞介素等,对其它病毒和细菌有一定的抑杀作用;二是产生特异性的抗病力,即产生细胞免疫反应生成毒杀细胞和记忆性细胞,产生体液免疫反应,生成能中和该苗原强毒的抗体(或称免疫球蛋白),可抵御该苗的原生态强毒的侵袭致病。目前,我国生产的猪用疫苗,除猪瘟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在99%以上、免疫保护期在12个月外,其余疫苗的免疫保护率均在80%左右,免疫保护时间为5个月左右(一般灭活苗7天-l5天,活苗3天-5天产生较强免疫力)。由此可见,要达到接种的疫苗产生免疫,除疫苗由正规厂家生产,并在有效期内的前提下,被接种猪也得健康(健康的目测标准为:皮光毛亮、活泼有神、吃食饮水正常、体温38.5℃~39.5℃、拱嘴湿润、胸腹式呼吸、大小便正常等)。若配合适当的免疫增强剂,间隔30天左右再加强接种一次,加强免疫应答反应,不但使被接种疫苗的猪体现疫苗的免疫作用,而且可以适当地提高该疫苗接种后的保护力。
目前,牲猪接种的疫苗分为强制性免疫疫苗和一般性免疫疫苗二大类,简单介绍如下:
国家强制性免疫疫苗为:猪瘟疫苗:为亚洲型猪瘟弱毒株。因培养基不同,目前上市的有细胞型、组织型及脾淋苗等,常用水或生理盐水或特定佐剂稀释注射lml,按其说明注射1头份(含1头份)以上,一年四季均可接种,建议怀孕期间的母猪不宜接种。口蹄疫疫苗:多为灭活苗。有七个主型苗,猪常用O型苗,接种2 ml/头-4ml/头,常在冬、春季接种。蓝耳病(猪呼吸和繁殖障碍综合征)苗的高致病疫苗,为灭活苗,接种2 ml/头-4ml/头。一般性免疫疫苗:从母猪空怀时开始接种至仔猪产出育肥期间止,可选择性接种如下疫苗:细小病毒苗:多为油佐剂灭苗,常在配种前注射2 ml/头-4ml/头。乙型脑炎苗:为灭活苗,注射2 ml/头-4ml/头,常在蚊、蝇活动之前接种,隔4-5个月再接种一次。一般性蓝耳病苗:为灭活苗,注射2 ml/头~4ml/头。伪狂犬病疫苗:为灭活苗,注2 ml/头~4ml/头(也可在产前30天左右接种),其缺基因冻干苗用特定稀释液稀释,常接种13 日龄的仔猪,滴鼻、注射均可。大肠杆菌K88 K99苗:常在母猪产前20天接种1 ml/头~2ml/头。仔猪出生后,吃奶前2小时左右,可接种猪瘟等弱毒苗,称之为超前免疫。
10~15日龄接种水肿病灭活苗1 ml/头~2ml/头。20日龄接种猪瘟苗1头~2头份/头。30日龄接种仔猪副伤寒苗l头份,应用20%氢氧化铝稀释,注射lml。30~35日龄接种口蹄疫疫苗lml。40日龄接种蓝耳病苗2ml。以后可选择性接种:链球菌苗,传染性胸膜肺炎苗,喘气病苗,猪瘟、丹毒、肺疫三联苗、胃肠炎与流行性腹泻二联苗(常在秋季末至春季接种)等。上述疫苗之间接种的间隔时间一般为3天~7天;一种疫苗接种后28天~30天可再加大剂量接种一次,可起到加强免疫作用即延长免疫期和增加免疫保护率的作用。为了保障接种疫苗后,牲猪始终具有免疫力(其时间称为免疫保护期),常在免疫保护期的最后一个月再接种疫苗,其剂量可以稍大一点。
接种疫苗的猪群不得使用免疫抑制剂(地塞米松类、饲料中含较多的黄曲霉等)和饲料饮水中不间断地应用抗生素,特别是接种活疫苗(如接种病毒疫苗应用黄芪多糖、利巴韦林、板蓝根等;接种细菌性疫苗应用抗菌素等),常可影响猪体内的免疫应答反应,从而降低该疫苗的免疫保护力。可适当地在饲料中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微量元素的含量,来促进免疫球蛋白的生成;适当的在饲料中加入免疫增强剂,来促进接种后的免疫应答反应圆满的完成,从而正确的体现疫苗的作用。由于目前育肥猪多采用杂交优势,不可避免的出现极少数牲猪的免疫耐受性即接种疫苗后免疫失败,而可发病,则应采取下述方法:
平时运用保健用药不可以“少”
从上可见,疫苗的保护不是100%,其免疫时间不是终生,这是疫苗本身的性能,再加上牲猪本身的健康状态、饲料、饮水中等药物的影响,必然会使猪群中少数猪的免疫保护力不强,更何况有些疾病如园环病毒病等尚无理想疫苗,新的疾病可能发生等,这就告诉我们必须在平时适当的添加药物在饲料中、饮水中,让猪从胃肠道吸收入体内后,协助猪体抵御疾病的发生。药按种类分为中药和西药,按其应用对象,分为人用药和兽用药。保健用药,是指用来保护健康用药,因此用药剂量既可是该药的预防量或者是治疗量,也可是介于预防量与治疗量之间的量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中西药物、血清等,可有目的的调节牲猪的生理机能,有的并能直接杀死或抑制细菌、病毒(但要有一定的血液浓度量并维持24小时左右的时间)。其发挥药理作用的机制为:均匀混合于饲料中或溶解于饮水中(应提倡饮水投药。因为猪发病时,常先减食后减饮水,有时饮水量反而增加。因此建议:猪的饮水渠道与猪场的生活用水分开)的药物,在消化道内或吸收入血液后:一是直接被致病微生物误食后而破坏其新陈代谢;或损伤其表面结构,起到破坏其生长运动、繁殖或复制生理功能而起到抑杀作用;或阻止其侵入宿主细胞内发挥毒理作用。二是提高和恢复猪体组织细胞的生理功能,而主动地清除致病微生物。由于致病微生物主要通过空气流动及其污染物的移动而传播到其他易感猪群中。因此应用消毒剂喷洒来抑杀猪外环境的致病微生物,也无异是一种保健措施,简单易行,本文不作详细介绍,只介绍通过饮水、饮食或注射途径的保健用药。根据本地发生过的疾病、目前猪群的健康状态以及附近地区最近发生的疾病,还有某些季节性的疾病等来选用中西药物,做到定时或不定时,并适时更换药物品牌、适时停药等来减少养猪成本,防止致病微生物对单一药品的耐药性等使整个猪群达到健康的动态平衡,达到少发病和少死猪之目的。
减少应激反应保健用药:生猪因为转圈、运输、去势、气温突变、剧烈疼痛等异常变化。易发生应激反应:不食、体温升高或降低,甚至死亡,必须在饲料或者饮水中加入含维生素、微量元素、免疫增强剂、蛋氨酸、赖氨酸、黄芪多糖等混合药物,如鼎尖多维、参芪维他和强力维他等等,连用2天~3天。
提高接种疫苗的保健药物:在牲猪接种疫苗前、或疫苗中加入免疫增强剂如黄芪多糖、灵芝多糖、蜂胶、左旋咪唑等。如注射猪瘟疫苗,先用用水稀释,再加入左旋咪唑(其用量为驱虫量的3/4--l/2)稀释注射。再如注射前2天~3天用蓝园双抗、复方黄芪多糖、紫椎黄芪、新高效黄芪多糖等拌料或饮水,停药1天~2天后接种疫苗,接种后2天~3天再继续用药3天~5天。可起到增强猪体抗病力和保证、提高注射疫苗的免疫保护率等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