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渔药选择的原则
渔药的种类很多,作用、用途也各不相同,控制病害需根据病症合理选择。一般而言,控制疾病选择药物应遵循4 条基本原则。
1 .有效性首先要看药物对疾病的治疗效果。为使患病鳄龟在短时间内尽快好转和恢复健康,减少经济上的损失,用药时应选择疗效最好的药物。
2 .安全性通常各种药物或多或少都具有一定的毒副作用,因此选药时既要重视其疗效,也要关注其不良反应。有的药物虽然在治疗疾病上非常有效,但因其毒、副作用大或具有潜在的致癌作用而不得不被禁止使用。
3 .方便性操作方便和容易掌握也是选择渔药的要求之一。
4 .经济性由于养殖水面相对较大,药物使用量也较大,尤其是采用泼洒和浸浴的给药方法,故从生产实际角度出发,在预防和治疗鳄龟疾病时,应在保证疗效和安全性的原则下选择廉价易得的药物。
(二)给药途径与方法
鳄龟栖息在水体中,为了充分发挥药物的预防和治疗效果,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和方法至关重要。药物使用不当会影响机体对药物吸收的量和速度,也能引起药物作用性质发生改变,甚至产生严重的毒副作用。
给药途径会影响鳄龟对渔药的吸收和血药浓度,从而影响渔药作用的快慢与强弱。一般制剂和剂型决定了给药方法。水生动物的给药,除了人工催产或对极少数个体较大或较珍稀的对象采取个体注射或口灌给药外,大多采用拌饵口服和水体泼洒的群体给药方式。通常,不同的给药方式、给药时间、给药次数和给药容器的选择都会对药物的作用产生一定的影响。
1 .口服法给药时鳄龟胃肠内食糜的充盈度、酸碱度等都会影响渔药的作用效果。一般来说,易被消化液破坏的渔药不宜口服、如链霉素等;当患病的鳄龟食欲下降、食量减少或停食时,由于摄取药饵较少,或根本没有摄取,渔药就难以达到理想的防治效果;在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类药物或长期、大量地使用药饵,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而有些有异味的渔药,会影响鳄龟的摄食,从而影响防治效果。
常用的口服药物一般有维生素、微量元素、营养添加剂、中草药、奎诺酮鬼诺同类、磺胺类、四环素类、大环内酯类等。给药的剂量一般根据鳄龟的体重(毫克/千克)确定。药物通常是拌在饵料中给动物投喂,因此应根据养殖鳄龟的摄食率,计算饵料中应添加的药物剂量,将药物与粉状饲料均匀混合,加入适量水,经饵料机加工成颗粒状投喂。口服一般5-7 天为一个疗程,之后停药1-3 天,视病情而定是否继续投喂。对摄食动物性饵料的种龟,可将药物注射到饵料鱼体内,再转投于鳄龟。口服法能发挥全身性药理作用,常用于增加营养、病后恢复及体内病原生物感染,操作方便,对环境污染小,尤其对消化道疾病有显着疗效。
2 .药浴法药浴法为水产养殖的一种重要给药方法。按照浸浴水体的大小可分为遍洒法和浸浴法。根据药液浸浴的浓度和时间的不同,可以分为瞬间浸浴法、短时间浸浴法、长时间浸浴法、流水浸浴法。通常药物的水溶性、渗透性以及毒性会使药物使用范围及其作用效果受到影响。浸浴时一般密度较大,浸浴时间较长时需充气。浸浴法用药量少,操作简便,可人为控制,对体表病原微生物的控制效果好,对养殖水体的其他生物无影响,是目前工厂化养殖经常应用的一种给药方法。
( 1 )浸浴:常会因浸浴的鳄龟数量的增加而使渔药的浓度降低影响药效,因而对浸浴浓度难以控制,不是渔药达不到相应的药效,就是容易出现毒性反应。
( 2 )遍洒:药物分散的均匀度会影响药物的作用。水位较深的养殖水体在高温时易形成温跃层,若按常规剂量给药,由于水体上下密度不同,使得上层药物浓度较高,下层药物浓度较低,从而易造成养殖动物中毒。其次,遍洒法对生物选择性差,在杀灭病原体的同时也杀灭水体中的有益微生物和浮游生物,同时对养殖水环境易造成污染。溶解性较差的药物还会导致误食引起中毒。
( 3 )挂袋:药物的缓释性和鳄龟对所施药物的回避性均会影响本法的给药效果。对鳄龟有较强刺激作用的药物会因鳄龟的极力躲避而达不到用药的效果和目的。
( 4 )浸沤法:该法只适用于中草药的使用,故草药性能以及对药物的处理方式会在一定程度影响其效果。
3 .注射法注射给药须具备一定的技术技能,操作不当常会导致鳄龟产生较大的应激反应而出现死亡。鳄龟疾病防治中常用的注射法有两种,即肌肉注射和腹腔注射法。一般而言,腹腔注射吸收速度快,效果较好,但刺激性药物易产生不良反应。治疗细菌性疾病用抗生素类药物,预防病毒病或细菌感染用疫苗、菌苗常采用注射法。注射法给药用药量准确,吸收快,效果好,但操作麻烦,容易损伤鳄龟机体。
4 .涂抹法适用于皮肤溃疡病及其他局部感染或外伤。药物的渗透性、药液涂抹后离水放置的时间以及涂抹的操作对药效有较大的影响。避免药物进入眼、口或其他敏感部位是防止药物产生药害的关键。涂抹法主要用于鳄龟因操作、长途运输后身体受损伤或亲龟等体表病灶的处理,具有用药少、安全、副作用小等优点。
(三)给药时间
相同剂量的同一药物在不同的时间施用,也会产生不同的药效。所以根据鳄龟的生理特性、摄食习惯、生态习性、给药途径及环境条件而选择适宜的给药时间,是提高药效、保证用药安全的一个重要措施。一般养殖外塘常选择在晴天上午9 时至11 时时间段或下午3 时至5 时时间段施药,此时药效发生快、药效强、毒副作用小。养殖温室则以夜间给药居多,通常在晚上投饲完毕巡塘后进行。给药的最适时间应考虑以下因素。
1 .渔药类别和性质除某些有氧释放的渔药外,大多数药物在遍洒给药过程中都要消耗水体中的氧气,因而不宜在傍晚或夜间用药。此外,杀虫剂外用时不宜在清晨或阴雨天药效低时用药,易导致养殖鳄龟缺氧。
2 .温度、光线强弱药物毒性一般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强,因此施用药物时应注意避免高温;而某些对光线敏感药物则不宜在中午光照强时使用。
3 .鳄龟习性苗期的鳄龟体质较弱,尤其是脐带未完全收好的小鳄龟,一般不宜使用毒性大的药物,对表皮伤害较大的福尔马林等则更应慎用。
4 .给药途径口服给药一般在停饲4 小时后再次给药,以确保所投喂的药物已大部分被鳄龟采食吸收。泼洒给药通常置于投饲后,以避免影响鳄龟正常摄食。
(四)给药次数与药物剂量
给药次数应根据鳄龟病情的状态、药物在体内的消除速率和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来定。对于半衰期短、消除快的渔药,给药次数相应增加,而半衰期较长、消除慢、毒性大的药物,给药次数则相应减少。
为了维持有效的血药浓度,反复给药也是不可避免的。反复给药后,病原微生物会出现耐药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鳄龟机体和某些病原体对所施用药物的敏感性降低或减弱,从而使药物的药效降低,甚至无效。因此反复用药应注意给药剂量及次数,避免长期、低剂量地反复给药,防止耐药性的产生,同时还应注意渔药的轮换使用。
药物的剂量决定药物对养殖动物和病原微生物作用的强度。药物剂量不同,机体反应程度也不一样。如果剂量过小,不能达到阖值,就不会产生任何效应。当剂量加大达到应有的阂值时。药物效应开始出现。适宜的药物剂量可保障鳄龟安全、健康,并抑制和消灭病原体。通常情况下,在一定范围内药物剂量愈大,作用愈强。药物的剂量分最小有效量、治疗量、极量、中毒量。剂量的安全范围一般是在最小有效量以上,极量以下。最小有效量往往不能充分发挥疗效,容易延误病情,而极量则往往引起不良反应,甚至危及养殖动物的安全。因此,对于鳄龟疾病的治疗应根据病情观察制定出相应药物的正确治疗量或常用量。此外,池塘中各种理化和生物因子,如pH 、溶解氧、水温、硬度、盐度、有机质和浮游生物的含量等也是影响药物剂量的因素。
(五)疗程
为了维持药物在体内的有效浓度以达到治疗目的,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重复给药,一般以天数来表示,即为疗程。疗程是一个用药周期,并不是永久不变的。疗程长短和给药的间隔时间是根据所施药物的作用和其在鳄龟体内的代谢过程来决定的,同时也受病原体、鳄龟病情轻重与病程缓急等因素的影响。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一定要有足够的疗程才能达到治疗目的,否则治疗不彻底,易于复发,同时也易使病原微生物产生耐药性。一般情况下,抗生素类渔药的疗程为5-7 天,杀虫类渔药疗程为1-2 天,投喂中草药等药饵防病疗程为10-20 天。
(六)盛药容器
大多化学合成药物,尤其是消毒剂类,氧化性强,易与金属发生化学反应,导致成分和性质发生变化,轻则降低药效,重则产生毒副作用。因此存放、施用药物溶解时对盛药容器也要进行科学的选择,一般宜选用陶瓷、木质或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成的容器,尽量不使用金属器皿。
(七)影响药物作用的因素
水环境和养殖鳄龟本身的因素均会对药物作用产生影响。除了水体自身的温度、盐度、酸碱度、氨氮和有机质等理化因子外,养殖水体内的细菌、浮游生物、病原生物、养殖生物等生物因子也会影响药物作用。除此之外,水体理化因子之间、理化因子与生物因子之间、生物因子之间以及药物与水体各因子之间构成的关系,更使药物作用复杂化,不仅影响药效的发挥,同时也影响药物作用的强度和药物作用的性质。
1 .水温大部分药物的药效与水温一般呈正相关,水温升高时,药效作用及产生作用的速度也相应增强。水温还影响药物的毒性和稳定性。通常,药物的用量是指水温20 ℃ 时的基础用量,水温升高时应酌情减少用量,降低时应适当增加用量。
2 .酸碱度水体酸碱度的变化,会使药物产生不同的作用效果。酸性渔药、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四环素等在偏碱性的水体中作用减弱,而卡那霉素等碱性渔药、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磺胺类药物等则会因水体酸碱度的升高作用增强。
3 .有机物养殖水体富含有机物,有机物的存在会在一定程度干扰外用药物的效果。药物受有机物影响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影响较大,如高锰酸钾、次氯酸盐、季铰盐类和过氧化物类;也有影响较小的如聚维酮碘等。
4 .光照和季节养殖鳄龟对药物的敏感性在白天与黑夜有所不同,夜间比白天的反应弱,且傍晚和夜间由于气温、水温降低,减少了鳄龟的不安和体能消耗,对渔药的耐受能力增强。同样由于夏季水温较高,鳄龟活动力强,对渔药也较冬季敏感。此外,某些渔药见光容易分解,应尽量避免在光照较强时给药。而有的渔药由于受温度的影响较大,温度高时作用降低,所以受季节影响也较大,如澳氰菊醋杀虫剂。
5 .病原微生物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数量也影响药物的作用。随着病原微生物数量增多,药物的杀菌作用会逐渐减弱。病原体的不同生长时期、状态和抵抗力对渔药的作用也有影响。随着抗菌药使用范围的扩大与使用剂量的增加,病原微生物会产生耐药性。
6 .鳄龟个体差异鳄龟机体差异的不同,使其对药物的敏感性与耐受性也会存在一定的差异,继而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吸收、转运、代谢和消除的规律,产生不同的药效。
7 .其他养殖水体中的盐度、溶氧量、透明度、硬度、重金属盐、氨氮以及池塘底质等因素,也会不同程度地影响药效。一般来讲,药效随盐度的升高而减弱;溶解氧高时鳄龟对渔药的耐受性增强,溶解氧低时易发生药物中毒;而渔药在硬水中的毒性要比在软水中小;池塘底泥较多时,对一些渔药(如敌百虫)的吸附也较多,从而降低渔药的作用谋些渔药还与空气的湿度有关,如甲醛熏蒸在湿度太小时则易聚合,杀菌力大大减弱。
(八)药物使用注意事项
① 了解药物性能,选择有效的用药方法;
② 注意药物相互作用,避免配伍禁忌;
③ 了解养殖环境,合理施放药物量;
④ 注意养殖鳄龟年龄和生长阶段的差异性;
⑤ 严格遵守休药期制度;
⑥ 规范用药,做好渔药使用记录;
⑦ 加强无公害渔药的施用与推广。
一般渔药的使用方法见表17 。
(九)禁用渔药
严禁使用高毒、高残留或具有三致毒性(致癌、致畸、致突变)的渔药。严禁使用对水域环境有严重破坏而又难以修复的渔药,严禁直接向养殖水域泼洒抗菌素,严禁将新近开发的人用新药作为渔药的主要或次要成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