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能有效地对鸡群实施科学、合理的体重调控措施是导致种鸡生殖系统发育不完善、产蛋期死淘率偏高、生产性能发挥不佳的重要因素。切实落实好体重调控,认真把握各阶段的周增重幅度及关键时间点的目标体重,对于鸡群生产性能的发挥具有重要意义。
一确保育雏期末(4~5周龄)的体重达标
育雏期是种鸡内脏器官发育的关键时期,育雏期末的体重与产蛋性能呈很强的正相关性。因此,务必保证育雏期末的体重达到或略超过标准体重,谨防出现育雏期末体重低于标准,特别是低于标准体重较多的情况。如鸡群因环境、疾病、应激等因素影响造成体重不达标,应推迟(1~2周)限饲,使其体重尽快达到标准体重;同时也要避免过分超重,以免对以后的鸡群体重调控工作和生产带来不利的影响。建议一周龄促使小鸡尽可能长大,从2周龄开始控制体重,当饲喂育雏料达到30~32克/只左右时控制料量。
具体操作方法如下:
运雏车辆到场时,及时卸车,及时入舍,及时放苗,及时抽样点数、称重,重点是引导雏鸡开食、饮水和适应新的环境。雏鸡1日龄的开食与其日后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密切相关,必须给予充分重视。
体重在7日龄时应增长4倍。1-4周的体重应不低于标准体重,根据实际情况,超重可提前减光或更换育成料。
第1周光照时数16~24小时;第2周光照时数8~14小时;第3周光照时数8小时,光照强度为5-10LUX,不能太低,太低的光照对鸡群的生长发育造成障碍。大量试验表明,育成期光照2~3LUX的鸡群比光照7LUX 的鸡群在同等条件下产蛋推迟3~4天。
对于1日龄雏鸡,要求使用育雏室一半的面积作为采食面积,让每只雏鸡都能很容易找到饲料。育雏前一周喂料时应本着“少喂勤添”的原则,避免料撒到地上,造成浪费。每昼夜喂料次数不得少于4次,以后逐渐减少为1次。
强化第一周饲养管理,使饲养环境和管理达到最佳水平。积极做到防寒、防闷、防湿、防热、防虫害、防脏、防火灾、防突发噪音等工作,减少应激。
二育成前期(6~12周龄)应采用较为严格的限饲方法,严格控制体重增长幅度
育成前期体重增长幅度过大是生产中的常见问题,也是导致鸡群性成熟与体成熟不同步的重要原因。要解决这个问题,必须采取严格的限饲方法,严格控制该阶段的体重增长幅度,具体原则是,务必将该阶段鸡群的体重控制在各周龄标准体重的下限。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要注意,该阶段低于标准体重的幅度不能过低(一般低30~80克为宜),否则会影响到鸡群的发育,无法保证进入预产期所必要的基础体重,并造成鸡群延迟开产。
从限饲方案来看,可以采用“四三或隔日限饲”等限饲方案;在限饲过程中,应根据喂料量、鸡群采食情况、体重变化情况等灵活采用。
三育成后期(16~20周龄)合理增料,促进鸡群均匀生长,满足快速增重和脂肪沉积
育成后期性激素分泌增多,睾丸和卵巢快速发育,体重增速加快,自然沉积脂肪,为光照刺激做准备。16周龄以后是生长期的最关键阶段,对适时开产和产蛋高峰影响最大,所以15周后只考虑周增重,如果鸡群周增重已经达到标准,22周龄以后减缓增料量,以免超重。
四加光前(21~23周龄)鸡群生长发育评估和开产前准备工作
16至20周龄体重增幅不低于35%,标准为37%,胸肌发育呈“U”型,耻骨开张1.5~2.0CM,耻骨有脂肪沉积,主翼羽更换7~8根。加光前鸡只累计采食的饲料代谢能不低干27000大卡。加光前肉垂和鸡冠开始发育。
第一次加光后种鸡的生理发生急剧变化,抵抗力也比较低,因此产蛋前需要做大量的准备工作,需要在23周龄之前完成。这些工作包括:安装产蛋箱、铺装产蛋箱垫料、更换更新地面垫料、产蛋期间供暖通风设备的维护保养及调试、灯泡的更换、种蛋熏蒸消毒设备的准备、种蛋库的清洁消毒等大量工作。
五加光至开产前的管理要点
饲料的稳定过渡:18-19周龄时由育成料过渡为预产料;见蛋至5%产蛋率时,过渡为产蛋料。在过渡饲料的同时,关注鸡群体重的增幅,以20周龄实际体重为基准,若实际体重超标准时,及时减料,或停料,开产前将体重调整在标准范围内。
有效光照时间和光照强度。第一次光刺激确保鸡群中75%的鸡只得到有效的光刺激,第二次光刺激确保剩余的生长发育较差和小体重的鸡只得到有效的光刺激。合理的光照刺激开始后,母鸡会将所有的营养在维持生理、生长和生殖系统之间进行分配。良好的管理程序能够确保营养在不同方面的合理分配。
做好鸡群肠道疾病和呼吸道疾病净化,保证开产至高峰无疾病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