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进入市场经济以来,人们越来越清楚地认识到市场经济的原则:一切生产经营活动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要办好一个鸡场,主要依靠良种,全价营养的饲料,疾病有效防制,以及科学经营和完善的管理制度。在市场经济的今天,一个企业的领导者和组织者,没有科学的经营管理水平,背离市场规律,最终想获得良好的经济效益是非常困难的。
1.生产成本管理 生产成本包括固定成本和可变成本。固定成本的内容包括:固定资产折旧、税收、贷款利息、职工基本工资等。可变成本也称为流动资金,是指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消耗资金,包括:饲料、种苗、兽药、能源、临时工工资及奖金等。在生产活动中必须尽最大努力降低生产成本,才能获得较高的效益。降低成本的关键在于按客观科学规律办事,最大限度的发挥品种资源的潜能,降低饲料消耗,提高育成率和产蛋率。压缩一切不必要的行政开支和非生产支出,提高人员的劳动效率,把有限的财力最大限度的投入到生产上去。 饲料费用一般占总成本的60%以上因此,严把饲料采购的质量关和价格关,并加强饲料采购的透明度和监督机制,避免人为造成经济损失。同时加强鸡场的卫生管理,实施科学的免疫程序和完善的卫生消毒制度,减少发病,提高成活率。
2.人员管理 人员素质是决定一个鸡场兴旺发达的关键。一个鸡场的经营方针和生产规模确定以后,必须有一个有力的执行体系进行运作。管理部门的人员一定要精兵简政,在选择管理人员时必须坚持选择德才兼备,廉洁奉公,有开拓能力的人才。在管理过程中实行目标管理,定期考核。只有高素质的人才能管理出高水平的鸡场。 关于养鸡场工作人员的劳动定额,应根据集约化养鸡的机械化水平,管理因素,所有制形式,个人劳动报酬和各地区收入差异,劳动资源等综合因素进行考虑。就目前饲养水平和我国自动化程度,一般可以达到如下定额,仅供参考。养鸡生产劳动定额工 种 内 容 定 额 条 件蛋鸡育维 第一周值班 6000/2人 注射疫苗需要帮工 50-1400日龄育成 饲养,笼养 4000-6000只/人 人工饲喂,自动清粪,自动饮水 机械化喂养 6000只/人 自动饮水,机械喂料,自动清粪产蛋期 人工授精 3000只/人 人工检蛋 2000只/人 采精授精需要帮工 根据此定额,对工作人员工作程序分解测定工作量如下:要求饲养人员到饲料库自己拖料,收蛋后装箱入库,饲养量4000只蛋鸡,耗料500公斤,产蛋鸡3500个左右(产鸡高峰期)其中拖料60分钟,匀料45分钟,检蛋100分钟,自动清粪60分钟,刷洗水糟40分钟,其他准备工作30分钟。即一般每天实际工作5.5小时即可完成每日的工作量,各鸡场应根据自身的生产规模和机械化程度因地制宜地进行测定。最后根据工作效益或经济效益与个人收入挂钩,对饲养人员实行不同形式的个人承包制,最大限度地发挥每个人的生产积极性。
3.生产计划管理 任何一个鸡场应首先根据自已的规模和生产内容每年制订出鸡场鸡群周转计划和远期发展规划,这样才能做到计划的引种、孵化、饲养,有计划地进行产品的销售,饲料的供应,财务收支预算等一系列生产实施方案,并用各种表格形式反映出来。例如: ① 财产记录:包括固定资产类,库存物资类,现金及经济往来类等。 ② 劳动记录:出勤情况,工作类别,完成任务情况等。 ③ 饲料记录:饲料采购品种,价格,日消耗数量,库存等。 ④ 生产记录:家禽的品种,饲养数量,饲养日期,产品数量, 死亡情况及成活率等。 ⑤ 收支记录:包括出售产品的时间,数量,价格,去向及各项支出情况等。 ⑥ 疾病防治记录:包括免疫程序,发病情况,诊断及治疗用药情况等。 随着养鸡业的不断发展,企业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集约化程度不断提高,经营管理越来越需要科学化、合理化,市场竟争日益激烈,产品流通面不断扩大,因此,迫切要求建立市场信息网络进行商业行情分析,同时生产经营的决策者走向管理现代化。越受到重视。总之,现代养鸡场必须选择科学的管理模式和先进的管理方法,制定完善的规章制度,建立全方位的信息网络,确定适度的生产规模,对人员实行定人定岗责任制,并确立一套完善的监督机制,才能使鸡场的经营管理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高度。只有这样才能使规模养鸡在市场大潮中取得较大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