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传染性腺胃炎是一种以鸡消瘦、生长发育不良、整齐度差,腺胃肿大,腺胃黏膜溃疡、脱落,肌胃糜烂为主要特征的传染病。是近几年来常发的一种疾病,且发病率有上升趋势。患病鸡群的生产性能严重下降,给养殖户造成了较大的经济损失。
一 流行特点
本病可在不同品种、不同日龄的肉鸡和蛋鸡中传播,发病多集中在10-60日龄;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无明显的季节性;全国各地都有发生该病的报道。但在不同的地方因地域和饲养管理的不同,发病率也有所不同,最高可达30%;本病病程一般为两周左右,死亡高峰在临床症状出现后的一周前后。
二 发病原因
鸡群饲养管理不善,饲料营养不均衡,粗蛋白过低、维生素缺乏,霉菌、毒素等均能诱发该病,如卵孢毒素能使腺胃、肌胃相连接的峡部环状面变大、坏死;镰孢霉菌产生的T2毒素具有腐蚀性,可造成腺胃、肌胃黏膜坏死;眼炎是本病的重要诱因,如传支、传喉、各种细菌、维生素A缺乏或通风不良引起的眼炎,都会导致腺胃炎的发生;另外,一些传染病的病原也是本病的诱因,如临床上常见的禽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贫血因子以及鸡马立克沃病等传染病的病原都能诱发本病。
三 临诊症状
患病初期病鸡表现为精神不振,有咳嗽、张口呼吸、甩鼻等明显的呼吸道症状,大群内可听见有呼噜声,并有流泪和眼肿症状;发病后期病鸡精神沉郁,畏寒,闭眼呆立,缩头,翅膀下垂,羽毛蓬乱不整,常卧地不起,采食量和饮水量急剧下降;多数病鸡排白色、绿色稀粪,粪便中有来消化的饲料和黏液;病鸡呈渐进性消瘦,生产性能下降,比正常鸡体重下降40%~75%;少数病鸡伴有跛行症状,最终因严重衰竭而死亡。 耐过鸡生长不良,大小、体重参差不齐,产蛋鸡无产蛋高峰。
四 剖检变化
病死鸡剖检可见腺胃肿大如球,乳白色,仔细观察呈灰白色格状外观;切开腺胃可见腺胃壁增厚、水肿。轻轻按压切面可流出浆液性液体;腺胃乳头肿胀出血,乳头界限融合,无界限可分;肌胃、腺胃、脾脏严重萎缩;肠道黏膜脱落并充满未消化的饲料,有出血性病变;后期肠道空虚。部分病鸡肾肿大,有尿酸盐,当继发感染细菌性疾病时,肝脏肿大,有坏死点。
五 预防措施
患病鸡群饲料转化率低,死淘率高,生产性能严重下降,对养殖场造成的危害较人,因此要加强本病的预防控制工作,尽量降低本病的发病率。
1 改善饲养条件
平时经常打扫鸡舍,搞好环境卫生,并加强对鸡舍和环境的卫生消毒;鸡群饲养密度要适宜,注意鸡舍通风换气;尽量减少和杜绝各类应激因素。
2 把好雏鸡引进关
引进雏鸡苗时,注意选择饲养管理良好的种鸡场,如果引进的鸡苗发生腺胃炎,尽量不要再从该种鸡场引进鸡苗。
3 供给营养均衡的等价饲料
合理配置鸡饲料,特别注意保证饲料中粗蛋白、维生素的供应;杜绝使用霉变、变质的饲料,尽可能减少鸡传染性腺胃炎的诱因。
4 制定合理的免疫招种程序
根据当地鸡疫病的流行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接种程序,并严格按照制定的免疫接种程序对鸡群进行免疫接种,以防范鸡痘、禽网状内皮增生症、鸡肠毒综合症、鸡贫血因子以及鸡马立克氏病等传染病的发生,从而减少本病的诱因;在本病的高发区,也于10-20日龄按每只0.3~0.5毫升的剂量,注射鸡腺胃型传染性支气管炎油乳剂灭活苗或组织灭活苗,产蛋鸡于产蛋前15~20日龄再注射一次每只0.5毫升,能很好的预防本病。
六 治疗措施
本病单用抗菌素治疗无效,需要采取疫苗注射,抗菌素配合抗病毒药物、中草药、电解多维等对症治疗的综合防治措施。
对已确诊的病鸡可采取以下治疗方法:(1)用干扰素(2倍量)、板蓝根注射液(每千克体重O.5毫升)、林可霉素注射液(每干克体重0.2毫升)肌肉注射,连用2天,第三天开始用头孢类药物早晚两次饮水,连用3天,效果较好。(2)穿心莲45克、黄莲30克、沉香30克、黄苓45克、黄柏40克、麻黄30克、柴胡50克、甘草40克、大青叶45克、板蓝根45克、连翘30克、玄参30克,共为末,加适量水熬开冷凉,1%拌料喂服,连用5天;(3)全群鸡上午饮用腺胃舒康(兑水100升),下千饮用青霉素(每只鸡5万单位)+芪毒(兑水150升),晚上用今安(每袋150干克料)拌料饲喂,连用5天后,病情即可得到有效控制。不论采取哪种方法治疗,都应在饲料中加倍添加维生素或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