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疾病诊治 » 特种养殖 » 正文

应用EM制剂防控兔巴氏杆菌病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11-28  来源:养殖技术顾问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12
  兔巴氏杆菌病是由各种血清型多杀性巴氏杆菌所引起的巴氏杆菌病的总称。该病菌分布很广,在养兔场以及在健康兔的鼻黏膜上均能寄生,但在正常情况下并不引起兔只发病。一旦兔体受到外界不良条件影响以及饲养管理不良,兔体抵抗力降低,该菌便会大量繁殖,毒力增强,病菌即可通过鼻黏膜进入血液分布到全身而引起发病。本病多发生于春秋两季,常呈散发或地方流行性,一般发病率为20%~30%。由于很多家兔鼻黏膜带有巴氏杆菌而又不表现临床症状,所以当引进兔时常把该菌带入,长途运输时如果过分拥挤和卫生条件差时,机体抵抗力下降,该菌会乘机大量繁殖并随着病兔的口水、鼻涕、喷嚏飞沫、粪便以及尿液等排出体外,在兔群中引起传染。不同年龄、品种、性别的兔都可以发生本病,但以1~6个月龄兔发病率高,死亡严重。我们应用EM制剂防控该病,取得较好效果。 
  1  发病经过与临床症状 
  绥滨县绥滨镇吉福村王某于2002年8月2日,从鹤岗市某兔场购进1 500只35日龄商品代白色新西兰兔进行笼养育肥,3天后陆续发病死亡,至第5天已死亡46只。 
我们往诊时,有67只病兔表现为精神沉郁,停止采食,呼吸急促,体温升高到41.6℃,从鼻腔中流出浆液性鼻液,多数具有腹泻症状。 
  2  剖检变化 
  共剖检病、死兔21只(其中病兔4只),鼻黏膜充血,鼻腔有大量粘性分泌物;喉与气管黏膜充血、出血,并有多量红色泡沫;肺充血和出血;心内外膜有出血点;肝脏变性并有坏死点;脾脏和淋巴结肿大;肠黏膜充血;胸腔、腹腔均有淡黄色积液。 
根据临床症状、剖检变化及实验室检验(从略),确诊为全身败血型兔巴氏杆菌病。 
  3  防治办法与效果 
  对病兔隔禽饲养,并分两组进行治疗。一组30只病兔用青霉素钠盐,按每千克体重4万单位肌肉注射,每天4次。用药第2天死亡3只,第3天死亡1只,其余于第5天治愈。另一组33只病兔用EM原露(江西省天意生物技术开发有限公司生产)直接灌服,每只1次量20毫升,每天3次。灌服EM原露的第2天,病兔死亡5只,第3天死亡2只,第4天停止死亡,其余于第6天康复。对所有死亡兔只进行了无害化处理。 
  由于当时缺乏特异性菌苗,用EM原露进行预防。头2天用EM原露200倍稀释液饮水,第3天改用经密封发酵48小时的EM原露500倍稀释液饮水,同时停用抗生素类饲料添加剂。同时,用EM原露配制的250倍稀释消毒液对兔舍地面、墙壁、天棚按每平方米0.5升用量进行喷洒,开始时每星期喷洒1次,30天后改用500倍稀释消毒液,每15天喷洒1次。 
  在使用EM制剂的第2天共有107只兔表现临床症状,第3天症状减轻,至第8天全部恢复正常,其后未见异常现象,而且增重较快。该批肉兔于当年国庆节前后全部经当地检疫合格后出售。 
  4  讨论 
  EM是微生物活性菌剂,不含任何化学有害物质,无毒副作用,不仅提高畜产品产量,而且产品质量好,是安全可靠的“绿色食品”。 
  EM原露内含光合菌群、乳酸菌群、酵母菌群、革兰氏阳性放线菌群、发酵系的丝状菌群等微生态系统中80多种有效微生物发挥协同作用,通过发酵饲料和稀释液饮水进入动物肠道后与肠道内有益菌一起形成强大的优势种群,分泌与合成大量氨基酸、蛋白质、维生素、各种生化酶,促进生长因子和抗生物质,调整和提高动物各器官功能,抑制致病菌群,提高饲料转化率,对动物产生免疫、营养、生长刺激等多种作用。特别是健康家兔具有吃食自身“软粪”的消化特性,进一步增强了EM制剂通过消化道发挥的强大作用。用EM配制的消毒液喷洒兔舍地面墙壁、天棚,又为兔只创造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作者:李秀兰 王庆山 (黑龙江省绥滨县畜牧局兽医院 156200)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