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技术 » 新药研发 » 正文

建立与国际接轨的新药研发体系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06-02-22  来源:中国兽药114  浏览次数:278

目前我国的普通药物制剂加工能力在世界上居第一位,原料药产量在全球列第二位,可以生产1500种原料药,总产量80万吨/年,其中出口量约为50%。

但在研究开发领域,中国已落后于发达国家20年的水平,企业的研发能力更差,这个距离超过了我国主要工业产品与国际间的差距。主导国际西药市场的主要药品中,没有中国或者发展中国家的专利产品。

我国实有制药企业4000余家,但真正规模大、技术水平高的并不多。至目前为止,计划经济的后遗症仍严重影响企业研发水平的提高,科研、生产与市场的脱节依然存在。

我国药物研发机构现状

国内的新药研发机构包括四个部分:原国有科研院所、大学学院研究室、医药科技开发公司及生产企业的研发部门。目前药品科研和技术开发主体是政府直属的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一般科研院所承担了国家的各种攻关项目,国家给予资金支持。但由于体制问题,往往好的成果得不到产业化。而开发公司则以市场为导向,希望迅速把科研成果转化成生产力。企业的研发部门主要是为企业服务,研发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技术的改造和仿制上。

目前国内新药产生的主要途径是:1.科研单位与制药企业合作,由制药企业出资,科研单位研究,共同报批新药。这种形式是比较常见的。2.科研单位设法完成新药研制,通过新药审评取得《新药证书》后,转让给制药生产企业,获得技术转让费后用于新的研究。3.科研单位除了完成新药研究报批工作,同时还办有制药厂。新产品投产后,销售额按一定比例返回科研单位,用于支持新的项目开发研究。

由于医药工业企业科技开发能力薄弱,只能进行简单的移植和仿制,产、学、研条块分割,因此科研成果转化率比较低,基本谈不上根据市场需求或潜在需求进行高效率的研究开发活动。此外,新药研发的资金投入不足、研发人才的缺乏、知识产权保护的意识落后及技术创新意识的欠缺,再有就是体制性因素,都在制约着我国新药的研发。不少研发机构还在仿制国外的品种,甚至违规操作,互相抄袭。

而许多医药企业完成原始积累后,马上寻找快速暴富的途径,广告和上市显然是暴富的最快途径,而研发的大量投入是不能暴富的。许多企业对资本运作十分热衷,而对建立创新平台没有兴趣。实际上,我国许多新兴的制药企业是有经济实力建立这种平台的。如果拿出销售额的5%,真正用于研发,就是很可观的,而在发达国家通常是15%左右。

应建立与国际接轨的创新药物研发体系

进一步完善国家创新药物研发体系

新技术已成为新药研发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跟踪前沿关键技术对于研发创新药物显得十分重要。目前在我国多种现代技术已被用于新药的设计和发现阶段,如计算机辅助药物设计已在多个单位开展,并已设计出一些活性较好的化合物;高通量筛选技术已在几个单位应用;组合化学技术越来越多地用于先导物的发现和结构优化过程,新药研发是系统工程,建立以企业投入为主,政府扶持为辅,科研单位积极参与的产、学、研合作共同开展药物创新研究的新药工程研究中心,将有利于推进我国医药研究从仿制为主到创新为主的历史性转变。

培养具有高度创新意识的人才团队

我国要在创新药的研发和生产上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首先要造就一支稳定的、从事新药研发开发到产业化各个环节、学科配套、专业齐全、力量雄厚的科研和管理人才队伍,造就一批具有国际前沿水平的从事创新药物研究开发的中青年学科带头人和具有科技先导意识的企业家群体。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取决于科技实力,而科技实力首先取决于基础科学的实力。除了有一批优秀的技术人才外,还必须造就一支优秀的管理人才队伍。在某种意义上讲,只有优秀的经营管理人才,才能起用优秀的技术人才。

科研院所和企业结合,最终目标企业是创新主体

近期内仍应坚持品种开发以企业为主体,技术平台建设以科研院所为主体,并以科研院所改制为契机,促进大院大所与大企业的有机结合和重组,优势互补,集新药开发所需的技术、人才、资金、管理等要素为一体,形成药物创新的中坚力量,改变企业技术开发力量薄弱落后的局面。同时,利用政策促进企业的研发与效益的良性循环。最终目标是使企业真正成为新药开发和创新的主体,加快以企业为核心的新药开发体系的形成。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