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当前猪场疾病现状与用药误区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5-22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信风  浏览次数:273

当前猪场疾病现状与用药误区

随着养殖业规模化和集约化的发展,疾病流行越来越复杂,特别是近年来发现由于免疫抑制导致的暂时性或持久性的免疫应答功能紊乱越来越多,使猪只常呈多种疾病混合感染,而且治疗难度大,死亡率高。还有些疾病虽然不表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却造成母猪不发情、配种率低,死胎、木乃伊胎增多,严重影响了猪场效益,笔者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分析发现,目前的疾病现状和猪场用药情况有很大关系。

误区一、抗生素过度使用   后果:造成免疫紊乱机体拥有的免疫系统就像一个军队,它能够帮助机体抵抗外界的侵入(如细菌、病毒等),又能“镇压内乱”(如细胞癌变等),当机体免疫力很好的时候,动物就不容易生病,即使是感染到细菌、病毒也能很快恢复。抗生素只作用于细菌,对病毒完全没有作用,而且有的抗生素还有抑制免疫系统的作用。如果把免疫系统比作人体的军队,抗敌本是军人的职责,但是现在从外面请了“职业杀手”,军队的军人就不用工作了,长期下来军人就忘了“本职”,甚至变得“敌我不分”了。所以,长期服用抗生素,就会使免疫力越来越低,当然猪只就会越来越容易生病,而且在细菌和抗生素的“战斗”过程中,大部分细菌会被抗生素杀死,剩下的小部分细菌为了生存就会产生变异,变成更强壮的细菌,从而对抗生素产生抵抗性。目前在猪场保健中大量使用抗生素已经成为一种习惯,在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情况下,猪场一方面加大抗生素的使用剂量,另一方面在不断寻找新的抗生素,同时还在相信一些兽药厂家所谓的复方制剂。从长远来看,这样做仅仅是增加了药物使用成本,对猪群的健康不但没有帮助,还给猪的免疫系统造成了影响,使其抗病力下降,接着就需要更多的抗生素来保障猪群健康,进而陷入一种恶性循环,一旦出现烈性病毒感染,猪就完全失去了抵抗能力,从而导致大面积发病、死亡,使猪场蒙受巨大损失。

误区二、过度免疫   后果:打乱了正常的免疫应答疫苗免疫是控制疾病流行的重要手段,但并不是万能的救世主。目前很多猪场的技术人员过分依赖疫苗和复杂的免疫程序,但是大量的疫苗免疫除了免疫时的造成应激外,对猪群的正常免疫机能也形成了过度干扰,造成了免疫紊乱。机体的免疫分特异性免疫和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相当于机体内的常备军,出现快、作用范围广;特异性免疫相当于特种部队,专用于打特种战斗。特异性和非特异性免疫是机体的两大法宝,通过致病因子类似的物质或低毒致病因子先让机体进行实战演习,产生免疫记忆,以后一旦疾病来袭,机体马上进行免疫应答,对致病因子进行消灭,两种免疫体系相互补充,可共同完成对疾病的抵抗。但免疫程序太复杂、疫苗免疫太多时,频繁的让机体演习,就会给机体带来不良的刺激,从而造成免疫系统疲劳和紊乱。此外,通过疫苗免疫让机体产生免疫记忆只是在机体免疫系统正常的时候才可以达到,一旦机体受疾病或其它因素导致的免疫抑制,造成暂时性或持久性免疫应答紊乱,疫苗免疫不但不会产生免疫记忆,而且还会有很大的风险,特别是疫苗质量不过关或采用弱毒苗免疫时,可以直接导致猪的发病。因此,疫苗免疫是必要的,但要适可而止,要根据自己猪场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免疫程序。

误区三、忽视妊娠母猪中后期的免疫调节   后果:仔猪和母猪免疫力差对于妊娠母猪来讲,妊娠前期机体免疫系统会自动调节,使免疫机能受到抑制,这样有利于受精卵着床,到妊娠中后期免疫力开始恢复,妊娠70~95天是母猪免疫再生期最活跃的阶段,同时也是仔猪免疫功能和心血管系统快速发育的阶段,此时,母猪整体免疫力将得到恢复,为分娩做准备(见下图,母猪妊娠期示意图)。但是这一时期如果存在免疫抑制,则会给母猪生产性能和仔猪的健康水平造成很大影响,可能带来死胎、木乃伊胎、伪狂犬疫苗免疫失败、仔猪弱仔、抵抗力下降、发病率高等一系列问题。鉴于此,猪场应该更多关注母猪妊娠中后期猪的健康水平和免疫力调节,通过营养调节、改善饲养管理和补充免疫调节剂来提高免疫力水平,在此阶段可添加天然中草药免疫增强剂,对母猪产仔率、活仔率、哺乳期育成率有显著提高,还可以显著提高初乳中的免疫球蛋白(IgG)水平。因此,要提高猪场整体健康水平,就要抓住关键的母猪阶段进行合理调控。

针对以上情况,笔者建议猪场可以在母猪妊娠70天开始添加提高机体免疫力的中药,如黄芪、党参的提取物;产后可添加鱼腥草和益母草提取物防治产后子宫内膜炎、乳房炎、促进恶露排出和子宫恢复;仔猪断奶前后添加具有良好抗菌作用和提升免疫力的药物,如黄芩解毒散和板蓝根提取物等,可以有效防制圆环病毒病和腹泻等,同时在每次疫苗免疫前后可以使用调节免疫力的中药,用以增强免疫效果。作者简介:武志勇,男,无锡正大生物研究所主任,无锡正大畜禽有限公司技术部经理,长期从事中草药在畜牧业应用的研究。联系电话:0510-88551884-8129  E-mail:zhengdajishu@126.com.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