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养殖技术 » » 正文

肉鸡的营养需求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4-16  来源:中国禽病网  作者:旭日  浏览次数:298

     采食量

     饲料占肉鸡饲养成本之最大宗。若有人认为以任何方法减少鸡只采食就可以降低鸡肉之生产成本,似乎又过於简单。鸡对能量、蛋白质(或必需胺基酸)、维生素和矿物质有特定的需求。在此四项中,能量之供给成本最高,而且其需求易受管理和环境改变。目前鸡只都养在非常好的环境中,有足够的摄食、饮水空间,运动量少,因此仅需少许能量供其活动即可;而在此环境中,鸡只不会浪费能量在散热(如喘气)或保温(燃烧贮存之体能),所以生产一公斤鸡肉所需之饲粮能量较低。

     业者都知道,利用燃料保温远较经由提供相当能量之饲粮来维持鸡只体温便宜。因此,许多业者都以控制鸡舍环境温度来降低饲料成本。增加饲养密度、降低空气流动和利用加温设备或许都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在执行时必需注意许多要点。

     增加饲养密度暗示每只鸡享有的饲槽、水槽空间减少,同时单位面积排泄物提高,进而释放出更多的湿气。若同时降低通风和提高饲养密度则会恶化鸡舍环境,易造成健康问题。提高环境温度将导致采食量减少,但真正减少的 是能量摄取量。对此我们会问是否要改变饲粮组成?但截至目前,对提高鸡舍环境温度是否要修正配方仍无一定论。

     一些研究报告已讨论了饲粮,环境、鸡群性能表现和健康之相互关系。当我们在考虑影响这些项目之因子时,并未企图将之整合。不同的案例应分别评估,以便找到最适合之策略并确保鸡群之获利 。因此,业者必需全盘了解,并做最後的决定。

     蛋白质和能量

     影响肉鸡生长和饲料效率最大问题之一饲粮蛋白质和能量含量。当饲粮蛋白质固定,提高饲粮能量会扩大能量:蛋白质比,增重会改善。这显示在此蛋白质供给情况下,鸡只之能量供给不足。当能量提高,原本被化为能量之蛋白质可转为供生长所需。能量继续提高,增重持续改善,直至达到高峰。此时饲粮中能量与蛋白质处於最佳平衡,致使增重最高。若再更进一步提高饲粮能量,能量:蛋白质比再扩大,增重开始下降。这是因能量增加,鸡只为调整体内代谢需求,而采食量降低,伴随着蛋白质摄取量下降,而蛋白质成为限制因子,使增重减低许多增重、饲料效率的问题皆因饲粮能量、蛋白质不平衡所致。而饲粮能量:蛋白质平衡会因日龄、饲粮组成、环境温度和各种紧迫因素而变化。

     适当的蛋白质摄取量

     蛋白质是影响肉鸡增重和饲料效率最主要养分之一,它有一最适当的摄取量。若超过最高肌肉生长之需求量时,反而对鸡只有害。因为过量的蛋白质摄取,致使吸收过多的胺基酸须进一步代谢为尿酸排出。此代谢过程不仅需要能量、水份,而且需维生素、矿物质参与,增加了这些养分之需求。此外,因代谢之负担形成过多的体热散发,这对处於热紧迫环境下之鸡群是有害、不必要的。先前提过需要很多水以排泄尿酸,这问题在凉季时并不重要;冷季时,则因通风减少,可能会少许问题发生。

     表1显示当饲粮蛋白质增加时,叶酸之需求和腿部问题都提高。此乃因形成一分子的尿酸需要一分子的叶酸。表2则显示环境温度上升对肉鸡生长性能的影响。很明显的可见到采食量降低。或许有些人会建议除能量外的养分必需增加。但在热紧迫时,鸡只需要更高的能量,如同喘气时需能量一样。所以热紧迫时应该降低饲粮蛋白质量,同时提高能量浓度。

    表1. 饲粮蛋白质含量对叶酸需求的影响

叶酸(mcg100g饲粮)

蛋白质需求()

100

125

150

 

脱腱病(Perosis)指数

0

15

30

1.88

1.50

1.20

2.21

2.00

1.66

2.32

2.04

1.70

Creek and Vasaitis(1963)

 
    表2. 温度对肉鸡性能表现的影响(22─57日龄)

 

温度()

16

21

26

31

体重(g)

只日采食量(g)

1654

109

1915

103

1803

92

1461

75

Cowan and Michie(1978)

     热紧迫时,补充离胺酸或甲硫胺酸等,其情况会改善。因添加这些胺基酸可降低饲粮蛋白质含量而维持必需胺基酸之平衡。非必需含氮物质相对减少,氮之代谢、尿酸排泄亦下降,所以用来排泄非必需氮所形成之代谢热亦较少,需水亦降低。

     胺基酸之有效性

     利用有效性必需胺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 availability,EAAA)来调配饲粮,可有较好的胺基酸平衡,且含较少的的非必需氮。主要饲料原料之有效性必需胺基酸含量皆已发表,可参考用在配方上。然而有不少研究只着重方法论,应该多做如Han and Baker(1991)和Han et al.(1991)的研究,比较AAA值和NRC值(表3)。在应用EAAA值时仍有很多因素必需考虑。但确记:改善性能表现和降低成本是无法一蹴即成,改善会很小,但持续之进步将累绩成丰硕的成果。

                              
    表3. 肉鸡2~3周龄最高性能表现之可消化胺基酸需求(饲粮%)
 
有效值
NRC
离胺酸
组胺酸
色胺酸
1.41
0.32
0.22
1.20
0.35
0.23
Han and Baker(1991)and Han et al.(1991)

     维生素 
     
     饲粮维生素往往超量。它很更宜,摄取过量也相当安全,况且在不良环境、疾病、快速生长的紧迫下,其需求量增加。因此,我们常喂饲较多的维生素。平时不必考虑超量维生素及其交互作用,但在饲料成分改变、或人为额外添加、或遭逢紧迫时,过量之维生素可能会抑制性能表现。

     矿物质

     相反的,矿物质喂饲不应超过鸡只需求。矿物质间存在有复杂之交互作用,但目前仅知少部分关系。过量的钙会减少磷、锌的吸收。且钙与蛋白质间亦会交互影响,这主要是受钙、硫间作用,高钙饲粮必需提高含硫胺基酸含量。矿物质过量之最大问题还在於影响电解质或酸硷平衡。

     电解质平衡

     未来我们会更注重饲粮电解质或酸硷平衡。Owen et al.(1994)建议饲粮电解质平衡或许是影响腹水症最大因素之一。我们实验室近年来研究亦显示因饲粮阴离子(氯、硫)的提高─主要来自甲硫胺酸和离胺酸的添加─与猝死症、腹水症形成有关。

     不少人想证实Mongin and Sauver(1977)的结果,说明饲粮阴阳离子浓度(Meg)与肉鸡性能表现有关。虽然有些报告发现不错的结果,但往往不易重复,所以渐少人研究。当我们考量矿物质间之交互作用、体内有机酸之形成、环境热紧迫,这些都会改变酸硷平衡,而测定饲粮阴阳离子浓度并不能代表动物体内之代谢情形。这就是为什麽不易证实此方面结果的原因。

     我们曾发现喂饲菜籽粕比大豆粕有较差的生长性能,可能是因菜籽粕含高量的硫。表4显示添加甲硫胺酸对菜籽粕和大豆粕的影响。在此大豆粕刺激增重,但菜籽粕却减缓生长速率。因钙会影响饲粮中过量硫之作用,或许是经由二者相互反应及对尿液PH值之影响。


    表4. 添加甲硫胺酸对菜籽粕(CM)和大豆粕(SBM)饲粮之影响
甲硫胺酸添加()
增重(g)
采食量(g)
饲料效率
SBM
CM
SBM
CM
SBM
CM
0.1
0.2
0.3
0.4
402
456
466
486
296
297
287
279
875
864
889
895
722
727
706
674
2.17
1.89
1.91
1.85
2.43
2.47
2.43
2.43
Guelph大学

     以大豆粕或菜籽粕为蛋白质唯一来源,比较添加不同硫含量和二个钙含量的影响。因菜籽粕原含1.15%硫,大豆粕原含0.45%,最终配成菜籽粕饲粮含0.46%硫,而大豆粕饲粮含0.14%硫(表5)。在大豆粕中添加硫显着抑制增重表现,高钙供给则可减轻硫的抑制作用。有趣的是,当二饲粮含相似硫量时,其增重亦相近。例如,未额外添加硫之菜籽粕含硫量为0.46%,介於添加0.26%和0.39%大豆粕饲粮之表现,大豆粕增重为(479+373)/2=426(g),而菜籽粕为424(g)。
 
    表5. 菜籽粕和大豆粕饲粮中硫与钙之交互作用

蛋白质来源

硫添加()

饲粮硫含量()

饲粮钙含量(g)

平均增重(g)

菜籽粕

 

 

 

0.26

0.26

0.46

0.72

0.46

0.72

0.37

0.37

1.32

1.32

424

371

560

481

大豆粕

 

 

 

 

 

 

 

0.13

0.26

0.39

0.13

0.26

0.39

0.14

0.27

0.40

0.53

0.14

0.27

0.40

0.53

0.37

0.37

0.37

0.37

1.32

1.32

1.32

1.32

524

519

479

373

635

598

559

451

Summers et al.(1992)


 

     Mongin and Sauver(1977)以饲粮钠+钾-氯来决定阴阳离子浓度,但饲粮含硫高时,也应计算硫的影响。

     屠体组成

     Lipstein et al.(1975)说明年轻肉鸡会蓄积体脂肪的原因是为了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或必需胺基酸,以致采食过量之能量、造成脂肪堆积。Parr and Summers(1991)发展出─玉米─大豆饲粮并补充必需胺基酸,使蛋白质为14%,其在21日龄雄肉鸡之效果如同喂饲一般23%蛋白质玉米─大豆饲粮。比较含三不同能量但相同必需胺基酸饲粮,表6显示鸡只确实摄取相似之蛋白质量(饲粮含蛋白质量、采食量都相近)。若饲粮能量提高,鸡只增重较快且饲效较好,其现场预期结果相似。但体脂肪亦相对增加。因此,鸡只为了有适当之肌肉生长则必需摄取足够的蛋白质或必需胺基酸,而喂饲高能量饲粮会造成能量摄取过高、体脂肪增加。所以这试验中,鸡是摄取足量蛋白质而非能量。
 
    表6. 7至21日龄间雄肉鸡对三种不同能量饲粮(但相同必须胺基酸平衡)之性能表现
处理(kcal MEkg)1
增重(g)
采食量(g)
饲料效率
屠体蛋白质
屠体脂肪
乾重(g)
全部
乾重()
全部
2650
2850
3050
显着性
505
516
551
NS
829
832
826
NS
1.64a
1.61a
1.50b
**
55.1a
51.2b
50.0b
**
97.6a
91.9b
98.8a
*
34.1b
39.9a
41.1a
**
60.5c
71.6b
81.1a
**
abc不同者差异显着(P0.05)
1每一处理四重复,每栏8只。饲粮含16.5CP,并保持玉米/大豆比及平衡必需胺基酸。
Parr and Summers(1991)

     最近Leeson博士之研究室发表两篇报告探讨能量、蛋白质摄取对肉鸡组成的影响。这些试验系应用商业饲料,鸡养到商业体重,因此分析这些资料看鸡只是否是摄取足够的能量或在限饲下摄取足够之蛋白质,成为有趣的验证。

     第一个试验中使用了四种不同能量但相同蛋白质含量饲粮,鸡则养到49日龄(表7)。增重情形相近,四饲粮皆有相近的胸肉重,表示生成相似之鸡肉量(胸肉占可食用屠体的30%和可食用蛋白的50%)(Summers et al,1988)。因胸肉差不多,显示鸡只即使在最低蛋白质摄取量(939g)时,也有足够的蛋白质或必需胺基酸需求。
 
    表7. 雄肉鸡对不同能量饲粮之性能表现(0─49日龄)
能量
(kcalkg)
体重
(g)
采食量
(g)
能量摄取量
(kcal)
蛋白质摄取量
(g)
胸肉重
(g)
腹脂
()
3300
3100
2900
2700
显着性
2812
2780
2740
2752
NS
4471
5101
5206
5585
**
14755
15812
15099
15079
NS
939
1071
1093
1173
**
366
367
364
361
NS
3.10
3.05
2.39
1.93
**
饲粮含21CP
Lesson et al(1996a)

     第二试验则喂饲等量上述四种饲粮。体重、饲料效率、腹脂量有处理上之差异,但胸肉重维持差不多(表8)。第三个试验则用相同四饲粮,并让鸡在一3300kcal和另一饲粮间自行选择。结果是体重、能量和蛋白质摄取都相近(表9)。胸肉重也差不多,再次表示鸡会摄取足够的蛋白质以符合代谢需要。
 
    表8. 雄肉鸡对限饲不同能量饲粮(相同喂量)之性能表现(4─19日龄)

能量

(kcalkg)

体重(g)

能量摄取

(kcal)

蛋白质摄取量

(g)

胸肉重(g)

腹脂

屠体()

(g)

3300

3100

2900

2700

显着性

2588

2599

2439

2303

**

15271

14416

13474

12504

 

972

977

976

972

 

326

319

311

304

NS

2.97

2.58

1.85

1.14

**

53.7

44.5

31.0

18.5

**

饲粮含21CP

Lesson et al.(1996a)

 
     表9. 7至49日龄间雄肉鸡选择不同能量饲粮之性能表现

饲粮选择(kcal MEkg)

体重(g)

采食量

能量摄取量(kcal)

蛋白质摄取量(g)

胸肉重(g)

基础料

测试料

全部(g)

测试占()

3300

3300

3300

3300

3300

3100

2900

2700

2763

2836

2727

2822

4686

4919

4690

5038

0

45.2

34.0

26.5

15462

15806

14886

15861

984

1033

985

1058

397

404

402

412

饲粮含21CP

Lesson et al.(1996a)

 
     第二篇报告中运用了六种饲粮,其能量以麦壳、沙稀释(最高40%),在35─49日龄间喂饲。49日龄时体重相近(表10),但采食、能量和蛋白质摄取量都不同。胸肉重仍差不多。再次表示在最低蛋白质摄取量(472g)时可符合鸡只蛋白质代谢需求。
 
    表10. 35至49日龄间饲粮能量稀释对雄肉鸡性能表现之影响
饲粮能量
体重(g)
35─49日龄间摄取量
胸肉重(g)
腹脂
kcalkg
减少()
采食(g)
能量(kcal)
蛋白质(g)
屠体()
(g)
3200
2950
2700
2450
2200
1950
显着性
0
8
16
24
32
40
 
2982
2998
2970
2913
3022
2946
NS
2623
2702
2833
2956
3121
 
**
8429
7988
7655
7237
6847
6649
**
742
472
482
485
499
524
 
417
425
426
416
436
418
NS
3.20
3.30
2.90
3.08
2.80
2.70
**
70
73
64
63
60
67
**
Lesson et al.(1996b)

 
     进一步以燕麦壳、沙稀释含18%蛋白质、3210kcal/kg之饲粮(最高50%),喂饲於35─49日龄间(表11)。体重仍相近,但蛋白质、能量摄取随稀释而减少,胸肉种也降低。
     先前试验胸肉重的420g,蛋白质摄取量最低472g。第二个试验中仅喂饲基础料之鸡只有相当之蛋白质摄取量(455g)。当稀释50%时,蛋白质摄取只有387g,而胸肉重显着减少。因能量和蛋白质同时被稀释,很难判定何者之缺乏为限制因子。胸肉中合蛋白质多、脂肪少,依此似乎可说蛋白质是限制因子。这也可能是因物理上限制鸡的采食及其蛋白质需求所致。
 
    表11. 35至49日龄间饲粮能量和蛋白质稀释对雄肉鸡性能表现之影响
饲粮处理
49日龄体重(g)
35─49日龄间摄取量
49日龄
稀释
ME(kcal)
CP()
采食(g)
ME(kcal)
CP(g)
胸肉重(g)
腹脂()
0
10
20
30
40
50
显着性
3210
2890
2570
2250
1925
1605
 
18.0
16.2
14.4
12.6
10.8
9.0
 
2948
2921
2879
2913
2913
 
NS
2583
2763
2904
3273
3673
4295
**
8299
7991
7466
7361
7082
6902
**
465
448
418
412
397
387
 
418
404
400
402
390
378
*
3.4
3.5
3.3
3.1
3.2
2.9
NS
Lesson et al.(1996b)

     因为能量需求是维持代谢机能最重要的养分,动物一定会设法符合此需求。当年青肉鸡摄取过多能量时,往往与其他养分缺乏有关,尤其是蛋白质或必需胺基酸。由前面资料可知,为达最高之肌肉量,必需摄取适量之蛋白质。以鸡胸肉代表屠体肌肉量,试验一中蛋白质摄取符合了需求。但鸡亦必需符合能量需求,往往会摄取过多蛋白质,生长一较瘦的屠体。相对的,过多能量但蛋白质不足时,屠体会较肥胖。

     补偿生长

     鸡只依凹型生长曲线生长表有较好饲料利用率,因为初期鸡只体型较小,所需维持需求较低。但上市时腹部脂肪较依凸型或直线型生长曲线之鸡多。不过,在某些情况下补偿生长有其好处,鸡只腹水症、腿部问题较少。

     Dr. Lesson的报告中说明了补偿生长。比较42和49日龄体重,试验一42日龄时,各处理体重有差异,但49日龄体重则相似。在42─49日龄间,饲粮稀释高者增重较稀释低者佳,因7日内在稀释高者之补偿生长较高。如在35─42和42─49日龄间,基础料或8%稀释料增重分别为571g和608g,但32%或40% 稀释在35─42日龄为490g和42─49日龄为684g。试验二中亦有补偿生长,比较对照组和50%稀释料,35─42日龄间稀释组采食提高31%,42─49日间提高100%。也就是说,任何疾病、营养或环境形成的问题,若有够长的恢复期,鸡群将有能力克服、并恢复表现。

腹水症与猝死症

     腹水症和猝死症被认为是两不相关因子所影响。过去几年来,配方中大豆粕用量减少而离胺酸和甲硫胺酸用量日增。当我们依公式(Na+K-Cl-S)计算饲粮电解质平衡时,添加离胺酸(lysine─HCl)同时也添加了氯,而加甲硫胺酸时则多加了硫,相对的少用大豆则钾减少。所以现有的饲料对鸡是较酸性的。

     以添加甲硫胺酸、离胺酸之商业饲料喂饲雄肉鸡,於10日龄时使其发生冷紧迫。增重和饲料效率都差不多,但对照组死亡率较胺基酸添加组低,死亡可能是因冷所造成。经病理诊断,猝死症和腹水症各周发生率列於表12。依周龄判断,鸡多先死於猝死症,後多为猝死并发腹水症,最後主要死因腹水症。随着饲料组成、鸡种之改变,现有胸肉较多的鸡会生成较高浓度之乳酸。而且雄肉鸡换羽较慢,现有鸡种可能比过去鸡种对冷更敏感,且所需含硫胺基酸较低。
    表12. 雄肉鸡6周龄内猝死症(SDS)和腹水症(Ascites)之诊断
处理
周龄
合计
1
2
3
4
5
6
对照组
 
 
 
 
SDS
 
 
 
 
SDS
 
 
 
 
SDS
SDS
ASC
ASC
6
 
 
 
添加0.2
甲硫胺酸
 
 
 
 
 
 
 
 
 
SDS
SDS
 
 
 
 
SDS+ASC
 
 
 
 
 
SDS
ASC
ASC
ASC
ASC
ASC
SDS
 
 
 
 
 
10
 
 
 
 
 
添加0.45
离胺酸
 
 
 
 
 
 
 
SDS
 
 
 
 
 
 
SDS
SDS+ASC
 
 
 
 
 
SDS
SDS+ASC
 
 
 
 
 
SDS
SDS
ASC
ASC
ASC
ASC
ASC
12
 
 
 
 
 
 
添加0.2
甲硫胺酸和
添加0.45
离胺酸
 
 
 
SDS
SDS
SDS
 
 
 
SDS
SDS
SDS
 
 
 
SDS
SDS+ASC
 
 
 
 
SDS
SDS
SDS
SDS+ASC
SDS+ASC
ASC
SDS
ASC
ASC
ASC
 
 
18
 
 
 
 
 
合计
SDS
SDS+ASC
ASC
 
 
4
 
6
 
3
3
 
5
3
6
 
6
11
 
24
6
17
Summers(1996)

     肉鸡每年之增重、饲料效率持续改善,上市体重每年可提早半天,同时新的管理技术、鸡群保健亦随之变化。业者必需留意产业之变化,并改进自己的管理、饲养策略,以维持最佳生产效率。

     参考文献(略)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