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经营管理 » 正文

管理升级和职业化组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小米  浏览次数:260

中国经济要转变发展方式,中国企业要转型升级,这是当下经济界和企业界内最热门的话题。

企业转型的内涵是向技术创新型和服务型转移。企业升级的内涵主要是指管理上的升级。改革开放30年,中国的企业管理有了长足的进步,下一个30年中国企业家最重要的任务是创造自己的管理体系,并在此基础上构建崭新的商业文明。

所谓管理升级就是企业基本架构、制度、流程的建立和团队打造,就是提升企业盈利能力、运营效率和再发展潜力。一句话,要从靠传统的、经验的、人治的方法去管理企业,转向靠一个职业化的组织去管理企业。

我们过去经常讲人的职业化,就是要使经理人、管理人和员工具有职业化的能力、职业化的素养、职业化的形象。说白了就是你从里到外都要象做这个职业的人的样子。

一个企业,即一个组织的职业化过程应该在以下三个方面下功夫:

职业化的结构。不论你的企业在哪一个行业内,都要全方位整合、设计、构筑一个系统性的价值链。通过内部的组织架构、制度、流程,使各资源要素互相支持、共同作用、良性循环,使整体功能持续优化,还要把握好内部系统与外部系统及社会环境的关系,形成结构化竞争力。结构制造结果、影响命运,企业的组织结构和运营模式将决定你的效率。没有体系结构的优化再多的钱,再多的人和再多的专利也无法发挥应有的作用。

职业化的人才。有了职业化的结构,还要有职业化的人才支持,包括人才的规模和人才的能力素质。企业内的各个职位岗位不一定都是最高水平的人才,但要做到适人适事。首先是人的职业精神,其次才是职业知识和技能靠流程、规范、标准去管理,会适度降低人才成本。麦当劳每个岗位的责任和工作程序都十分清晰具体,所以七个小时就可以培养一个合格的员工。职业化的人才最好以自己复制为主,这样更有利于打造一个优秀的稳固的团队。企业绝不是任何一个人的问题,而是一个团队的问题,是整个团队的职业化水平问题。

职业化的信仰。不论是组织还是人,最重要的是共同的信仰。一个企业不能没有职业追求、职业道德和职业信仰。如何在一个产业内通过你的产品和服务满足人们的需求,领军产业发展,为社会创造价值,这就是一个组织的文化和灵魂,也是参与市场竞争的软实力。稻盛和夫就是靠他的人格理念和经营哲学去做企业,使他缔造的企业获得了波澜万丈的胜利。

管理升级没有现成的模式,但管理升级势在必行。只有在组织模式、团队打造、理念文化方面迈上一个新的台阶,有了管理的基本功,才能让制度成为发动机,让流程成为印钞机,让文化成为播种机。只有走组织职业化之路,才可能在未来的市场上成为赢者。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