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兽药GMP » 基础知识 » 正文

保护唐鱼栖息地 拯救唐鱼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01  作者:晨曦  浏览次数:257

拯救唐鱼

从化唐鱼自然保护区内的唐鱼

生态变迁栖息地减少

城市化挤压栖息地

外来物种入侵吃唐鱼鱼仔

上世纪八十年代曾被宣告灭绝,2003年“死而复生”,有广州市鱼的称谓。

保护区内唐鱼种群从10万尾增长至15万尾左右,保护区外8年间至少消失两个栖息地。

1932年,我国鱼类学家林书颜先生在白云山首次发现了这种美丽的小鱼,人们亲切称之为“唐鱼”。作为一种原产中国的观赏鱼,尤其是以广州为全世界唯一原产地的唐鱼,上世纪80年代,科学界宣告野外已灭绝。然而2003年,我省科考人员在从化、增城野外多处找到了自然存在的小种群唐鱼,唐鱼作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在广州境内“死而复生”了。

从化市良口镇良新村水尾洞社横坑是我国境内唯一一个以唐鱼作为保护对象的保护区,去年9月,经过专家论证和部门审批后,保护区正式升级为广州市首个市级海洋与渔业类自然保护区。日前,记者驱车前往看望这群可爱的精灵。

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主任梁健宏带领记者走到保护区办公室就近的一条溪流旁,河流清澈,可见水下青苔,其中很多3~5厘米左右的小鱼正在游泳,见人来了,眨眼间逃去。工作人员用2个透明的玻璃樽舀满水,能够装到很多小鱼,这些鱼身上有斑斑红迹,尤其是尾巴,通体靓丽的中国红。

保护区负责人告诉记者,目前唐鱼数量从当初的15万尾增加至20万尾。

唐鱼,唯一一种以广州作为命名地的特有珍稀鱼种;同时也是广州境内“死而复生”的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广州市鱼的称谓。但记者走访从化部分地方发现,受生态变迁、城市化扩张、外来物种入侵的影响,唐鱼栖息地在过去8年间,至少消失了2个。

如何保护唐鱼?记者从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获悉,我国境内唯一一个以唐鱼保护对象的保护区从化唐鱼县级自然保护区升格为广州市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区内的唐鱼种群从10万尾增长至15万尾左右。同时,珠江水产研究所也传来好消息,一种转基因唐鱼培育成功,或许今年美丽的唐鱼就可以走进寻常百姓家。

威胁一:河道水文条件被改变

保护区外,唐鱼的生存情况可不乐观。广州市海洋与渔业自然保护区管理站刘汉生博士告诉记者,从2001年开始,科研人员跋山涉水找唐鱼,在广州境内的从化、增城一共找到了8个唐鱼的分布点,包括象狮村、象新村、石门国家森林公园、九里埗、城郊镇左村、三将军村等。

但是由于生态的变化,唐鱼的栖息地减少。刘汉生说,唐鱼对野外生存条件的要求非常高,适合唐鱼生存的环境一般都是小溪,且要水流缓慢、水草丰富,而且唐鱼对水体污染非常敏感。刘汉生曾经调查的一条溪流,就因生活污水倾倒入河,次年再去已无唐鱼踪迹。现在,唐鱼的很多栖息地又因修建拦河大坝导致河流被截断,河道的流量、流速、流态和水温等水文条件被改变,使得唐鱼基本生存条件丧失。

威胁二:房地产开工唐鱼家被毁

随着城市化的扩展,有唐鱼栖息地被人类无知之下占领了,九里埗之前很多唐鱼,而调查人员去年10月份再去原地的时候发现,一个房地产项目已经动工,原本的小溪不见踪影。“房屋拆迁了人可以去其他地方住,但是拆迁唐鱼的生态地,那唐鱼只有死路一条。”

从化市畜牧兽医渔业局副局长邓国斌告诉记者,鳌头镇象新村是从化境内最早发现唐鱼的地方之一,本想在那里建设一个保护区,但是实地考察发现,那里地势平坦,城市化浪潮即将涌到那里,因此就放弃了。几年过去了,那里的唐鱼果然无地可活。

威胁三:食蚊鱼吃唐鱼仔

唐鱼的生活习性十分有趣,那就是喜欢跟条纹二须鲃一起生活。刘汉生告诉记者,调查发现,凡是有唐鱼的地方,一定有条纹二须鲃生活,一旦条纹二须鲃不在了,唐鱼也绝不独生。

但是一种叫食蚊鱼的外来入侵物种正在蚕食唐鱼的栖息地。刘汉生告诉记者,食蚊鱼原本是家中饲养的观赏鱼,但是逃到野外之后,对唐鱼的影响最直接,调查发现,凡事食蚊鱼光顾之地,唐鱼就绝迹。原来唐鱼成鱼大约也只有3~5厘米长,食蚊鱼会吃它的仔鱼。仔鱼通常跟蚊子差不多大小。

转基因唐鱼

或今年上市

梁健宏说,为挽救唐鱼这一广州唯一的原产地物种,广州水生动物救护中心2001年起从海外引回唐鱼亲本,在实验室进行人工繁育后,再将数十万尾唐鱼鱼苗放回流溪河、白云山等地。

一个令人兴奋的消息是,2003年开始探索的人工繁育唐鱼的方法有了突破。珠江水产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白俊杰表示,2011年年末,珠江水产研究所培育出转红色荧光蛋白基因唐鱼新品“红金丝”。该品种已通过国家农业部转基因生物安全委员会的审批,获准进入转基因生物安全生产性试验,成为国内首批进入生产性试验的转基因鱼。最快今年内,名贵的唐鱼将可以进入寻常百姓家。

为何唐鱼要尝试转基因人工繁殖呢?梁健宏介绍,野生唐鱼一旦人工饲养,尾巴艳丽的中国红就会褪色。而在野生条件之下,尤其是发情之时,雄鱼的尾巴就红得特别鲜艳。

历经八年,共12代唐鱼的研究,通过转基因的方式,科研人员成功培育的新品系“红金丝”,彻底改变了唐鱼的原有体色,在自然光下即可呈现艳丽的红色,而在荧光灯的照射下,鱼体的红色荧光更加夺目,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除了红色,研究人员还尝试把绿色、黄色等基因注入唐鱼体内,同样获得了成功,可以配成七彩唐鱼。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