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对于禽病的防治,国内通常认为"养中有防,防重于治,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实践中常采用西医诊断西医治疗、西医诊断中医治疗或西医诊断中西医结合治疗,提倡按照养殖原则有选择性的预防投药。
中药的功效主要表现在消积导滞、通里攻下、温肾回阳、祛风解表、祛风除湿、理气、活血化瘀、温中散寒、清热解毒、平肝熄风、扶正固本、清热燥湿、收敛固涩等方面。现代研究解析了中草药具有如上功效的主要药理中的作用:助消化、增食欲、协助发汗、强心、抗休克、增强免疫、抑制腺体分泌、镇静、抗惊厥、解热、泻下、抗炎、镇痛、抗菌抗病毒、调节平滑肌舒缩、疏通微循环、增加器官血流量、改善胃肠血循环、增加消化液分泌、吸附、收敛等,一味中药具以上一种或几种功效,如复方配伍,作用效果更为突出。
1 中药对家禽的免疫作用
家禽免疫学涉及家禽医学基础和临床各学科,免疫学的研究也已经深入到中兽药学的领域,并正以现代免疫学的方法研究、印证和发展中兽药医药学的理论。家禽的免疫功能包括免疫防御功能、自身稳定功能和免疫监视功能。中药防制禽病,许多是通过影响机体的免疫功能而达到目的的。其中,有些药具有免疫增强作用,如党参、当归、白术等,有些具有免疫抑制作用,如细辛、青蒿、生地等,有些具有免疫功能的双向调节作用,如甘草、白芍、黄芪等。黄芪可促进对小鼠病毒诱生干扰素的能力,黄芪多糖可增生浆细胞,促进抗体合成;白芍可促进ConA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的增殖,还可促进新城疫鸡瘟病毒诱导的人脐血白细胞产生干扰素α。
中药抗病毒作用。中药抗病毒的主要途径有两种:①直接抑制病毒,主要阻断病毒繁殖过程中的某一个环节,达到抗病毒感染的目的,如大青叶、黄芩、金银花、板蓝根等对呼吸道病毒;连翘、黄连、黄柏对肠道病毒;黄柏、虎杖、鱼腥草对雏鸭病毒性肝炎病毒等均有显著抑制作用。②间接抑制病毒,通过中药诱发机体产生干扰素而达到抑制病毒的目的。黄柏、虎杖、贯众、败酱草等抑制雏鸭肝炎病毒;金银花、紫花地丁、紫草、野菊花等,对鸡传支病毒有较佳抑制效果;蒲公英、鱼腥草、穿山莲、野菊花,能延续病毒所引起的细胞病变。梁荣、许信刚等用板蓝根、党参、茯苓等清热解毒、滋阴健脾为主的药物治疗人工攻毒的传染性腔上囊病鸡34只,有效率为93%,而空白对照组的自愈率仅为50%(1998.12《中国兽医科技》)。陈德坤、李俊生等研究认为,党参、黄芪、淫羊藿等复方中药提取物协同NDⅡ系疫苗免疫鸡,可提高ND抗体效价,延长其体内存留的时间,并提高群体的保护率(1998.11《中国兽医科技》)。蒋文灿、王天益等用纯中草药制剂"克瘟灵"对鸡新城疫自然病例进行了对比治疗试验、扩大试验、推广应用试验,所治新城疫病鸡51250例,治愈率达92.4%(1997.5《中兽医医药杂志》)。张克家、郭世宁等应用石苇解毒散以不同剂量和用药途径防治人工感染鸡肾传支,表明石苇解毒散对传支防治效果良好(《中兽医医药杂志》1998.6)。
2 中药抗细菌的有效性
已有资料表明,清热解毒药可以影响细菌的呼吸和代谢。黄连素可与DNA形成复合物,从而影响DNA的复制,干扰细菌的繁殖。黄连、黄柏、夏枯草伍用时,可增强抗菌作用16倍,黄连素与连翘挥发油伍用肘,黄连素的抗菌作用可增强6倍,与甘草黄酮甙或甘草栓皮煎剂伍用,其抗菌作用可增强5-10倍。实验发现抗菌谱较广的中草药有黄芩、黄连、黄柏、金银花、连翘、蒲公英、大青叶、板蓝根、千里光、鱼腥草、白头翁、虎杖、地锦草等数十种。魏彦明、曲亚玲等应用中药复方水煎液防治禽霍乱,体外抑菌试验表明该方对C48-1禽霍乱巴氏杆菌的MIC值为640倍,同时对C79-62鸡白痢沙门氏杆菌和O78K80大肠埃希氏菌的MIC值分别为640倍和320倍;对人工感染禽霍乱病鸡的保护率为100%-83.33%,前者为治疗、后者为预防的保护率,比现行氢氧化铝菌苗的保护率高33.33%,与菌苗合用能显著提高其保护率[1998(4)《中兽医学杂志》]。据报道,中草药对鸡白痢、禽霍乱、慢性葡萄球菌病、鸡败血支原体病等,均具有显著疗效。此外,目前对球虫病具有极佳防治效果的速丹,其主要成份实为常山的提取物常山酮。
3 中药的药理研究
清热解毒类中药:此类中药具有清热、泻火、解毒作用,现代研究认为这类药物大多具有抑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消炎、解热、调节免疫等功能,如穿心莲的穿心莲内脂、连翘的连翘酚、黄芩的黄芩甙、鱼腥草的癸酰乙醛、青蒿的青蒿素等都属于抗菌消炎的有效成份,此类研究十分广泛和深入,只要留意文献,无论中医或中兽医都有很好的例证说明。
活血化瘀类中药:此类药的基本药理作用是改善血流动力学、改善血液流变学和抗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环,雏鸭病毒性肝炎、鸡痛风、鸡传支等禽病在用中药防治时,应配伍此类药物。
补益类中药:这类药具有滋补作用,表现为增强机体抗病能力(改善免疫功能、提高应激能力)、在细胞和亚细胞水平上的作用、对内分泌系统的影响。国内许多专著、文献均作了大量报道,当归、黄芪等在禽病防治与增重方面的研究早成定论,实属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