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章 » 营销管理 » 经营管理 » 正文

如何把企业做“美”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2-24  来源:中国兽药114网  作者:小米  浏览次数:234

有人问皇帝,你喝茶的杯要烧蓝的还是绿的?皇帝就看着天:“给我烧一个雨过天晴的颜色。”窑工要等下雨,还要等雨停,要看天空很久,才能看出那个蓝跟绿之间有一种光,太阳正要出来时淡淡的粉红。这就是美学的价值,中国历史上有名的汝窑竞争力。

提到“美”这个字,或者讲美学,不太会联系到竞争力,但是企业要的就是竞争力。

先不谈竞争力,用花做例子,我们只说为什么你觉得花很美?有人说因为花有颜色,形状很美,色彩很美,这个时候我们就开始把花的色彩、花的形状、花的香味全部加在一起,然后赫然发现:花表现出一种竞争力。

为什么它要这个颜色?因为蜜蜂和蝴蝶是复眼,如果没有高彩度的红或者高明度的黄,这朵花很可能没有办法被它们找到;如果在三四天的绽放时间里,那些昆虫没有找到它,它就没有机会受粉,雌蕊雄蕊没法交配,这个花就等于白开了。可是我们会发现所有的生命都要招引它的蜜蜂和蝴蝶,这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生命要扩大跟延续的竞争,这就表现了一种竞争力。

美的竞争力

“做自己”的本意,其实是说怎么感觉你自己感觉到的那个东西。如果美跟味觉有关,就让我想到另外一个字:“品”。品跟口有关,而且是3个口。一个口是吃,是饥饿;只有等到你不饥饿了,在没有饥饿状态里才能达到品,是味觉的第二层次和第三层次。

现在企业界常常讲品质、品管、品牌,生产出来的东西80%有问题,就不要讲能有品牌了。品质、品管、品牌,最后成为名牌。名牌是什么?有人花很贵很贵的价钱买就因为它是名牌。可是,有没有可能穿着全身的名牌,反而让人觉得这个人真是没有品位?有可能。为什么?因为不搭调。因此,我们需要知道品牌的基础建立在品位上,也就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

从美发展到品牌,是很复杂的。很多男性企业高管喜欢阿玛尼,阿玛尼的旗舰店你可以看一下,走进去大概就会有一个印象,它的色调偏黑跟灰,很少有会跳出来花的那种缤纷的颜色,你也许会想这岂不是没有竞争力吗?可是喜欢的人都会讲阿玛尼是“低调的奢华”。它奢侈华丽,可是让你看不出来,因为它低调。你要看很久才知道那个料子真好,那个黑里面是有光的。

要把美跟市场上的竞争力连接在一起,其实只需在他们中间加几个字——“看不见”。不是真的看不见,而是因为可以隐藏,它可以让你看得更长久,它可以在品牌上和你建立更多的关系。

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香奈儿。香奈儿这个品牌纵横20世纪到现在,非常了不起,持续近百年没有被别人取代,而曾经与它同时代的好些服装,时尚早就成为过去、过时了。香奈儿的创始人其实是在乡下孤儿院长大,最开始到巴黎卖帽子,卖得不是很好,没有办法创品牌。后来她怎么成功的呢?

1920年之前,法国女人的服装好比印象派的画作,把腰部弄得很细。那个时候的女性为了美去动手术,就为了要很细的腰,但是腰勒得太紧,气都上不来。工商业起来以后,因为头脑的细致和精明,女人做房地产、股票可能比男人都行,所以出现了最早的女性主管。做了主管,由于腰细而显得柔弱,没有担当。

香奈儿看到了大势所趋,她就用男人的西装,做出腰身,改出最早的一件女性套装,就是有垫肩的女性套装,这就是香奈儿最早创立的品牌,这个品牌跟整个社会大趋势有关,看清了竞争力往哪里走。香奈儿这个垫肩垫起来,让人觉得有一点担当的样子,其实是一个符号学,这个就是看不见的竞争力。

在经济、市场上,很多企业直到目前还在跟着外国名牌跑,希望能够赶快追上去。其实追上去不是在后面追,而是能够超越地去想,是创品牌。如果没有品牌,我们怎么去谈竞争力?而这个竞争力源于你必须从自己文化的根底上去思考,从而认识到“我要回来做我自己”,然后创造出一个不同的、新的美。真正建立起他人无可取代的那个东西,这才是最难的。

回来做自己

美的定义第一是回来做自己,第二是他人不能取代你。60亿人口生活在地球上,而你是任何人不能取代的,你的存在就是唯一。跟企业谈竞争力的时候,美和竞争力其实是同一个问题。他们的头脑里面只有市场这个东西,这个时候我们要谈“看不见的竞争力”。

乔布斯十几年来把所有的人搞得一直跟着他跑,从G5开始。最早出现G5,那时候还没有大量用电脑,价格比一般电脑高出3倍以上,功能其实也没有那么大的差别,可那个造型那么单纯!你看花不用钱,苹果是要钱的。

那个时候做的电脑,在前面很显眼的地方,都写着两个大大的汉字“电源”,可G5它把电源放到后面。我们身上有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触觉,而触觉是最私密的感觉。苹果很不简单,因为它开发了人类最私密的触觉感受。但现在是iPad,因为你在触摸,而且是很轻微的触摸,刚开始用会觉得手指好笨,慢慢就学得很轻巧,因为你要像对待爱人一样,不然它会乱跳。

一个设计者,他设计的不是产品,他设计了我们的伦理;他设计了我们的情绪;他设计了我们的感官;他把触觉完全开发出来。

如果大家回想一下,乔布斯所开发的苹果的白,是温润的,里面有质感的。这个时候,当我们被吸引,被这种美的竞争力征服,可能还不知道为什么。所以说,乔布斯就是那朵不可取代的花。

第二名是谁,大概是某一个手机品牌,他们永远在研究怎么能够打败iPhone,但现在还没有成功。大家都认为发展必须要有一个敌人,可是你找到敌人就像是东施找到西施,其实很辛苦。其实“美是回来做自己”,是先把寻找敌人的观念从根本上去掉。

是什么力量让乔布斯不再是一个产品的设计者,而是回来做自己的那种完全自在?所有左脑的思维都是因为我们前面有一个笔记本电脑的概念,你不敢打破;可是乔布斯说,我可以另外加东西。所有已经可以用的笔记本电脑,都不应该是我们探索美的对象;那个还没有被创造出来的笔记本电脑,才是真正的竞争力所在。

从花到乔布斯,大家应该都能发现“回来做自己”讲起来很容易,可是不去跟别人比较、不让已经存在的东西成为想象的局限,做起来非常难。

第一个美是创造,第二个美是模仿;第一个是西施,第二个就是东施效颦。好的企业范本太多,如果习惯了学习范本,结果就是我们一生都在找范本,最后完全不知道到底怎么回来做自己。乔布斯当然也是一个范本,如果我们把他当成模范,可是又没有办法超越他,那就会受限于他。

不能复制的想象力

我们有没有发现很多神话都很有趣,比如千年以后读《柏拉图对话录》,你还是觉得好有趣,这是怎么想出来的?这种东西在中国不太容易出来,中国儒家的《论语》很伟大,可是里面没有这样的理论,儒家讲“怪力乱神”,可是这样竞争力也少很多,因为你没有办法去幻想,没有办法无中生有。

古希腊人在18岁到21岁之间,经由体能训练,谁跳得最高,然后大家为他做一个雕像,做成阿波罗、维纳斯。到现在人们都觉得这样很美,连健身房都叫“亚历山大”。如果叫“孔子健身房”,一定没生意。可是孔子也不见得身体就不好,这只是我们对于古人的概念限制,我们自己把这个竞争力扼杀掉了,所以今天希腊的人像雕刻也变成一个品牌。

中国历史上的汝窑很有名,当时别人问皇帝,你喝茶的杯要烧蓝的还是绿的?皇帝就看着天:“给我烧一个雨过天晴的颜色。”窑工要等下雨,还要等雨停,要看天空很久,才能看出那个蓝跟绿之间有一种光,太阳正要出来时淡淡的粉红。你想象不出蓝色绿色的釉料里面一层淡的粉红,所以汝窑成为历史上有名的瓷器,全世界都没有办法烧出来。汝窑的价值就高在这里,它几乎是不可复制的。

拿手机企业来说,如果目标定位是很年轻的族群,加一点不容易觉察的黄,就会有亲近感;如果希望卖得更贵一点,让中产阶级喜欢,有一点酷,就把一点蓝加进去。这些就是竞争力。

一个东西,我们只说要白的,这句话没有意义,因为白是有等差的。如果比较起来,你的视网膜就会告诉你这些白全都不一样。同一个白色,把它放在棉布上、放在麻布上、放在丝上产生的光波也不一样,在视网膜上还是会有等差。这个是我要讲的竞争力,将来的产业不管是做服装,还是做车子的烤漆,做iPad,运用到的色彩这些复杂度,如果我们的视网膜根本看不明白,就是看不见的竞争力。因为没有人能够复制,至少要能够分辨之后,他才能跟你竞争。

没有功利性的创作

我们平常很多的行动都跟功利性有关,有功利、有目的才去做,企业尤其如此。可是因为美本身是没有功利性、没有目的性的,所以美跟人原始的创造力以及未来的创造力有非常大的关系。我们所有的知识和学习都被限定在功利和目的的状况下,管理也好,经营也好,其实都有固定的目的,所以如果在一个没有目的的状态下,很多企业不知道要做什么。

我们可以检查一下,看看有多少东西是安排来做什么的,有目的性的。其实任何事情都可以没有目的,这要看企业怎么去安排。

如果北京奥运会上,你在运动会上获胜,就用旁边的月桂树枝编成一个冠,另外给你一杯酒,喝完可以把杯子带回去做纪念,大概没有人去比赛了;但在公元前776年,奥林匹克第一届运动会可以单纯到那个程度,只为了叶子编成的头冠,这是不得了的竞争力,这也是没有功利性所体现出来的活力。

对企业而言,好好把自己的创造力发挥出来,这一点才是最重要的。德国古典哲学家康德曾经特别强调“美是一种无目的的快乐”。他认为美是没有功利和目的的,就像听一首音乐、欣赏一朵花、看到晚霞时,我们有很大的喜悦感,可是这种喜悦是没有目的性、也没有功利性的。

如果企业的存在更像是一件作品,更像是一个生命状态的时候,它的目的性才能够被解除,它所有的功利性也才能被解除。这跟“看不见的竞争力”有关,如果企业是没有功利的,关键就是该如何保持高度的创造力。不仅是在当下,而可能是在接下来的转型或者未来的岁月当中,可以无限地去创造、去突破。

这和人类的视觉类似,从科学的角度,人类的视网膜是非常敏锐和敏感的,可以分辨两千种色彩。但是全凭感觉和直觉去算,没有人能分辨这么多。如果局限在当前的功利跟目的里,多数人只能分辨5种、7种、10种色彩,甚至更少。放到企业上,追求功利与目的,可能就会局限在你所需要的材料、包装的种类或者色彩上,而忽略了更多好的创造和选择。我们有一个审美的惰性,会影响我们如何对待某个刚刚被创造出来的感觉经验。

企业在“美”这个字上,一旦开始有输赢和比较,有功利和目的,其实是悲哀的事,因为没有自信了。这样的企业就会被淘汰,因为它开始效仿,反而让人觉得不协调,失去了竞争力,没有找到自己存在的理由跟价值。


 
 
[ 文章搜索 ]  [ 加入收藏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违规举报 ]  [ 关闭窗口 ]

 

 
推荐图文
推荐文章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版权隐私 | 付款方式 | 免责申明 | 联系方式 | 关于我们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豫ICP备1802024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