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1-2月,张掖地区某大型集约化猪场哺乳仔猪发生了一起以整窝猪突然发病、出现神经症状、死亡快及死亡率高为主要特征的急性传染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部检和实验室诊断,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
1、发病及流行情况
该猪场建于1993年,年生产猪3万头,新生仔猪于35日龄断奶,其哺乳期免疫程序为3日龄免疫富铁力疫苗1头份,10日龄免疫猪瘟疫苗2头份,20日龄免疫仔猪副伤寒苗1头份。生产母猪免疫程序为产后21d免疫猪瘟苗4头份,28d和35d分别免疫猪肺疫疫苗、猪丹毒疫苗各1头份。2000年1月6日有1窝6日龄仔猪突然发病 死亡3头,16h后整窝全部发病死亡,死亡仔猪最小为3日龄。经病理剖检,初步诊断为猪瘟。随即应用农业部兰州生物药厂生产的猪瘟乳兔组织苗对所有哺乳仔猪进行了4头份紧急免疫接种,但未能控制疫情。将采集的病料送至中国农业科学院兰州兽医研究所进行分离鉴定,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与猪瘟混合感染。1月26日,经用中国农业科学院哈尔滨兽医研究所生产的猪伪狂犬病弱毒冻干苗对全场哺乳仔猪进行了紧急免疫接种,至2月2日该猪场疫情逐渐趋于稳定,再未出现死亡。本次疫情历时28d,共发病哺乳仔猪82窝764头,死亡736头,死亡率为96.34%,其中有68窝整窝死亡。
2、临床症状
病初仔猪体温升高至41-42℃;病猪气喘、发抖、精神极度萎靡;有的病例出现呕吐、腹泻、不能吮乳,皮肤、粘膜发绀和出血,出现不同程度的神经症状,先间歇性抽搐、转圈,间隔几分钟后又重复发作;有的病例呆立不动或头触网床、栏杆,进而四肢麻痹,不能站立,呈游泳状划动,临床上病仔猪多为整容发病,应用各种抗菌药物治疗均无效,最后体温下降,发病后1-2d全部死亡。
3、剖检变化
剖检病死仔猪,可见四肢内侧、远端及耳、尾尖、腹部呈现紫色;脾表面有散在的小出血点,边缘大多呈现出血性梗死;肝稍肿胀,有少量出血斑;胆囊充盈;肾表面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肺有出血斑,肺间质增宽,肺组织呈肉样变化;右心室积血;脑膜充血、淤血,脑脊液增多;膀胱积尿,膀胱颈粘膜出血;肠淋巴结呈大理石样变;胃及空肠、回肠臌气,胃底有大面积出血。
4、实验室检验
4.1无菌取病死仔猪心、肝、脾、肺、肾、肠系膜淋巴结及小肠内容物涂片,革兰氏当色,镜检,未发现任何细菌;将上述病料接种于普通肉汤和鲜血琼脂平板,37℃培养24h,未发现细菌生长。
4.2将病死猪肾、脾及扁桃体用猪瘟免疫抗体技术检测,结果为阳性。
4.3将病死猪脑组织悬液接种于健康兔,72h后兔出现奇痒等典型的伪狂病症状,于接种后88h全部死亡(2/2),对照组兔健康存活。
4.4采集发病仔猪血清20份,用伪狂犬病Dot-ELISA方法进行检测,全部为阳性。
4.5采集经猪瘟疫苗免疫1周后健康仔猪和发病仔猪血清各20份,进行抗体效价测定,结果:健康仔猪血清中有2份抗体效价≥1:16,视为保护抗体效价,其余18份不具保护抗体效价;发病仔猪血清抗体效价均为≥1:16,其中17份>1:32。
4.6采集哺乳母猪血清10份,进行猪瘟免疫抗体效价测定。结果仅有3份血清抗体效价≥1:16,其余7份<1:16.
5、防制措施
5.1加强饲养管理,搞好圈舍、用具的消毒;及时隔离病猪,由专人集中饲养,禁止无关人员进入圈舍;对病重仔猪立即扑杀深埋。
5.2查清病原后,先后应用猪瘟乳兔组织苗对所有哺乳仔猪进行了4头剂的超剂量紧急免疫接种,用猪伪狂犬病弱毒苗进行了1头剂的紧急免疫接种。经采取以上措施后该场仔猪发病死亡逐渐减少,疫情得以控制。
6、结语
6.1该场这次流行的疫病,经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剖检和实验室检验,确诊为仔猪伪狂犬病和猪瘟混合感染。由于两者协同致病,造成了较高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6.2仔猪伪狂犬病在我区尚属首次发现,其临床症状与猪瘟相似。因此,本次疫情开始仅怀疑为猪瘟,虽采取了防制措施,但未能控制,最后确诊为两病混合感染,才从根本上扑灭了疫情。
6.3据调查,本次疫情是由于从外地购买仔猪的人员和长途运输车辆进入生产区消毒不严而带入伪狂犬病,进而继发猪瘟野毒感染,使疫情更加复杂。
6.4经对猪瘟疫苗免疫哺乳母猪和健康仔猪抗体效价测定结果显示,90%仔猪和70%母猪抗体效价很低,不能获得免疫保护,导致猪瘟流行。建议集约化猪场应在免疫监测的基础上,建立适合本场猪群的免疫程序,以提高免疫效果和避免不应用的经济损失。